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嘴八舌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嘴八舌 > 文章

购物专家和虚假广告——中国市场经济一瞥

时间:2018-08-27 18:07:07    点击: 次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皮皮 - 小 + 大

“购物节”,是电视购物频道的热门名词。可是,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购物,不会是什么节日。因为腰包里的钱只为满足生活所必需的不得已支出,决定了这一点。
但是,对于生产商、销售商来说,消费者购物是他们盈利的唯一渠道,因此,销售乃是他们的真正的节日。所以,这个“销售节”之所以被冠名为“购物节”的原因在于:在工商大亨将滚滚的利润揣入自己的怀中的同时,并没有忘记正告消费者:他们是为了你们的利益!当然,对于富有的消费者,购物是可以成为他们的节日的——如果有这样的嗜好。
二十多年前,“科利华”以“网络学校”为名,销售儿童学习光盘,售价两千两百元。光盘数量不足十支。消费者购买后,虽然光盘不错,但是,孩子从来未能进入什么“网校”。多次与其交涉,得到的除了搪塞,一直无果。当孩子已经过了光盘的学习期,已经不知道“科利华”大亨哪里去了。可见,在现实的中国“市场经济”,价值几十元的东西出售几千元,并不是什么难事。
十余年前,看到电视广告说:“鸿茅药酒”治疗风湿关节炎,皮皮多次购买,花费数千元,仍不见效。随后找商家质询。商家拿出“产品说明”,说:“本产品总的有效率为98%,看来,您是属于那2%的。”皮皮茫然无语。至今,皮皮一直患着一种病:每每看到“鸿茅药酒”的广告就恶心。
看电视是现今人们打发闲暇时间的一种方式。这不是由于人们喜欢娱乐,而是因为人们没有娱乐而感到空虚。因为电视节目同样空虚。也许,将空虚空虚了,正是今天中国人的娱乐。
皮皮只是不时地看一看电视购物频道。而且较喜欢看食品销售。
食品销售通常都有“购物专家”的演示。拍摄者总是采用特写镜头来刺激人们的购物欲望。当满镜头呈现出“购物专家”咀嚼食物器官的时候,朦胧中,你很难辨认出,这里是人的口腔还是肛肠在蠕动。皮皮感到自己接受了一种不良刺激。即便能够走出这种窘境,也会因“购物专家”刺激了人们的食欲,而想起猪在进食时的情景。因为皮皮喂过猪。猪进食时何止是食欲,而是近于疯狂。
马克思指出:饮食男女固然也是人的机能,但它们不过是人的动物机能。看来,销售食品技巧的秘诀就在于:诉诸于人的动物机能。至少这是当前中国食品销售的秘诀。这样,“购物专家”尽管自愿地把自己降为动物,但消费者也同时被当作动物看待。这样,人们的知识便上了一个新阶梯:当人们听到“要爱护动物”的辞令时应当懂得:这是在强调“以人为本”。皮皮浅薄,但毕竟可以断言:在皮皮与中国的食品销售二者之间,必有一个是患者。
“藏香黑猪肉”、“带鱼”、“黄花鱼”,东西还是不错的。不过,总还是会使你增长一些商品知识的。比如,“黑猪肉”中的“水晶肉”的基本成分就是:微量猪肉熬制产生的皮冻。商家并没有欺骗你。你之所以有了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只是由于:你并不知道“水晶肉”就是皮冻,它有两个名字。
再比如,“带鱼”、“黄花鱼”是有辅料的。一盒罐头除了有鱼肉,还有辅料和汤汁。消费者往往关注罐头中汤汁的多少,以此衡量自己购买的利价比。因此,商家向消费者公布罐头的“固形物”的含量是多少。当你打开罐头时,发现其中有半罐黄豆而不满时,莫怪商家。你的购买是商家的销售技巧和你的商品知识水平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当然,罐头中的黄豆是否是转基因的,是不得而知的。皮皮未见产品上有注明。也许是国家不允许或不要求注明。
在电视购物进行购买,除了可以送货上门之外,主要是基于对国家媒体的信任。可是,通过几次购买,这种信任已经荡然无存了。
央广购物出售海鸭蛋。“购物专家”进行食用演示时说:“一点儿也不咸”!因此产品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皮皮考虑用来送人,购买了几百只。可是,到货后一品尝,盐有多咸,这海鸭蛋有多咸。自己无法进食,送人岂不是找着挨骂?可是,又无法讲道理,只好吃了这个哑巴亏。
