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2-23 08:58:43 点击: 次 来源:旗帜中流 作者:育才 - 小 + 大
共和国的同龄人见证毛泽东时代—说说那时候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正所谓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大跃进、除四害、扫盲运动、三年困难时期、四清和文化大革命都经历过。我多么想用自己的笔描绘一下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见证那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年代,让蒙在鼓里的人们知道真相啊!可是自知才疏学浅,实在是力不从心。只能记叙一点亲历和见闻,哪怕是解除对开国领袖一点点误会。 千头万绪,此篇就从开始过日子说起,看看毛主席是怎么长远计议,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面貌的。 一、从读《万流归海见桑田》说开去 我看到过一篇文章,题为《万流归海见桑田》。该文从高粱的离去证实大跃进中对盐碱洼地改造的非凡成就;从先祖的无奈无助说到毛主席的横空出世,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引起我多年沉积的一些记忆,一直想再写一写,可没能如愿。今天终于整理成文,回击反毛贼子们的反动谣言,说说毛泽东时代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我的家乡在河北,我知道上文说的高粱种植历史,作者说的“庄”和“洼”我也特别熟悉。我们村的村名就带一个“洼”字,限制词竟然是个“狼”!不错,就叫“狼洼”。书面写作“狼汙”,而口语其实都叫“狼窝”。顾名思义,是狼群出没的地方,县志上就是这么写的。 我不知道先人为什么选了这么个地方定居,居然沿袭下来。可是不管冠以什么美名,不管先人们怎么为官,经过多少年,家乡低洼、干旱、水涝、盐碱造成的穷困,在解放前丝毫没有改变过。不要说这个村,就是这个县,只要有人提及,总会摇摇头说:“苦水沿边”。 听老人们说,我们村解放前除了有数的几亩旱地,集中在极少数富农手里,其余都是洼地。种别的怕涝,人们只好把高粱种子播到洼地里,再背朝天脸朝地服侍,可一年下来收不了几粒粮食。于是就有了以下民谣,比《万流归海变桑田》一文概括得更形象:“涝了收蛤蟆,旱了收蚂蚱,不旱不涝收盐嘎巴。”农民过的是“早吃野菜,午吃糠,晚上稀粥照月亮”、“糠菜半年粮”的穷日子。 这么说吧,一个和我母亲年龄差不多的老人,生过6个孩子,没有养大一个。就因为嫂子没有奶,只喂孩子高粱面,高粱面不好消化,一个个夭折!加上那时缺医少药,听母亲说村东面有一个乱葬岗子常有扔的死孩子。我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就死在那个年代。我小时候生疹子,母亲说席头子都准备好了,人们要去埋,母亲没舍得,用一个鹁鸪捂在肚子上抱了一宿,早上苏醒,奇迹般活了过来。 侥幸活过来的我,和共和国一起成长。到大跃进时我正好懂点事。 二、大跃进——改造盐碱洼地的开始 1958年,在“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推动下,家乡也和全国一样开始了对洼地的改造,各村挖河修渠、搞农田水利建设。一些身强力壮的男劳力到县城外挑“大排干”;剩下的男劳力和妇女学生挖小毛沟。我刚上二年级就扛着铁锨排着队和大人们一起到工地干活儿。 为了改良土壤多积肥,学生们一放暑假就组织起来,由大人带领打草打菜积绿肥,我们跟着队伍,一溜小跑,打了马齿菜放到大人挖好的土坑里,再盖上土沤成绿肥,一干就是一上午,谁也没空说累。至今还记得唱过的一首歌:“汽灯高挂通天亮,嗨,积肥歌声随风扬……” 我哥哥1958年中学毕业响应党的号召回乡务农,没记得他在家待几天就去了邯郸修岳城水库。临走时,母亲把父亲临终嘱咐她留着自己穿的羊皮袄让哥哥带走,母亲一直铺的一床狼皮褥子也给了哥哥。现在说什么狼皮狗皮没有人稀罕。可是在当年,羊皮褥子也是高档用品,何况是狼皮褥子。听母亲说,那是父亲一个朋友给的,所以老人一直非常珍惜。民工们住的是通铺,本来很冷,我哥哥把皮褥子献出来铺到工地,皮袄让给了同伴。母亲听说后,心疼地说:“还不冻坏吗?” 记得因为男劳力都参加了兴修水利工程建设,妇女没有文化总有人找我这个只认几个字的二年级学生读信写信。我才知道像我哥哥这样把棉衣被子献出来铺到工地上防冻,这是多么平常的事!宁愿自己挨冻,把御寒的衣服给别人;宁可自己不铺,为了施工方便,把家里那么贵重的东西献出来铺在工地上。可见那时的人们思想有多么好,那时人们的劳动热情、艰苦斗争的精神多么高尚! 我们县城南有一条贯通县城和邻村的小河,叫“一夜河”。说来你也许不信,竟是大跃进时代几个大队的社员,一夜之间挖出来的! 