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1 10:42:00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那个精心计算出来的毛时代GDP是真的吗? 导读:一心跟着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亿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界劳动者和各级基层干部,他们几十年艰苦奋斗的劳动成果和建设成就,怎么说没有就没有了?怎么连黑暗的旧中国都不如、甚至连最落后的非洲都不如了?那个精心计算出来的GDP是真的吗?反映了历史真相还是颠覆了历史真相?党和人民乃至国际社会都需要弄清楚。 毛泽东时代的经济发展到底怎样?一个时期以来越说越低,已经到了彻底否定的程度。大量无底线贬低毛泽东时代辉煌经济成就的论调,往往出自一些权威人士,让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感到不寒而栗! 例如,直到现在还挂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上,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撰写文章,就言之凿凿的论证新中国经济发展不如旧中国,毛时代中国的GDP世界排位是不断下降的。文中说: 【“1952年中国GDP总量占世界GDP的比例为5.2%,1978年下降为5.0%。人均GDP水平按当时官方高估的汇率计算,也只有224.9美元。1948年,中国人均GDP排世界各国第40位,到了1978年中国人均GDP排倒数第2位,仅是印度人均GDP的2/3。”】 2017年11月,由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联合举行的中国目前规格最高的经济学奖颁奖典礼上,一位著名经济学家说: 【“1978年,中国刚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候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当时的人均GDP连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平均数的三分之一都达不到。”】 如果这些说法是真的,新中国的成立就是一场灾难,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完全错误的。1949年建立的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中国,人民记忆中那个在经济建设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的新中国,竟然连祸国殃民的国民党反动派都不如,甚至连经济发展最落后的非洲地区都不如,这不但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当性失去依据,连中国新时代也失去了经济基础甚至全部依据。 毛泽东时代不是一个人领导,而是一个中央领导集体。在大部分时间里,中央政治局常委是毛、刘、周、朱、陈等,他们几乎参与了党和国家所有的重大决策和领导。自始至终主管经济工作的是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几乎每年都要向全国人民汇报,每年都有令人振奋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成就,难道那些都是假话?怎么就被后来的一些人说成了一团漆黑? 更重要的是,一心跟着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亿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界劳动者和各级基层干部,他们几十年艰苦奋斗的劳动成果和建设成就,怎么说没有就没有了?怎么连黑暗的旧中国都不如、甚至连最落后的非洲都不如了?那个精心计算出来的GDP是真的吗?反映了历史真相还是颠覆了历史真相?党和人民乃至国际社会都需要弄清楚。 一、后来估算的GDP能反映毛泽东时代经济发展真相吗? 评价毛泽东时代的经济发展,一般都用GDP说事,往往得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结论。 而事实真相是怎样呢?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根本就没有GDP统计。直到1985年,国民经济核算仍延续着与计划经济相配套的物质平衡表体系MPS。从1985年开始建立第三产业统计,到1993年才转为源于市场经济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从此,SNA体系中的GDP成了最重要的指标。此前没有GDP统计的历史时期,现在引用的那时GDP数据从哪里来的?答案很明确,是后来推算的。 但是,即使1978年后的GDP,后来也经历过多次修改。为什么要修改呢?直接原因是与经济发展事实严重不符。用改革后的统计方法计算,1980年-1991年GDP年均增长9.2%,而当时世界银行的数据却只有2.2%。如此大的差距怎样解释?中国有关部门认为,主要是汇率下调引起的;而世行专家则认为,中国的统计体系虽然进行了改革,其基本概念仍深深扎根于传统的MPS体系,许多产品价格仍处于政府控制中,导致以价格为衡量标准的统计结果失真。鉴于发现的问题,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后,有关部门对1978-1993年的GDP进行了重大调整,使1985年后的GDP数据有了大幅度提升,平均上调幅度近6%,其中1993年上调幅度高达10%。[1]到2004年底进行全国经济普查时,又发现当年GDP比年快报核算数多了2.3万亿元,增幅高达16.8%,为保持GDP数据的历史可比性,有关部门按国际惯例修正了1993年-2003年数据,同时又一次调整了1978年-1992年的GDP增长率,此后还有多次调整。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后来开始实行的GDP统计存在着严重缺陷,必须不断修改才能大致差不多。其实,这个问题在西方国家同样存在,他们也在不断修改GDP数据,否则会出现很大误差。就拿美国来说,仅1929年至1999年70年间,就进行过11次历史数据调整,平均每6年多一点就要调整一次。 