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15 12:22:35 点击: 次 来源:与归随笔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真假女辅警”背后的鬼 2021年的年终网络热词盘点,如果没有“女辅警”的话,大概是不合格的。 最近几天,江苏连云港一女辅警与多人发生关系并敲诈获刑的消息,点燃舆论。“男主角”们包括灌云县公安局副局长、派出所所长、卫生院副院长、小学校长等多名公职人员。 然而,瓜吃着吃着,就变味了。 截至目前,与归君至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4个版本的“女辅警照片”。显然,这当中必然有假的,也可能全是假的。 而且,这当中如果有一个是真的,那么问题同样令人担忧:该案只是一审结束,许某还在上诉,公开她的照片,合适吗? 这是否涉嫌侵犯肖像权、隐私权以及名誉权?吃瓜的狂欢之下,很多人已经无法自觉感受到,自己可能已经在悄悄违法犯罪。 在这些个版本当中,其中一位“生活照”女孩,已经录了两个视频出来回应,声称自己是河南洛阳人,朋友圈的照片被盗用,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目前已经报警。 在第二个视频中,来自洛阳的这位女孩,还展现了自己发朋友圈的证据,图片与谣传图片吻合。 而且,这位女孩在向媒体的爆料中,提供了一个线索:网传的这张女辅警照片,是她在今年1月20日过生日时拍摄的,只在微信朋友圈发布过,“没有发过微博也没有发过抖音。” 这就说明,微信好友“作案”的概率比较大。 洛阳女孩的维权举动,还登上了当地电视台。在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的报道中,截取了两个发过这张照片的大V。 与归君特意去看了下,电视台节目中露出那个微博大V,这几天的微博一直在更新,而且频率不低,3月15日上午还刚发过微博。 究竟是谁将洛阳女孩的生活照泄露出去?究竟是谁第一个将其与“女辅警”联系到一起?这些所谓的大V接力转发,又是基于怎样的“专业”判断?这些问题同样需要查清。 作为在传统媒体工作过的人,与归君想告诉大家一个基本事实:不要以为加V的就是媒体人,也不要以为名字前面冠上“媒体人”三个字就是媒体人,更不要以为粉丝千万就是媒体人了。 判断他是不是媒体人的标准很简单: 1.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擅自将“女辅警照片”发出来,他根本不配做媒体人,这是一个职业常识的问题。 2.哪怕是核实过后发出来的,既缺乏法律修养,也缺乏传播伦理的职业素养,是一个不合格的媒体人。 另外,与归君还注意到,有人说,洛阳这位女孩是个美妆博主,在某电商有店,是为了营销炒作。 我想说的是,如果这位女孩的私人生活照真的被误传,她有理由,也有权利公开发声,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无可厚非,哪怕这种发声为其带来了一定的流量利好。 不过,也有人怀疑,洛阳这位女孩是在自导自演,照片是她自己有意放出去。对于这个脑洞,与归君想说,目前来看未免大了点。 要知道,这是公共事件引发的公共舆论场,本身就是一个法治议题,女孩如果敢以身试法,甚至调戏法律,未免胆子过大,脑子不够用了。 当然,一切要看警方的最后调查结果。 我相信警方有这个实力,无论电瓶车里有没有花生米。毕竟,我们已经见过太多在朋友圈或微信群造谣被抓的案例。 与归君希望,大家在关注“女辅警案”的同时,也关注一下“真假女辅警”案,四个不同版本的“当事人”,意味着又至少出现了三个“受害者”。 虽然,前有杭州女孩拿快递被造谣编故事的前车之鉴,但如今看来,类似的查处案例还远远不够。 这次,不妨借着热度,趁热打铁吧。而打铁,也是彰显自身硬不硬的一个好机会。 |
责任编辑: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