说到这里,说句题外话:我想起了大跃进中建设的人民大会堂,2000年我带着由我资助的失学儿童参观,年轻的解说员无不感慨地说:“那时人们思想好。白天上了一天的班,夜里来干活儿,干完就走,谁也不留姓名。” 这就是大跃进,这就是大跃进中的人民!这就是毛泽东时代!这就是毛泽东时代激情燃烧的岁月!要是轮到现在,会有谁舍得把自己心爱的被褥盖到工地?又有谁肯离开电视、离开电脑、离开被窝,去整夜整夜地义务干活儿?! 可在毛泽东时代,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事实。毛主席带领老一辈艰苦奋斗的历史,都是我们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经历的。改开以来,走资派一直无耻地宣扬“人是自私的”、宣扬“自私是人的本性”、宣扬“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肆意瓜分、抢劫国家和人民的财富。 上述只是我所见到的一个小小的侧面,而且仅仅是一个开始。这里提到的,比起那个时代整个国家的成就,简直微不足道。然而,它却足以证明,大跃进不但顺应了民心民意,极大地调动、鼓舞了新中国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也说明劳动人民政治地位的提高,激发了巨大的建设热情和冲天干劲儿。毛泽东思想作为先进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会产生多么巨大的物质力量! 尽管大跃进中,因毛主席退居二线专门研究国际问题、炮击金门问题,研究如何对付美苏冷战以及接踵而来的中苏分裂等问题,刘邓一线搞浮夸出现一些闹剧,可后来毛主席已经下文件、开会议、给六级干部写信纠正了。谁也不能否认,大跃进改造自然的精神是感人的,大跃进取得的成绩是空前的、是有目共睹的,是任何反动派、反毛贼子也抹杀不了的。 三、非常时期的清淤治河 以上说了,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利工程建设,大跃进只是个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的呢?是在1979年!村史资料记载一个村共开挖土方12万立方米,全村青壮劳力每人平均近千立方米。我虽没做过全国调查,可清楚地记得,我们家乡三年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中,农田水利建设从来没有停止过。 1961年渡荒(人们说三年,我感觉就这一年,我上四年级时停学一年)赶上下大雨,华北平原一片汪洋,没见一棵庄稼的影儿!我家的房子在道边上,可宅基很高。夜里下大雨,我们都吓得不敢睡觉,担心水漫到房子上来,早晨一看差一点儿。我们去地里打菜,都把裤管挽到大腿根儿,踮着脚才能走出村。我开地种了一小块豆角,一夜之间都被淹了,眼看着长出的豆角泡在水里。谁说三年困难是人为的原因,不是自然灾害所致?不是自然灾害是什么? 记得1962年情况好转、通知复课,我插班到六年级。1963年,我来到县城上中学。报到那天我还趟着淹没脚面的水,走了近30里路。 此后,毛主席提出“一定要根治海河”!于是,各路治河大军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立刻集结起来,向大自然宣战!离我们学校最近的8里外的南排河也叫黑龙满港,汇聚了成千上万的民工会战。从哪年开始,我们不知道,只知道好几年那儿从来没有停过工。我们这些未成年的中学生,每到星期日,不少男同学赶去参战。那时没有推土机、挖掘机,更没有起重机,就靠铣挖肩扛,小车是最先进的工具。他们有的推车、有的挖土、有的拉纤,一身汗、一身泥,一干就是半天一天,谁也不留姓名。这不是老师更不是校长布置的,是谁带头也没人知道,那时谁说去哪儿义务劳动,没有不一呼百应的。我们女同学干不动,一有空儿就去学校食堂帮灶,或到附近单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往往是突然有人说去哪儿,大家就跟着走,义无反顾。 民工们当然更是干劲十足,彩旗飘飘,人声鼎沸。那个时候,农闲时劳动力每年都要出河工、挖河清淤,虽然只有几角钱的工值,可没有一个人反对,也没有人叫苦喊累。寒冬腊月,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那真是:银河落地连东海,浪卷长空水淹天。横吞千村如卷席,一栖屋顶陆行船。令下燕赵战水酣,万众挥锨拼十年。汗水冲出通海路,独轮推来万年安。 从这里我们还不难体会到,毛主席抓的是关系到国家强盛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实实在在的建设,都是实实在在打基础的建设,都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惠及子孙后代的建设,是现在人人都易看到的“花架子”建设不能相比的。 