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当年统计上报的当年GDP,与经济普查的实际情况误差都那么大,不得不对数据一再调整,难道对几十年前的GDP评估反而准确了?用这样的数据,去进行跨越半个世纪的比较,能反映历史真相吗?况且,因为统计体系的不同,许多项目和门类过去根本就没有统计过,怎能做到言之凿凿的比较呢?科学需要可靠的事实证明,容不得半点胡说八道,否则,就是故意制造历史笑话和学术笑话,就是没有良知的表现。 二、毛泽东时代的经济核算体系与现在的区别 毛泽东时代使用的经济核算体系是MPS,而当今中国使用的经济核算体系是SNA,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核算体系,理论基础、计算方法、分类方法和指标涵义等方面都不同。 毛泽东时代的MPS体系,是当时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使用的指导计划经济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体系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观点——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创造物质产品和增加产品价值的劳动,才是基本生产劳动,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收入是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形成的,所以在统计中不体现非物质资料生产和服务活动。1984年前,中国许多非物质生产部门如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科教文卫、广播电影电视业、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等行业的增加值,是不统计在内的。但毛泽东时代并非没有这些职能部门,由于强有力的国家机器和计划体制,这些部门在低成本高效运转,服务于国家建设各项事业。 三、产品产量统计数据的来源和比较方法 本文引用的产品产量数据,来源于国家权威部门编辑的资料。有些资料年代久远,找到很不容易。也算是给有志研究这段历史的同志,提供一个系统的资料查询帮助。 1、《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由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辑,还有之前出版的50年数据汇编,这都是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最原始最基本最权威的产品产量数据。 2、《国外经济统计资料(1949年-1978年)》,中国统计出版社1981年出版,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家相关情报研究所和国家统计局等组成的编辑小组,依据联合国《统计年鉴》等提供的数据编辑。部分数据来自1979年版的《国外经济统计资料(1949年-1976年)》。 3、少量数据来自网上,由国家统计局“北海居”编制的《百年来中美发电量比较(1902-2011)》《美国、日本、英国和中国钢产量(1871-2005)》等。 比较方法: 1、进行国家间同时代(1950-1975)横向比较。 2、纵向比较一下中国三个历史阶段。 列入比较的产品门类: 把发电量、铁路货运量摆在前面,之前加一个人口发展数据,便于计算人均产量及速度。 发电量和铁路货运量数据摆在前面,因为这是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关键性、源头性指标,对经济发展有十分特殊的地位。李克强总理为了挤掉GDP统计中的水分,经常用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三项指标去核准上报数字,受到众多国际机构认可,被称为“克强指数”。其中用电量占比40%,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电力数据的这种指标性,基于其突出特点: 1、电是一切现代经济活动最主要的动力,对于一个现代国家,没有发电量增长的经济发展,要么是经济泡沫,要么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除非发生重大科技进步和经济转型,如当前正在执行的去产能政策和抑制大量耗电的房地产业等,否则是不可想象的。 2、发电量是用电表记录下来汇总的,不能通过拍脑袋瓜子编造出来,前面编造了后面没有办法掩盖。它的历史数据保留的也特别完整,中国从1912年至今每年的数据都有完整记录。 3、发电量还有一个不同于其他能源的特点,不像石油、煤炭那样能储备起来,发电、输电和用电瞬间同时完成,基本一致,发多少就要用多少,用不掉就不能继续生产,不够用就要拉闸限电。各类现代经济生产活动增长越多,生活现代化程度越高,必然伴随着用电量相应的上升,反之则减少越多。 4、这一产品不存在升级换代问题,百年前1度电与现在的1度电没什么区别,不像其他一些工业产品,科技内涵与质量内涵变化升级大,单纯数量统计缺乏价值可比性。 因此,以发电量为基础,对比历史上的经济发展速度,有特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当然,国民经济还有相当一部分不是电能推动的,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国家,有大量的人力、畜力、自然力、内燃机等非电能生产,新中国初期电力极为不普及,非电力生产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只计算电力也会存在速度偏低的失真。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转型后,同样的发电量也可以创造更多财富,以发电量增速也会存在低估经济增长速度的可能,但全局性的经济转型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不是一下子就能转型的,尤其相近历史时期的比较,有渐进影响而不可能是断崖式变化。 五、毛泽东时代与主要经济体的比较结果 这一部分本来放在最后,通过一系列数据比较后得出结果。但因为大量繁琐的数据比较,可能会使一些读者没有耐心,因此把主要结果摆在前面,这里只看人均增长倍数。 1、中国与印度比较 两国同是发展中的东方大国,最有可比性。