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14 15:27:22 点击: 次 来源:世界灯火归来 作者: - 小 + 大
复旦大学院长被教师持刀捅死,七大真相曝光:遭陷害,遭不公平待遇! 6月7日,“上海一大学教师杀害同事”的消息全网传播,为首日高考的气氛笼罩上了一层愁云。 警方的通报四平八稳。 2021年6月7日14时52分,杨浦区邯郸路某大学发生一起持刀伤人案件。民警迅速到场将犯罪嫌疑人姜某(男,39岁,该校教师)控制,经120现场确认,被害人王某(男,49岁,系姜某同事)已死亡。经初步审讯,姜某自述因工作关系对被害人怀恨在心,故对其实施侵害。现姜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关于发生这起血案的大学叫什么名字?嫌犯的作案动机是什么? 警方没有说。 但在万能网友们的深挖下,真相最终被大白于天下。 一、发生血案的学校——上海复旦大学。 二、嫌犯身份 上海复旦大学数学学院的姜文华,男,39岁,海归博士后。2004年复旦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士,2009年美国Rutgers University统计学博士,2009至2011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 三、被害人身份:数学学院书记王永珍,49岁。 四、作案动机:遭陷害,遭不公平待遇 网友披露杀人动机,称该嫌疑人是引进人才,当初到复旦约定六年为期考核科研任务,不达标就解聘,书记代表学院宣布解聘决定。 根据网友提供的视频显示,警方抓捕姜某时的对话是这样的: 警方:刀子是哪来的? 姜某:网上买的。 警方:你为什么要杀他? 姜某:他一直陷害我,后来我又在单位受到的很多(不公平对待),一直延续到现在。 五、血案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疑心理出现问题。 姜文华美国留学毕业后,本来已应聘到耶鲁大学工作,但他的美国导师坚决不让他去耶鲁,去了一美国统计机构工作,后离婚;离婚回国后,先去苏州大学工作了几年,任副教授,工作期满后未被续聘,估计由此心理出了点问题;后应聘到复旦大学签约6年,期间脾气不好,越来越恶化,慢慢连课都不上了;再次被解聘后对心理打击更大,于是采用了这种极端报复方式。 六、警方通报和媒体为啥不提学校名称? 该消息在网络上疯传后,很快就被微博撤下热搜。复旦大学数学学院官网已经无法打开,显示“网站在维护中”。 一起足以引发舆论高度关注的事件,警方在最初通报中为什么连单位都不提,媒体为什么也在报道中不提单位名字,这是要剥夺公众的知情权还是另有他因呢? 个人分析认为,原因有二。 血案发生的时间,正逢高考首日,也就是说,一所知名大学发生这样的事儿,对后续的招生肯定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的。 这是其一。 上海复旦大学的国内排名,2021年从之前的前三前四一下子跌落到了第七名。对复旦大学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说被拉下了神坛也不为过,这时候,任何一起舆论事件都足以让复旦大学被雪上加霜。 这是其二。 复旦大学历年排名【校友会版】 年度 全国排名 上海市内排名 总分 2021 7 2 暂无 2020 3 1 暂无 2019 4 1 82.94 2018 4 1 82.17 2017 4 1 82.47 2016 3 1 82.79 2015 3 1 82.22 2014 4 2 80.92 2013 3 1 82.51 七,反思:刻不容缓 文章最后,我还是要再次强调一个我多次撰文呼吁社会需要反思的一个现象:在社会这辆车上,如果一个人绝望,那么所有的人都不安全。 上海这起血案的背后,嫌犯究竟有没有遭陷害遭不公平待遇我不得而知,但纵观整个2021年,发生的血案实在是太多了,从这些血案的背后我们能看到,大多数变成恶魔的人,都是被社会推向了边缘的个体。 他们孤立无援,对社会温暖丧失信心,内心被愤恨填满。当一个人对尘世认知已异化为一片阴暗,全身便充满毁灭之火。 所以,永远不要对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尽最大的善意去面对你身边每一个人。因为谁也无法保证,下一个受伤害就不会是你或我。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生活在新闻联播里,希望大家都能够多关心现实社会、多关注社会不公、多分析当前社会矛盾产生的总根源。 强烈呼吁全社会都能重视这个问题,否则姜文华不是最后一个持刃伤人的知识分子,还有更多的姜文华们正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默默等待一个失控的机会。 |
责任编辑: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