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9-06 14:09:48 点击: 次 来源:人民健康论坛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该宣传疫苗的ADE效应了,这是媒体的责任! 小编看到了媒体的一个重磅报道:《中国研究预测疫苗无法根除病毒》。 中国的数学家和疾控中心的专家们,基于疫苗的免疫效力减弱、特别是对变异病毒的抵抗力较弱,将导致大量接种人群仍然对新冠病毒易感;以及最近有关于新冠感染中存在抗体依赖性增强(ADE)的报道,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疫苗无助于根除新冠病毒传播! 该研究通过使用数据建模的方法,评估出在2021年8月31日疫苗接种覆盖率几乎达到群体免疫临界水平的中国,可以保证在2022年1月4日之前,处于疫情低复发风险水平。 但是,之后呢? 该报告说,“也要保持正常化的戴口罩控制干预”,以后的疫情控制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需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 也就是说,全民接种疫苗不能使我们高枕无忧,咱们以前的防控措施还要用! 看到这个报道,小编心里面感到很安慰:终有有良知的专家学者,给出了公道、客观的评价了,一些人心目中期盼的单纯依靠疫苗实现全体免.疫的梦破灭了,最终的实践还是证明:中国建立在严格管控基础上的“清零”国策和中西医结合,特别要注意发挥中医药优势的抗疫路线,在2020年是正确的,在2021年也是正确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必将是正确的! 小编相信,这个具有权威性的研究论文,必将对中国的防.疫思路,提供新的重要决策依据! 看到这个报道,小编心里也是大吃一惊,关于疫苗对变异病毒的保护率一降再降,广州、南京的案例已经证明接种疫苗后“突破感染”可能将成为常态,这些事情我们已经看到了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但,“最近有关于新冠感染中存在抗体依赖性增强(ADE)的报道”,小编怎么没有看到呢? 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唐三一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肖燕妮教授、中国疾控中心首席专家邵一鸣等研究人员的信息渠道在哪里呢? 他们看到了哪些新闻报道呢? 新出现的ADE存在的证据在哪里呢? 我们的媒体,为什么没有报道这些人体中也存在ADE效应的案例呢? 作为普通人,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ADE效应。 ADE的全称是: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即抗.体依赖增强,简单的解释就是病毒在感染宿主细胞时,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相关抗体增强其感染能力的现象。 如果这个现象,在新冠病毒感染者身上也会出现,那么就将意味着一部分人在接种了新冠疫苗产生抗体后,不仅不会抵挡病毒入侵,反而会使抗.体充当“叛徒”,引导病毒入侵细胞,从而导致疾病加重。 人类最早是在登革热患者中观察到ADE效应的:一些患者在第一次感染被治愈后,会不幸又被另一种血清型的登革病毒再次感染,而第二次感染后不论是发病率,还是病症都会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加重。这是因为,第一次感染产生的抗.体,会对变异后的新病毒不起作用,会误以为新病毒已经被“阻抑”,会协助变异病毒进入靶细胞。 也就是说,有了抗体的人,不仅没有很好的制止新的病毒.毒.株,反而会帮助新病毒侵入细胞,让病毒以更快的速度完成繁殖—入侵—再繁殖! 而我们接种疫苗的作用,本来就是为了在体内先产生抗体,以及时消灭病毒。 所以,如果发生了ADE效应,那么,人类用来保护自己的盾(疫苗),就会变成刺杀自己的矛! 我们多么不希望这种情况的出现啊! 一直以来,ADE效应都被国际科学界认为,是开发和接种新冠疫苗的一大麻烦。 2020年,科学家没有确凿的实验证据或临床证据表明,不同血清型的新冠病毒会产生ADE效应,同时他们也不能证明一定不会产生ADE效应。 2020年9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以“疫苗创新与公众健康”为主题的首届大湾区疫苗峰会上表示:“我们有灭活疫苗。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大家讨论的ADE(抗体依赖增强效应),再加上成本”。 而此前,高福也曾说过:“目前新冠疫苗ADE没有定论,必须要有经同行评审的数据公布才能说话。” 2021年1月,第一财经曾刊发报道《最新研究发现:新冠疫苗不引发ADE效应》。 该文指出,据最新科学研究,即便直接把在体外有很强ADE作用的抗体打进小鼠和猴子体内,也基本不发生感染增强作用。 2021年6月4日,高福在浦江创新论坛的疫苗与全球健康论坛上表示:人感染冠状病毒尚未发现抗体增强反应(ADE)现象! 高福还说,为什么当时特别讨论ADE呢?因为猫的传染性腹膜炎(FIP),有ADE,只是人的冠.状.病毒,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ADE。 图片 高福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ADE效应到现在没有结论,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和各种细胞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没有或者很轻微,但是,到了人群以后,它是什么,我们不知道。 图片 高福当时还特别强调说:还是那句话,疫苗是给健康人打的! 我们知道,实验室的数据和真实世界的数据往往是存在差别的。 如今,疫情发展到今天,科学家们已经有证据证明了新冠病毒在人体中会产生ADE效应,我们的媒体真的该大力报道了,以便让中国老百姓加深对疫*情的认识,提高自己医学知识,对接种疫苗也就会有更加科学的认识。 图片 2021年6月,《细胞》(Cell)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新冠患者不仅可以产生针对病毒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RBD)的抗体来阻断新冠感染,还可以产生增强与人体细胞ACE2蛋白结合的抗刺突蛋白抗.体,从而增强新冠病毒的传染性。 很显然,这个研究结论证实了ADE在新冠感染中的存在。 图片 中国学者谭亚娣,经过分析一些国家的群体免疫的问题后指出,我们应该从ADE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且早就有科学家说过,灭.活.疫苗相比其他技术路线的疫苗更易引起ADE效应。 图片 谭亚娣是清华大学生物系本科,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博士,康奈尔大学博士后,对现代药物开发的研发、生产、注册、营销等各环节都有一手经验,所以她的话是有可信度的。 图片 小编看到,早在2020年4月28日,“中科院之声”公众号就发表了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什么是ADE效应?——好心可能办坏事!》的文章。该文对ADE效应的方方面面,作了非常科学的解释,很值得学习。 也就是说,在学术界,疫苗的ADE效应已经被广泛讨论,但我们的媒体为什么报道的如此之少呢? 今天,既然已经出现了新冠病毒在人体的ADE效应,我们的媒体再也不能对这个看似很专业的术语不加讨论、不加普及了;我们的媒体,再也不能对出现ADE效应的案例和科学研究,不做深入的报道了? 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为了传播客观、科学、真实的新闻信息,我们的媒体记者们,请关注ADE效应吧! 我们多么希望,记者朋友们不要再盯着那几个网红吹来吹去了,请多报道报道真正搞研究、搞科研,真正坐着冷板凳为人民服务的好科学家吧! 这是对民族负责,这是对中国的抗疫工作负责,这也是作为一个记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啊! |
责任编辑: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