印度是西方的样板国家,是所谓的民主国家,又是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也是我国一些反共右派理论家一直推崇的。按照他们的逻辑,印度有如此完美的制度体系,应当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高于好于中国,但事实真的很不争气,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在毛泽东时代创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远远高于印度。 一是起点年份1950年的产量比较,中国只有糖产量略高于印度,其他产品都是印度高于中国;二是毛泽东时代结束的1975年产量比较,各类产品人均产量中国基本都是大幅度领先;三是26年间各类产品增长倍数比较,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也是远高于印度。说中国人均GDP只有同时代印度的2/3,到底是用什么逻辑算出来的?竟敢在中国共产党的主流媒体上长时间挂着? 2、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等国家的比较 虽然存在与西方发达国家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问题,不能简单类比,但从总体上看,在毛泽东时代中国经济超高速发展,西方国家经济低速发展,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几乎从零起步,初始基础真的是一穷二白,尽管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极大地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相互差距仍然很大。这或许就是上世纪80年代刚刚打开国门时,让一部分国人头晕、甚至彻底否定自己的重要原因。经过40年改革开放,尽管我们依旧高速发展,在一些经济领域绝对量走在了世界前列,我们仍然能看到这种差距的明显存在。客观地认识这两个方面,可以使我们既坚定自信,又保持清醒的头脑。 六、人口、产品产量发展速度的数据比较 1、从人口数量来看: 中国前26年:人口数量,1950年55196万人,1975年92420万人,是1950年的1.674倍。年均增长人口1488.96万人。 印度:人口数量,1950年35493万人,1975年59222万人,是1950年的1.669倍。年均增长人口949.16万人。 美国:人口数量,1950年15227万人,1975年21354万人,是1950年的1.40倍。年均增长人口245.08万人。 苏联:人口数量,1950年18008万人,1975年25439万人,是1950年的1.41倍。年均增长人口297.24万人。 日本:人口数量,1950年8290万人,1975年11157万人,是1950年的1.35倍。年均增长人口114.68万人。 西德:人口数量,1950年4785万人,1975年5983万人,是1950年的1.25倍。年均增长人口47.92万人。 英国:人口数量,1950年5062万人,1975年5593万人,是1950年的1.10倍。年均增长人口21.24万人。 法国:人口数量,1950年4174万人,1975年5271万人,是1950年的1.26倍。年均增长人口43.88万人。 民国时期20年[4](1923年找不到数字):人口数量,1928年47478.74万人,1948年46349.34万人。蒋介石1927年政变上台后,从1928年到1948年20年间,战乱不已,民不聊生,民国政府统计的人口绝对数量减少1129.4万人,年均减少人口56.47万人,垮台前的总人口数量,只是他上台时的97.62%。 年均增长数量排位:1.中国前26年1488.96万人;2.中国后26年1293.84万人;3.印度949.16万人;4.苏联297.24万人;5.美国245.08万人;6.日本114.68万人;7.西德47.92万人;8.法国43.88万人;9.英国21.24万人;10蒋介石20年年均增长是负数,-56.47万人。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1.674倍;2、印度1.669;3、苏联1.41倍;4、美国1.40倍;5、日本1.35倍;6、中国后26年1.33倍;7、法国1.26倍;8、西德1.25倍;9、英国1.10倍;蒋介石20年0.98倍。 毛泽东时代,在毛主席亲自倡导计划生育的背景下,人口增长仍排在世界各主要国家和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第一位。平均每年增长近1500万,却被一些人说成饿殍遍野,饿si了几千万甚至上亿人口。以此逻辑,那些从没计划生育且人口增长远低于中国的国家该饿si多少?蒋介石统治20年,每年人口绝对量减少56万多,竟然被一些舆论鼓吹成“黄金时期”,还培养出一批所谓的民国粉。荒唐离谱到极点的谣言,成了谣翻当今世界的共识,到底是毛泽东时代的悲哀,还是谁的悲哀? 2、从发电量看: 中国前26年:发电量,1950年46亿度,1975年1958亿度,是1950年的42.57倍。人均发电量,1950年8.33度,1975年211.86度,是1950年的25.43倍。 印度:发电量,1950年51亿度,1975年856亿度,是1950年的16.78倍。人均发电量,1950年14.37度,1975年144.54度,是1950年的10.06倍。 美国:发电量,1950年3887亿度,1975年20009亿度,是1950年的5.15倍。人均发电量,1950年2552.7度,1975年9370.14度,是1950年的3.67倍。 苏联:发电量,1950年912亿度,1975年10386亿度,是1950年的11.39倍。人均发电量,1950年506.44度,1975年4082.71度,是1950年的8.06倍。 日本:发电量,1950年449亿度,1975年4758亿度,是1950年的10.60倍。人均发电量,1950年541.62度,1975年4264.59度,是1950年的7.87倍。 西德:发电量,1950年445亿度,1975年3018亿度,是1950年的6.78倍。人均发电量,1950年929.99度,1975年5044.29度,是1975年的5.42倍。 英国:发电量,1950年565亿度,1975年2720亿度,是1975年的4.81倍。人均发电量,1950年1122.59度,1975年4860.61度,是1950年的4.33倍。 法国:发电量,1950年330亿度,1975年1853亿度,是1950年的5.62倍。