四、文革十年见辉煌 待三年文革快要结束(说“十年动乱”,那是屁话,实际从“五一六”到“九大”只有两年几个月),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我没能够参加兵团回家乡务农,那是1968年。正赶上挖村北边的一条河,我们每天都天不亮起床,天亮赶到工地,从来不歇一歇脚,抄起大锨就开挖。 记得我和一个小青年一副架(就是抬一副筐)。先是挖土,再把装满土的抬筐用扁担从河底顺着斜坡一步一步地抬上岸,倒在规定的地方,回来再挖。就这样一干就是一天。中午在工地吃点饭,晚上太阳落山才回家。而那些男劳力,为了省时间赶进度,就吃在工地、睡在工地。 结婚后和公公谈起挑河,婆婆说老人家当年是生产队队长,一顿吃半小桶高粱米饭,扛两麻袋粮食,我们都发笑。老人家却认真地说:谁不拼命?!搭个窝棚,四下透风,可为了省时间多干活儿,都不回家。党支部书记弄块大土坷垃当枕头,只睡一会儿,一睁眼就带着大家干起来了。 1975年(按走资派的说法是十年“崩溃时期”)成千上万的民工会战于旧城李皮庄丁村挖渠。仅吕桥一个公社就集合了民工1000余人,天寒地冻,铁镐下去只打出一个白点儿。按说根本没法子施工,可是毛泽东时代的农民,天不怕、地不怕,硬是在冰冻三尺的冬天,自制炸药,打眼放炮,轰开冰块,苦战一个月,胜利拿下丁村北干渠。 可以想象当时壮烈的劳动场面!我的一个朋友就是当年参战挑河民工,他曾写诗描绘:北风推车雪覆辙,南下旧城挑冻河。村外扎营秫桔室,麦杆做坑睡草窝。地冻三尺封河坡,锨利难铲寸土挪。冰絮朔风呼天叫,镐雕洞眼土唱歌。布下满河地雷阵,轰声响处飞天鹅。 毛泽东时代,究竟挖了多少条河,兴修了多少水利工程和设施,创造了多少奇迹,谁也说不清,改良了多少土地更无法统计。有资料显示,修大中型水库87000多座,小型水库和河道改造与开挖就更不可计数了。到文革期间我们村原来白花花的盐碱地,再也看不到了,大片的洼地因为得到了灌溉都变成了良田。夏种玉米,秋种小麦,特意种点高粱是为了当饲料、盖房用秫桔。棉花、蔬菜、瓜果,种到哪里长到哪里。夏季一到,几乎每天都到生产队分瓜。少者一大篮子,多者一分就是一背筐。人口多的用挑筐往家担。我们家乡有一种甜瓜,我们这里习惯叫三道门儿,北京好像叫三白,又脆又甜,是我的最爱。我们可以尽情吃个够,没等这些吃完,第二天,就听到队长招呼:“分瓜了!”于是欣然前往,又一大车瓜,一会儿分完,于是大家喜笑颜开地离开,回家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美味。 我想起我们家乡离我们村稍远一点的两个大港——南大港和北大港。南大港离我现在所在的县城有50来华里。北大港稍远一点,也不过有一二百里地。这里的港我理解比洼大,是一大片水域,方圆要用公里来算。原先就是荒地沼泽,荒草芦苇一片。因为人烟罕至,倒成了土匪出没的地方。 就是因为大跃进的改造,在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指引下,又经过后来的学大寨运动,现在南大港早已建成了包括六个分场的大农场。北大港建成了标准化的现代化城市。而在南大港东面和南面,我们县城不远的那一大片荒地,早在大跃进时期,就经过中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建成巍巍可观的中捷人民友谊农场。往日土匪出没的荒地沼泽,变成了万亩良田。人们开始住的是窝棚,后来建起了一幢幢美丽的房子。这就是农场,相配套的是两个分场、两个总部。也就是说,我们家乡在毛泽东时代,加上原来的村的规划,成了十几个分场。毛泽东时代二十几年就出现了这么大的变化,谁能不说是人间奇迹! 至今我还记得在县城上中学时(三年困难时期后,文革前)去南大港插秧的情景,万亩稻田、水天相接、碧水蓝天、一望无垠。我们把农场职工育好的秧苗拨下来,捆成小把儿,然后插到水田里。一汪汪的水田,不一会儿就绿油油一片了。 休息时,我们用宽大的芦苇叶编各种风车,风车在风中哗哗转,鱼儿在水中吐着泡儿,不时传来鸟儿的鸣叫声,我们的心也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正像一首歌描绘的那样: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芦苇里,藏着成群的野鸭…… 而这又只是我的家乡一个小小的地方,我所看到的一个小小的侧面,全国出现了多少这样的情景,发生过多么大的变化,我知道得实在太少!谁都听到过大寨、兰考、红旗渠……我们不难想象,在毛泽东时代我们的祖国发生的变化有多大!说是翻天覆地,一点也不言过其实!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图画。正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可是这幅波澜壮阔的图画,最近四十年来有几个作家描绘过?恐怕一个也没有!也许不是不想描绘,不是没有描绘,是矬子不让,是他和他的继任者不喜欢!汉奸卖国贼害怕让青年知道真相!污蔑毛主席、歌颂邓三科、宣传改开好的书籍、小说、录音、光盘铺天盖地,而描绘毛泽东时代、赞扬毛主席的文章音像作品根本不让出版! 