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中是一个基本常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基础,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具体一些,就是这样: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坚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马克思的这段著名的话,估计每位读者都看过,而且我在这个公众号的文章中也多次引用了。但是是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呢?这恐怕就未必了。我在上篇文章《中国大陆GDP赶超美国》中提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了;受到利益的约束,解决这些矛盾,不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使之与生产力相适应,而是通过压制甚至破坏生产力,使之继续容纳在过时的生产关系之中。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年经济增速越来越慢的根本原因。 有不少读者问我该如何理解这几句话。由于某些原因,我没法说得更具体。不过我们可以举几个历史上的例子来解释。 一个是苏联的例子。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兴起信息技术革命。当时苏联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爱给自己颁发勋章的勃列日涅夫正得意洋洋,忙着美苏争霸。可是当时苏联体制已经完全僵化,眼看就要走向灭亡。固然,有些人会举出各种例子来说明当时苏联有巨大的生产能力,生活水平不低,产品质量也不赖,科技水平也挺高。但是最根本的事实是,苏联僵化的体制已经完全锁死了苏联社会发展的空间。苏共高层及其子女们的贪污腐化的事情已经层出不穷,勃列日涅夫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就是贪污犯。 当时苏联著名的“珠宝钻石走私案”直接涉及到勃烈日诺夫的女儿。勃列日涅夫时期彻底形成了苏联的“老人政治”,以至于他死后,从1982年到1985年,苏联连续举办了三场最高领导人葬礼,最后不得不选择了五十多岁年富力强的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也真争气,80年代同期的各主要国家领导人基本上都挂掉了,他却现在还活着,充分证明了当时苏共政治局的决策很英明。 当时苏联僵化的体制,使得整个社会非常不正常。能生产高精端技术产品,战争机器强大,其余方面不行:比方说,化肥厂附近就有农场,化肥厂也不能把化肥卖给农场,而是由国家经济计划部门调拨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养活了一大堆官僚。当信息技术革命时代到来之时,苏联本来和欧美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必然创造出新的生产力,从而必然要求改变整个社会的计划模式、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勃列日涅夫的苏联刻意回避了信息技术革命,从而使苏联的技术水平大大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对此,《苏联史第八卷:勃列日涅夫的十八年》中有详细阐述。(顺便说句,这套苏联史很不错,可是第一批已经出版7、8年了,第二批却迟迟没有出版。) 以前马前卒麾下的少年中国评论,曾经狂吹苏联,说苏联在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大有作为。这些鬼话被人驳斥得体无完肤,可参考知乎上的主题《前苏联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信息化时代有何作为?》,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527505。苏联没有抓住70年代的历史机遇,没有在国力最强盛的时期为下一个历史阶段打下基础。苏联僵化的体制不仅仅是错过了一次工业革命,更是葬送了苏联本身。 另一个是美国的例子。大家都知道,互联网起源于美国。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美国迎来了互联网企业创业高潮。现存的众多互联网企业巨头都是那个时代崛起的。YAHOO!和AMAZON成立于1994年,EBAY成立于1995年,MSN在1995年问世,ICQ出现于1996年,GOOGLE成立于1998年,FACEBOOK肇始于2003年,TWITTER成立于2006年,WhatsApp问世于2009年。互联网生态就是这些企业创造出来的。中国由于相对封闭的环境,涌现了一大批国外互联网企业和软件的模仿者。但是这些模仿者很快利用中国独特的优势——巨大的市场和人口规模、飞速的经济增长——迅速崛起,推出了许多有特色的服务和软件。其中,TikTok取得了巨大成功。TikTok迅速捕获了各国青少年的心,相对脸书和推特上的越来越不正常的氛围,青少年更喜欢这种互动性强、人人可以参与、带来更多欢乐而不是仇恨的短视频。TikTok的成功挑战和颠覆了脸书和推特营造起来的原有的互联网社交模式,给老的互联网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但是这些老的互联网巨头不是去改变或者迎接挑战,而是趁中美关系恶化之机消灭TikTok。 每个人都已经看到了未来互联网社交应用模式的发展方向,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放弃原有的去追求新的东西。扎克伯格之前学中文,在北京晨跑,推荐某人著作;但是当TikTok威胁到脸书的生存之际,他毫不犹豫地指控中国和中国企业,指控TikTok。时代已经发生转变,曾经创造过辉煌的那些人却依旧固执地向后。借助一个国家政权的力量去消灭一个产品,这简直是闻所未闻,而这个国家政权还要求从中获取收入。这么流氓的行径,是美国口中的流氓国家都做不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