人均发电量,1950年790.61度,1975年3510.13度,是1950年的4.44倍。 民国时期26年:发电量,1923年6.44亿度(1928年12.35亿度),1948年44.98亿度,是1923年的6.98倍。人均发电量,2.6度,1948年9.7度,是20年前的3.73倍。 美国前26年:发电量,1923年713.99亿度,1948年3368.08亿度,是1923年的4.72倍。 从人均发电量来看,1950年中国不到印度的60%,到1975年中国是印度1.47倍,在这个根本性指标上,中国发电量人均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印度,怎么人均GDP就远远不如印度呢?印度那些没有电力拉动的人均GDP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中国与发达国家发电总量、人均发电量,1950年几乎就是有和没有的差别,美国人均发电量是中国的270多倍,到1975年仍是中国44倍多。 从发电量增长速度来看,毛泽东时代的发展速度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了的,这种超高速增长的现象,在所有工农业生产的物质产品中几乎都存在。那一代人付出了艰辛的奋斗和智慧,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罕见业绩。即使与中国的不同发展时期对比,毛泽东时代只有极个别领域稍低于后26年,总体发展速度也是最高的。看看下面的排位特别是图表,完全能够清晰地感受到。 一般说来,基数越小增长翻番越容易。民国时期基数最小,起点最低,按一般逻辑应当是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但增长速度却是最低的。民国时期1943年总量最高,包括了日本占领区的发电量,当时为支持侵略战争而加速运转的工业机器。毛泽东时代几乎是爆炸式发展,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时期所有国家,也远高于中国之前之后的历史阶段。如此超高速发展,竟被一些人贬低为不如兵荒战乱的民国,真不知那些人的依据是什么?他们究竟想干什么? 3、从铁路货运量看: 中国:铁路货运量,1950年9983万吨,1975年88955万吨,是1950年的8.91倍。人均铁路货运量,1950年180.86公斤,1975年962.5公斤,是1950年的5.32倍。 印度:铁路货运量,1950年8000万吨,1975年19664万吨,是1950年的2.46倍。人均铁路货运量,1950年225.4公斤,1975年332.03公斤,是1950年的1.47倍。 美国:铁路货运量,1950年122800万吨,1975年126688万吨,是1950年的1.03倍。人均铁路货运量,1950年8064.62公斤,1975年5932.75公斤,是1975年的73.57%。 苏联:铁路货运量,1950年83430万吨,1975年362110万吨,是1950年的4.34倍。人均铁路货运量,1950年4632.94公斤,1975年14234.44公斤,是1950年的3.07倍。 日本:铁路货运量,1950年13570万吨,1975年14169万吨,是1950年的1.04倍。人均铁路货运量,1950年1636.91公斤,1975年1269.97公斤,是1950年的77.58%。 西德:铁路货运量,1950年22930万吨,1975年30173万吨,是1950年的1.32倍。人均铁路货运量,1950年4792.06公斤,1975年5043.12公斤,是1950年的1.05倍。 英国:铁路货运量,1950年30280万吨,1975年17645万吨,是1950年的58.27%。人均铁路货运量,1950年6016.29公斤,1975年3152.02公斤,是1950年的52.39%。 法国:铁路货运量,1950年17350万吨,1975年22760万吨,是1950年的1.31倍。人均铁路货运量,1950年4156.68公斤,1975年4311.42公斤,是1950年的1.04倍。 4、从钢产量看: 中国前26年:钢产量,1950年61万吨,1975年2390万吨,是1950年的39.18倍。人均钢产量,1950年1.1公斤,1975年25.86公斤,是1950年的23.51倍。 印度:钢产量,1950年146万吨,1975年788万吨,是1950年的5.40倍。人均钢产量,1950年4.11公斤,1975年13.3公斤,是1950年的3.24倍。 美国:钢产量,1950年8785万吨,1975年10582万吨,是1950年的1.2倍。人均钢产量,1950年576.94公斤,1975年495.55公斤,是1950年的85.89%。 苏联:钢产量,1950年2733万吨,1975年14134万吨,是1950年的5.17倍。人均钢产量,1950年151.77公斤,1975年555.6公斤,是1950年的3.57倍。 日本:钢产量,1950年484万吨,1975年10231万吨,是1950年的21.14倍。人均钢产量,1950年58.38公斤,1975年917公斤,是1950年的17.18倍。 西德:钢产量,1950年1212万吨,1975年4041万吨,是1950年的3.33倍。人均钢产量,1950年253.29公斤,1975年675.41公斤,是1950年的2.67倍。 英国:钢产量,1950年1655万吨,1975年2010万吨,是1950年的1.21倍。人均钢产量,1950年326.95公斤,1975年359.38公斤,是1950年的1.1倍。 法国:钢产量,1950年865万吨,1975年2153万吨,是1950年的2.49倍。人均钢产量,1950年207.24公斤,1975年408.46公斤,是1950年的1.97倍。 民国时期26年:钢产量,1923年3万吨,1948年7.6万吨,是1923年的2.53倍。人均钢产量,1928年0.06公斤,1948年0.16公斤(人口下降1000多万),是1928年的2.67倍。 美国前26年:钢产量,1923年4566.5万吨,1948年8041.3万吨,是1923年的1.76倍。 英国前26年:钢产量,1923年861.8万吨,1948年1511.5万吨,是1923年的1.75倍。 日本前26年:钢产量,1923年95.9万吨,1948年171.5万吨,是1923年的1.79倍。 5、从原煤产量看: 中国前26年:原煤产量,1950年为0.43亿吨,1975年为4.82亿吨,是1950年的11.21倍。人均原煤产量,1950年77.9公斤,1975年521.53公斤,是1950年的6.69倍。 印度:原煤产量,1950年为0.33亿吨,1975年为0.99亿吨,是1952年的3倍。