时间:2020-06-12 07:04:54 点击: 次 来源:赞比亚华侨华人总会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赞比亚人为什么要抢劫中国人?(之一) 在赞比亚工作十几年里,听说或者处理过赞比亚人抢劫中国人的案件至少有三十起,有些同胞的财物遭到掠夺、人身遭到伤害乃至生命遭到剥夺,这些不幸的遭遇提醒我们在非洲打拼的不易。尤其是2018年11月5日,在我工作和生活的铜带省基特韦市,一则漏洞百出的谣言居然就能引发一起主要抢劫中国商店的局部骚乱。 经常有一些从来没有来过非洲的国内朋友问我:“我们给赞比亚修建了坦赞铁路,为什么他们还要抢劫中国人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实在是一言难尽。 通过与赞比亚郑辅官员、企业经理、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百姓的交流,以及查阅一些资料,我逐渐发现,不少赞比亚人对于中国人的看法并非十分正面,有的还有比较大的怨气,一旦出现风吹草动,浑水摸鱼、趁火打劫就是难以避免的现象。如果非要刨根问底,我认为下列四个方面可能是导致赞比亚人不喜欢甚至抢劫中国人的主要原因。 一、对外援助的实际效果不佳,普通百姓受惠不多 赞比亚是我国在非洲的传统友好国家,建交以来的五十多年里没有翻过脸,这在郑辅更迭家常便饭、政党轮替司空见惯的非洲确实罕见。当然,我国对赞比亚的经济援助也是不遗余力的,最著名的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自身不太富裕的条件下修建的坦赞铁路。此外,我国还援建了赞比亚的郑辅大楼、体育场和会议中心等,利用优惠贷款建设公路、流动医院和公务员住房等。我们还可以如数家珍地列举一大串援助项目清单,然而站在赞比亚各界人士的角度来看问题,可能出现大相径庭的效果。 赞比亚的精英人士抱怨:中国援助项目除了极少数采取无偿援助方式,大部分都是采取优惠贷款方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将来要由其子孙背上还本付息的负担;中国援建项目的贷款条件看起来慷慨大方,但合同造价普遍虚高,一般是现金付款的同类项目造价的两倍左右。 赞比亚的本土承包商抱怨:中国援建项目的透明度不高,总承包商都是由中国郑辅部门指定的,而且要从中国进口大量设备、输入专业技术人员甚至普通工人,从而使本土承包商很难从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分一杯羹”;即使是赞比亚郑辅制定了20%的强制分包政策,中国大多数总承包商也没有落实到位,有的甚至阳奉阴违、虚与委蛇。 赞比亚的普通百姓仍然处于贫困状态,对于中国援助项目的看法大多来源于道听途说: ●听说郑辅大楼富丽堂皇,但我很少进去办事,这与我有什么关系? ●听说流动医院高效便捷,但我不知道它长什么样子,因为流动医院从来没有来过我们所在的城市(农村),这与我有什么关系?据说由于运营资金匮乏、医疗人员短缺等多种原因,流动医院早就废弃不用了。 ●听说卢萨卡和恩多拉两个体育场宽敞明亮,但我从来没有进去参观过,因为买不起足球比赛的门票,也付不起长途旅行的车费。 ●听说郑辅高官要从中国援助项目中索取贿赂,难怪他们可以一夜暴富。 二、中资企业的工资待遇偏低,普通百姓心存怨气 某些中资企业的中方管理人员不了解赞比亚郑辅颁布的最低工资法规,也不打算执行该法规。如果当地员工在某个中资企业工作多年,却没有签订一纸合同,这不是什么笑话,而是活生生的事实。 在赞比亚十几年期间,我处理过的中资企业的劳资纠纷事件数不胜数,大多数的起因是中方管理人员利用口口相传、似是而非的“劳动法规”来管理当地员工,要么克扣其应得的福利待遇,要么拒付其应得的加班工资。有的中方管理人员振振有词:我没有跟当地员工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还有必要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给他提供这些待遇吗?殊不知,没有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已经违法在先,而且口头约定的所谓“劳动合同”极易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境地。按照相关的劳动法规,签订书面合同,保管考勤记录等属于雇主的责任,一旦因缺乏书面合同或考勤记录等原因而出现劳资双方争执不休的局面,有关部门一般采信当地员工的说法,照顾弱势群体的利益。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发声,深感不安:担心中美就此走上数十年的对峙之路
下一篇:我们为啥得不到非洲人的尊重?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