例如,商贩卖瓜时叫卖:“瓜甜,瓜甜,不甜不要钱!”这时切莫找便宜购买。因为当你品尝后说“这瓜不甜”时,商贩接过去“尝上一口”立刻反驳道:“这瓜还不甜?”——“不要钱”的事情是没有的。可见,“购物专家”如果不是在说谎,那一定就是碘化钾、碘酸钾已经吃多了,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咸”。所以,此后每每见到这位“购物专家”,总觉得她面目狰狞,令人厌恶。
由于购物时随商品“赠送”了一个“家博士”——灭蚊器,用起来尚可。所以,皮皮从“央广购物”购买了“中山市前途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万途”牌“吸入式灭蚊器”。可是,自到货至今,已经连续使用了一个半月,两只“灭蚊器”,一只蚊、虫也没有捕捉到,“灭蚊器”洁净美观如初地摆放在那里——尽管每日都通电使用。可是,孩子的身上被蚊子叮咬得尽是大包。屋子里不时用手就可以打到蚊子。然而,当向央广购物反映此问题时,回答则是:你的购买已经过了“退货期”!——即便是“没用”的东西,你也只好自己留着“用”了!商家揣入自己腰包的钱是不会再拿出来的!
商品,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具有价值,因而不能成为商品。中国特色的购物经验已经证明:经济学的原理已经过时。皮皮花了三百元购买的这两个“灭蚊器”,就如同转基因食品一样:它们的使用价值只是“中国梦”。
转基因食品只是概念食品:这样的“灭蚊器”也只是概念用品。作为商品,它们中看不中用;而且“看”或“鉴赏”又并非是消费者要购买它们的使用价值。“三大钱儿买了个豆处子,贵贱不是个物。”中国的“市场经济”可以有这样的“商品”:它有“价值”,但是没有使用价值!
由此,令皮皮想到的是:
第一,中国的商品上市时,是否需要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检验核准?
第二,中国的商品是否存在“知识产权”保护与“侵权处罚”?
第三,如果中国的“质量检验”和“技术监督”部门不是摆设,那么,这样的产品能够畅行销售,是否表明中国经济现实中存在着官商勾结及政府相关部门的贪腐?——如果花费三百元钱能够得到真相,这个购买,可能是最廉价的了。
“铁木砧板”的广告上宣称:“不开裂”。可是,到货后一看产品说明方知:此砧板要经过用水浸泡、多次抹油的日常护理方可避免开裂。——原来砧板的“不开裂”是有条件的。可是,广告宣传中并没有提及这些条件。这样,就在消费者的心目中造成了“不开裂”是商品自身的本质属性的假象误导,从而促进销售量。按此逻辑,一切砧板都可以不开裂,只要消费者采用特定的防裂保养措施。——谎言和欺骗不一定要说假话,不把真话都讲出来可以得到的是同样的效果。
同样,销售电风扇时,“购物专家”大肆宣扬“送风距离”:三米、五米、八米、十三米,等等。由此,误导了消费者,使消费者认为这是有效的纳凉距离。事实上,这个“送风距离”只是通过技术测定可以确认的风到之处。您若在这个“送风距离”所及的端点体验,可能毫无风感。纳凉的风需要有一定的强度。这样,送风三米的风扇的可纳凉距离,也许只在一米半左右。而且,所谓“静音”并无实际标准。无论你如何讨厌风扇工作时的噪音,商家都可以坚持确认:自己的这台风扇是静音的。
——海鸭蛋是否咸?瓜是否甜?风扇是否静音?不是由“讲理”来决定的,而是由在市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强势决定的。
第一,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要看买卖双方对此类纠纷诉讼的承担能力;
第二,买的没有卖的精,每一位消费者不可能对自己所需要的商品都具有专门的知识。
由此可知,无论它如何标榜自己,这就是一个资本统治着的社会。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美国有两套经济学:一套自用,一套外销

下一篇:铁饭碗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力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