人均原煤产量,1950年92.97公斤,1975年167.17公斤,是1950年的1.8倍。 美国:原煤产量,1950年5.08亿吨,1975年5.86亿吨,是1950年的1.15倍。人均原煤产量,1950年3336.18公斤,1975年2744.22公斤,是1950年的82.26%。 苏联:原煤产量,1950年2.61亿吨,1975年7.01亿吨,是1950年的2.69倍。人均原煤产量,1950年1449.36公斤,1975年2755.61公斤,是1950年的1.90倍。 日本:原煤产量,1950年0.40亿吨,1975年0.19亿吨,是1950年的47.5%。人均原煤产量,1950年482.50公斤,1975年170.30公斤,是1950年的35.29%。 西德:原煤产量,1950年2.02亿吨,1975年2.20亿吨,是1950年的1.09倍。人均原煤产量,1950年4221.53公斤,1975年3677.09公斤,是1950年的87.1%。 英国:原煤产量,1950年2.20亿吨,1975年1.29亿吨,是1950年的58.64%。人均原煤产量,1950年4346.11公斤,1975年2306.45公斤,是1950年的53.07%。 法国:原煤产量,1950年0.53亿吨,1975年0.27亿吨,是1950年的50.94%。人均原煤产量,1950年1269.77公斤,1975年512.24公斤,是1950年的40.34%。 6、从原油产量看: 中国:原油产量,1950年为20万吨,1975年为7706万吨,是1950年的385.30倍。人均原油产量,1950年0.36公斤,1975年83.38公斤,是1950年的231.61倍。 印度:原油产量,1950年为25万吨,1975年为828万吨,是1950年的33.12倍。人均原油产量,1950年0.7公斤,1975年13.98公斤,是1950年的19.97倍。 美国:原油产量,1950年26671万吨,1975年263538万吨,是1950年的9.88倍。人均原油产量,1950年1751.55公斤,1975年12341.39公斤,是1950年的7.05倍。 苏联:原油产量,1950年3788万吨,1975年49080万吨,是1950年的12.96倍。人均原油产量,1950年210.35公斤,1975年1929.32公斤,是1950年的9.17倍。 日本:原油产量,1950年29万吨,1975年61万吨,是1950年的2.1倍。人均原油产量,1950年3.5公斤,1975年5.47公斤,是1950年的1.56倍。 西德:原油产量,1950年112万吨,1975年574万吨,是1950年的5.13倍。人均原油产量,1950年23.41公斤,1975年95.94公斤,是1950年的4.1倍。 英国:原油产量,1950年16万吨,1975年122万吨,是1950年的7.63倍。人均原油产量,1950年3.16公斤,1975年21.81公斤,是1950年的6.9倍。 法国:原油产量,1950年15万吨,1975年102万吨,是1950年的6.8倍。人均原油产量,1950年3.59公斤,1975年19.35公斤,是1950年的5.39倍。 中国与印度比较:1950年印度原油产量是中国的1.25倍,1975年中国是印度的9.31倍,总量增长速度中国是印度的16.63倍。1950年印度人均原油产量是中国的1.94倍,1975年中国是印度的5.96倍,人均增长速度中国是印度的11.6倍。无论从总量看还是从人均看,中国的发展速度都远远高于印度。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极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总量差距近10倍,人均差距近6倍,GDP竟然比中国还高,这个数字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中国与美国比较:1950年美国原油产量是中国的1333.55倍,1975年是中国的34.2倍,总量增长速度中国是美国的38.49倍。1950年美国人均原油产量是中国的4865.42倍,1975年美国是中国的148.01倍,人均增长速度中国是美国的32.85倍。无论总量还是人均,中国增长速度都大大超越美国。最初的差距几乎是天文数字,经过26年艰苦奋斗大大缩小了差距。 8、从天然气产量看: 中国:天然气产量,1950年0.07亿立方米,1975年88.5亿立方米,是1950年的1264.29倍。人均天然气产量,1950年0.01立方米,1975年9.58立方米,是1950年的958倍。 印度:天然气产量,1950年没有统计,1975年9亿立方米。人均天然气产量,1975年1.52立方米。 美国:天然气产量,1950年1779亿立方米,1975年5465亿立方米,是1950年的3.07倍。人均天然气产量,1950年1168.32立方米,1975年2559.24立方米,是1950年的2.19倍。 苏联:天然气产量,1950年58亿立方米,1975年2889亿立方米,是1950年的49.81倍。人均天然气产量,1950年32.21立方米,1975年1135.66立方米,是1950年的35.26倍。 日本:天然气产量,1950年0.7亿立方米,1975年28亿立方米,是1950年的40倍。人均天然气产量,1950年0.84立方米,1975年25.1立方米,是1950年的29.88倍。 法国:天然气产量,1950年2.5亿立方米,1975年76亿立方米,是1950年的30.4倍。人均天然气产量,1950年5.99立方米,1975年144.19立方米,是1950年的24.07倍。 9、从水泥产量看: 中国:水泥产量,1950年141万吨,1975年4626万吨,是1950年的32.81倍。人均水泥产量,1950年2.55公斤,1975年50.05公斤,是1950年的19.63倍。 印度:水泥产量,1950年266万吨,1975年1624万吨,是1950年的6.11倍。人均水泥产量,1950年7.49公斤,1975年27.42公斤,是1950年的3.66倍。 美国:水泥产量,1950年3872万吨,1975年6182万吨,是1950年的1.6倍。人均水泥产量,1950年254.29公斤,289.5公斤,是1950年的1.14倍。 苏联:水泥产量,1950年1019万吨,1975年12206万吨,是1950年的11.98倍。人均水泥产量,1950年56.59公斤,1975年479.81公斤,是1950年的8.48倍。 日本:水泥产量,1950年446万吨,1975年6552万吨,是1950年的14.69倍。人均水泥产量,1950年53.8公斤,1975年587.25公斤,是1950年的10.92倍。 西德:水泥产量,1950年1088万吨,1975年3350万吨,是1950年的3.08倍。