而那些反动的、流氓的、丑陋的、邪恶的东西无时不刻地毒害着青年一代,蒙蔽着不明真相的好心人。给毛泽东时代抹黑的“伤痕文学”遍布全国各个角落,以莫言为代表的所谓“作家”、“公知”、“精英”其实就是文匪们,瞪着双眼、昧着良心,看不到新中国的一点好处,却挖空心思颠倒黑白,迎合国内外敌人,企图遮住太阳的光辉,误导不明真相的人们,特别是我们的青年一代。 岁月无情人有情,激情而火红的岁月已然过去,然而,历史却永远凝聚了那一份艰辛与奋斗、光荣与理想、热血与生命,就像耸立在人们心中的雕塑,不容撼动、不容更改! 五、事实胜于雄辩,公道自在人心 看,这就是毛主席教育领导的艰苦奋斗的一代人。他们用热血和生命实践着毛主席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必须说明的是,这些也仅仅是那个年代一个小小的侧面。无私奉献、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是那个时代青年的理想、是那个时代社会风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社会主义建设奋不顾身,经济能崩溃吗?这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有力地驳斥了所谓“文革经济崩溃”论,也给了那些推崇邪恶理论的自私鬼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不难想象,假如放到现在,这些在毛主席时代建成的长效益、高难度的项目工程,哪个私企老板也不会承包。而在毛泽东时代,包括全国其它战线如铁路、公路、工矿等高难度的项目的投资,自然也没统计GDP。就说修建的8万7千多座大型水库,按一个工程一个亿计算,就要投资8万亿!可毛主席不在乎那个“鸡的屁”数字,只要对人民有利就办。尽管这样,毛泽东时代的GDP也比现在增长得快,那是实实在在的增长,不但高效,而且都是高质量的长期的基本建设,是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福祉! 正是那些年清淤治河修水库、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不但使大片农田得到了灌溉,旱涝保收,大大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力,加上“新四大发明”之一的杂交水稻试验成功,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解决了粮食问题,也解决了主要江河的水患问题。而最近这四十年来,我们种地灌溉还不都是靠那个时代的水利设施在起作用吗? 可是我们不能不痛心地看到,改开单干人心涣散,不少水利设施都废弃了。更有大片用汗水和生命开发出来的农田已经变成荒地,正在或将要被钢筋水泥代替,前人艰苦奋斗用满腔热情创造出来的奇迹,有的已经销声匿迹。我插过秧的南大港,大片稻田早已不见;当年中捷人民奋战荒洼、开垦改良,修建了大片桑田,如今也长满了荒草,据说已经被某公司买下,故意不让农民播种。前段时间,我家来了一个北大港客人,她们那里原来种植水稻,现在也已经不种了。我们村好容易改造好的良田地也基本卖完,准备给开发商赚钱了。 现在我们这里饲料多用这种转基因玉米。村北一个皮革厂天天放毒水。据说在城东建了化工厂,村上得癌症的明显增多。我离开家乡去了北京一个月,就有三个人患癌症过世。更有大片桑田没人耕种,年轻农民宁可经商赚钱,也没人愿意种地了! 改开四十年来的沉痛教训,证实了毛主席的正确思想和路线。正是毛主席领导那一代人的艰苦努力,才使积弱积穷百年的中国迅速改变了农业生产落后面貌,连续多少年旱涝保收,解决了新增一倍人口、当年五亿后来十亿人民的吃饭问题!直到毛主席逝世还存下9000亿斤够全国人民吃三年的粮食! 这哪里是穷?分明是富;不但物质富有,精神更是富有!有这样的领袖、这样的人民,能“崩溃”得了吗? 想想当年,看看现在,毛泽东时代是一个伟大的传奇,是一个艰苦创业的年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是“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时代,是“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的时代!联想到当时风起云涌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我们还不难体会,毛泽东时代同时也是“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年代,是值得讴歌的伟大时代! 不管谁再怎么费尽心思诬蔑毛泽东及毛泽东时代,都是徒劳的。事实胜于雄辩,公道自在人心,历史终究会作出正确的评判。 |
责任编辑: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