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嘴八舌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嘴八舌 > 文章

副局长冒名顶替还这么硬?

时间:2021-03-23 14:43:44    点击: 次    来源:与归随笔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副局长冒名顶替还这么硬?

一大早,看见《新京报》报道了一件咄咄怪事,周末的好心情都没有了。
报道说,山西芮城县人社局副局长杨兴华,被指27年前冒用身份中考,进而入学和参加工作。这个消息哪来的呢?更神奇。
芮城县监察委员会向县公安局发出的《关于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杨兴华有关问题的监察建议书》显示:
“杨兴华(姚会乾)冒名顶替取得的学历学位是其取得公职人员身份和工作岗位的必要条件,综合考虑其冒名顶替行为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稳定和干部队伍稳定等因素,建议公安局注销姓名为姚会乾的户口。”
这段的因果逻辑,读着咋就那么别扭呢?
第一句坐实了冒名顶替,而且承认这是取得学历和公职的必要条件,结果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考虑什么“时代背景”“社会稳定”“队伍稳定”等因素,建议公安为其注销原名?
这怎么有种明明知道他错了,却还要创造条件找借口为其擦屁股?
用别人的应届生身份参加高考,这情节看着是不是很熟悉?
没错,就在去年,杨兴华(姚会乾)的山西老乡仝卓,就是因为在直播中得瑟自己的冒名顶替,一跃成为超级流量小鲜肉,结果其继父被撤职,十余人涉案被查处。
当时,这一处理结果还被舆论疯狂点赞,被当做一个典范夸了很长时间。与归君在给媒体写稿时,也经常引用这一正面案例。
这才过去多久,典范仝卓案就已经不值得学习了吗?
就因为“副局长”的身份比明星仝卓硬?也不见得吧?仝卓继父可是处级干部。
而且,针对杨兴华(姚会乾)的报道,还给出了一个细节:姚会乾班主任姚某称,当年复读生参加考试,录取分数线比应届生高出许多。
这也就是说,杨兴华(姚会乾)摇身一变,直接加了不少分。
也许有人会说,人家被冒名顶替的杨兴华都不介意,甚至为顶替者说话,你们起个什么劲儿?
(被冒用身份者杨兴华则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当年的时候,我还不知道这件事,不管怎么说,上学确实是人家上的学,考试也是他自己考的,我学习不好,就没考。”)
关键问题正在这里:冒用他人身份参加高考,这是一件私事吗?(还记得苟晶班主任采用种种手段试图私了的情景吗?)
对于当年和杨兴华(姚会乾)一起参加高考的人来说,公平吗?其他复读生为什么没有得到这么高人一等的“安排”?杨兴华(姚会乾)的胜出,有没有抢占其他应届生本该有的名额?
在同一规则下,有人凌驾于规则之上,这就是特权,就是赤裸裸的不公。现在面对规则,又开始谈历史和人情了?
果真应了那句:你跟他讲人情,他给你谈规则;你跟他谈规则,他跟你讲人情?
因人而异?
做人做事都不带这么搞的。
要说年代久远,归为“时代因素”,那么同样在去年爆发的苟晶案还记得吗?那也是过去了二十多年的事情啊?被埋藏了二十多年的公平正义,就不是公平正义了吗?
然而,饶是有那么多前车之鉴,当新京报记者联系到姚会乾本人,他却拒绝对冒用同学应届生身份一事作出任何回应,怼了一句:
“你别问我”。
呵,硬!
目前,姚会乾户籍信息已经被注销。芮城县监察委员会一工作人员回应称,纪委常委会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后再决定姚会乾的处理结果。
我们拭目以待吧。哪怕真名可以注销,那些曾经犯下的错误、权力的“安排”、对公平正义的伤害,不可一笔勾销。
如果杨副局长还能安然无恙,干部队伍是稳定了,怕是仝卓要不稳定了,舆论要不稳定了。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剪”不出的《吐槽大会》

下一篇:无处可买、无纸可烧!冥币招谁惹谁了?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