人均水泥产量,1950年227.38公斤,1975年559.92公斤,是1950年的2.46倍。 英国:水泥产量,1950年991万吨,1975年1689万吨,是1950年的1.7倍。人均水泥产量,1950年195.77公斤,1975年301.98公斤,是1950年的1.54倍。 法国:水泥产量,1950年742万吨,1975年2971万吨,是1950年的4倍。人均水泥产量,1950年177.77公斤,1975年563.65公斤,是1950年的3.17倍。 10、从黄金和外汇储备量看: 中国:黄金储备,1950年14.15吨[5],1975年362.24吨,是1950年的25.6倍。人均黄金储备,1950年0.0000256公斤,1975年0.000392公斤,是1950年的15.31倍。外汇储备,1950年1.39亿美元,1975年8.99亿美元,是1950年的6.47倍。人均外汇储备,1950年0.25美元,1975年0.97美元,是1950年的3.88倍。 印度:黄金储备,1950年219.5吨,1975年209.2吨,是1950年的95.3%。人均黄金储备,1950年0.000618公斤,1975年0.000353公斤,是1950年的57.1%。外汇储备,1950年18.1亿美元,1975年8.41亿美元,是1950年的46.5%。人均外汇储备,1950年5.1美元,1975年1.42美元,是1950年的27.8%。 美国:黄金储备,1950年20279吨,1975年8295.3吨,是1950的40.9%。人均黄金储备,1950年0.1331779公斤,1975年0.0388466,是1950年的29.2%。外汇储备,1950年14.5亿美元,1975年0.8亿美元,是1950年的5.5%。人均外汇储备,1950年9.52美元,1975年0.37美元,是1950年的3.89%。 日本:黄金储备,1950年105.7吨,1975年637.2吨,是1950年的6.03倍。人均黄金储备,1950年0.0013公斤,1975年0.0057公斤,是1950年的4.39倍。外汇储备,1950年5.98亿美元,1975年106.27亿美元,是1950年的17.77倍。人均外汇储备,1950年7.21美元,1975年95.25美元,是1950年的13.21倍。 西德:黄金储备,没有1950年的数据,1975年3549.4吨。外汇储备,1950年1.9亿美元,1975年226.66亿美元,是1950年的119.29倍。人均外汇储备,1950年3.97美元,1975年378.84美元,是1950年的95.43倍。 英国:黄金储备,1950年2578吨,1975年632.8吨,是1950年的24.55%。人均黄金储备,1950年0.051公斤,1975年0.011公斤,是1950年的22.18%。外汇储备,1950年5.81亿美元,1975年34.29亿美元,是1950年的5.9倍。人均外汇储备,1950年11.48美元,1975年61.31美元,是1950年的5.34倍。 法国:黄金储备,1950年588.3吨,1975年3047吨,是1950年的5.18倍。人均黄金储备,1950年0.014公斤,1975年0.058公斤,是1950年的4.13倍。外汇储备,1950年1.29亿美元,1975年74.42亿美元,是1950年的57.69倍。人均外汇储备,1950年3.09美元,1975年141.19美元,是1950年的45.69倍。 11、从粮食产量看: 中国:粮食产量,1950年13212.5万吨,1975年28415.5万吨,是1950年的2.15倍。人均粮食产量,1950年239.37公斤,1975年307.46公斤,是1950年的1.28倍。 印度:粮食产量,1950年为5865万吨,1975年为14070万吨,是1950年的2.4倍。人均粮食产量,1950年165.24公斤,1975年237.58公斤,是1950年的1.44倍。 美国:粮食产量,1950年15235万吨,1975年29520万吨,是1950年的1.94倍。人均粮食产量,1950年1000.53公斤,1975年1382.41公斤,是1950年的1.38倍。 苏联:粮食产量,1950年9890万吨,1975年15865万吨,是1950年的1.6倍。人均粮食产量,1950年549.2公斤,1975年623.65公斤,是1950年的1.14倍。 日本:粮食产量,1950年1810万吨,1975年1890万吨,是1950年的1.04倍。人均粮食产量,1950年218.34公斤,1975年169.4公斤,是1950年的77.58%。 西德:粮食产量,1950年1590万吨,1975年2350万吨,是1950年的1.48倍。人均粮食产量,1950年332.29公斤,1975年392.78公斤,是1950年的1.18倍。 英国:粮食产量,1950年1010万吨,1975年1505万吨,是1950年的1.49倍。人均粮食产量,1950年199.53公斤,1975年269.09公斤,是1950年的1.35倍。 法国:粮食产量,1950年1690万吨,1975年3730万吨,是1950年的2.21倍。人均粮食产量,1950年407.52公斤,1975年707.65公斤,是1950年的1.74倍。 12、从棉花产量看: 中国:棉花产量,1950年69.2万吨,1975年452.1万吨,是1950年6.53倍。人均棉花产量,1950年1.25公斤,1975年4.89公斤,是1950年的3.91倍。 印度:棉花产量,1950年59.3万吨,1975年119.3万吨,是1950年的1.01倍。人均棉花产量,1950年1.67公斤,1975年2.01公斤,是1950年的1.2倍。 美国:棉花产量,1950年217.1万吨,1975年180.7万吨,是1975年的0.83倍。人均棉花产量,1950年14.26公斤,1975年8.46公斤,是1950年的0.59倍。 苏联:棉花产量,1950年118万吨,1975年264.8万吨,是1950年的2.44倍。人均棉花产量,1950年6.55公斤,1975年10.41公斤,是1950年的1.59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6.53倍;2、中国后26年2.87倍;3、苏联2.44倍;4、印度1.01倍;5、美国0.83倍。 13、从灌溉面积看 中国前26年:1975年耕地面积149562万亩,灌溉面积64926万亩,占总面积的43.1%。 印度:1975年耕地面积250800万亩,灌溉面积48450万亩,占总面积的19.31%。 美国:1975年耕地面积313854万亩,灌溉面积24750万亩,占总面积的7.89%。 苏联:1975年耕地面积348311万亩,灌溉面积21750万亩,占总面积的6.24%。 日本:1975年耕地面积8360万亩,灌溉面积4013万亩,占总面积的48%。 西德:1975年耕地面积12089万亩,灌溉面积465万亩,占总面积的3.85%。 英国:1975年耕地面积10472万亩,灌溉面积129万亩,占总面积的1.23%。 法国:1975年耕地面积28215万亩,灌溉面积840万亩,占总面积的2.98%。 14、从化肥产量看: 中国:化肥产量,1950年1.5万吨,1975年524.7万吨,是1950年的349.8倍。人均化肥产量,1950年0.03公斤,1975年5.68公斤,是1950年的189.33倍。 印度:化肥产量,1950年2万吨,1975年183万吨,是1950年的91.5倍。人均化肥产量,1950年0.056公斤,1975年3.09公斤,是1950年的55.18倍。 美国:化肥产量,1950年426万吨,1975年1822万吨,是1950年的4.28倍。人均化肥产量,1950年27.98公斤,1975年85.32公斤,是1950年的3.05倍。 日本:化肥产量,1950年64万吨,1975年215万吨,是1950年的3.36倍。人均化肥产量,1950年7.72公斤,1975年19.27公斤,是1950年的2.5倍。 西德:化肥产量,1950年184万吨,1975年376万吨,是1950年的2.04倍。人均化肥产量,1950年38.45公斤,1975年62.84公斤,是1950年的1.63倍。 英国:化肥产量,1950年56万吨,1975年153万吨,是1950年的2.73倍。人均化肥产量,1950年11.06公斤,1975年27.36公斤,是1959年的2.47倍。 法国:化肥产量,1950年165万吨,1975年435万吨,是1950年的2.64倍。人均化肥产量,1950年39.53公斤,1975年82.53公斤,是1950年的2.09倍。 15、从糖产量看: 中国:糖产量,1950年24万吨,1975年341万吨,是1950年的14.21倍。人均糖产量,1950年0.43公斤,1975年3.69公斤,是1950年的8.58倍。 印度:糖产量,1950年124万吨,1975年505万吨,是1950年的4.07倍。人均糖产量,1950年3.49公斤,1975年8.53公斤,是1950年的2.44倍。 美国:糖产量,1950年226万吨,1975年568万吨,是1950年的2.51倍。人均糖产量,1950年14.84公斤,1975年26.6公斤,是1950年的1.79倍。 苏联:糖产量,1950年274万吨,1975年820万吨,是1950年的2.99倍。人均糖产量,1050年15.22公斤,1975年32.23公斤,是1950年的2.12倍。 日本:糖产量,1950年4万吨,1975年46万吨,是1950年的11.5倍。人均糖产量,1950年0.48公斤,1975年4.12公斤,是1950年的8.59倍。 西德:糖产量,1950年102万吨,1975年257万吨,是1950年的2.52倍。人均糖产量,1950年21.32公斤,1975年42.96公斤,是1950年的2.01倍。 英国:糖产量,1950年76万吨,1975年72万吨,是1950年的94.74%。人均糖产量,1950年15.01公斤,1975年12.87公斤,是1950年的85.76%。 法国:糖产量,1950年143万吨,1975年298万吨,是1950年的2.08倍。人均糖产量,1950年34.26公斤,1975年56.54公斤,是1950年的1.65倍。 16、从水产品产量看: 中国:水产品产量,1950年91万吨,1975年441万吨,是1950年的4.85倍。人均水产品产量,1950年1.65公斤,1975年4.77公斤,是1950年的2.89倍。 印度:水产品产量,1950年82万吨,1975年233万吨,是1950年的2.84倍。人均水产品产量,1950年2.31公斤,1975年3.93公斤,是1950年的1.7倍。 美国:水产品产量,1950年260万吨,1975年280万吨,是1950年的1.08倍。人均水产品产量,1950年17.07公斤,1975年13.11公斤,是1950年的76.8%。 苏联:水产品产量,1950年163万吨,1975年997万吨,是1950年的6.12倍。人均水产品产量,1950年9.05公斤,1975年39.19公斤,是1950年的4.33倍。 日本:水产品产量,1950年337万吨,1975年1052万吨,是1950年的3.12倍。人均水产品产量,1950年40.65公斤,1975年94.29公斤,是1950年的2.32倍。 西德:水产品产量,1950年55万吨,1975年44万吨,是1950年的80%。人均水产品产量,1950年11.49公斤,1975年7.47公斤,是1950年的64.98%。 英国:水产品产量,1950年99万吨,1975年98万吨,是1950年的98.99%。人均水产品产量,1950年19.56公斤,1975年17.52公斤,是1950年的89.58%。 法国:水产品产量,1950年51万吨,1975年81万吨,是1950年的1.59倍。人均水产品产量,1950年12.22公斤,1975年15.37公斤,是1950年的1.26倍。 17、从铁路营业里程看: 中国前26年: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2.22万公里,1975年4.86万公里,是1975年的2.19倍。人均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0.00004公里,1975年0.000053公里,是1950年的1.33倍。 印度: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5.58万公里,1975年6.03万公里,是1950年的1.08倍。人均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0.00016公里,1975年是0.000102,是1950年的63.8%。 美国: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36.42万公里,1975年33.13万公里,是1950年的91%。人均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0.002392公里,1975年0.001551公里,是1950年的64.9%。 苏联: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11.69万公里,1975年13.83万公里,是1950年的1.18倍。人均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0.65公里,1975年0.54公里,是1950年的83.08%。 日本: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1.98万公里,1975年2.13万公里,是1950年的1.08倍。人均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0.24公里,1975年0.19公里,是1950年的79.17%。 西德: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3.04万公里,1975年2.88万公里,是1950年的94.74%。人均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0.64公里,1975年0.48公里,是1950年的75.21%。 英国: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3.14万公里,1975年1.81万公里,是1950年的57.64%。人均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0.62公里,1975年0.32公里,是1950年的51.61%。 法国: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4.13万公里,1975年3.43万公里,是1950年的83.05%。人均铁路营业里程,1950年0.99公里,1975年0.65公里,是1950年的65.73%。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2.19倍;2.中国后26年1.4倍;3.苏联1.18倍;4.日本1.08倍;4.印度1.08倍;5.西德0.95倍;6.美国0.91倍;7.法国0.83倍;8.英国0.58倍。 18、从公路里程看: 中国前26年:公路里程,1950年9.96万公里,1975年78.36万公里,是1950年的7.87倍。人均公路里程,1950年0.18公里,1975年0.85公里,是1950年的4.71倍。 印度:公路里程,1950年38万公里,1975年没有统计数据。 美国:公路里程,1950年533万公里,1975年618万公里,是1950年的1.16倍。人均公路里程,1950年35公里,1975年28.94公里,是1950年的82.69%。 苏联:公路里程,1950年155万公里,1975年140万公里,是1950年的90.32%。人均公路里程,1950年8.6公里,1975年5.5公里,是1950年的63.99%。 日本:公路里程,1950年没有统计数据,1975年107万公里。 西德:公路里程,1950年25万公里,1975年46万公里,是1950年的1.84倍。人均公路里程,1950年5.22公里,1975年7.69公里,是1950年的1.47倍。 英国:公路里程,1950年30万公里,1975年34万公里,是1950年的1.13倍。人均公路里程,1950年5.93公里,1975年6.08公里,是1950年的1.03倍。 法国:公路里程,1950年72万公里,1975年148万公里,是1950年的2.06倍。人均公路里程,1950年17.25公里,1975年28.98公里,是1950年的1.63倍。 19、从民用汽车拥有量看:(国外统计叫商用车,不含个人轿车) 中国前26年: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5.43万辆,1975年91.77万辆,是1950年的16.9倍。人均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0.000098辆,1975年0.00099辆,是1950年的10.1倍。 印度: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11万辆,1975年48万辆,是1950年的4.36倍。人均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0.00031辆,1975年0.00081辆,是1950年的2.61倍。 美国: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883万辆,1975年2484万辆,是1950年的2.81倍。人均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0.058辆,1975年0.116辆,是1950年的2.01倍。 苏联: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228万辆,1975年512万辆,是1950年的2.25倍。人均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0.013辆,1975年0.02辆,是1950年的1.55倍。 日本: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17万辆,1975年1088万辆,是1950年的64倍。人均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0.0021辆,1975年0.098辆,是1950年的46.44倍。 西德: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56万辆,1975年129万辆,是1950年的2.3倍。人均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0.012辆,1975年0.022辆,是1950年的1.8倍。 英国: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99万辆,1975年191万辆,是1950年的1.93倍。人均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0.02辆,1975年0.034辆,是1950年的1.7倍。 法国: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74万辆,1975年213万辆,是1950年的2.88倍。人均民用汽车拥有量,1950年0.018辆,1975年0.04辆,是1950年的2.24倍。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谈谈毛主席时代的几项改革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