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26 17:00:02 点击: 次 来源:zhoupengan1 作者:周蓬安 - 小 + 大
10月24日,北京青年报《网传临沂戒网瘾中心传小孩哭叫声 当地称早已关停》一文报道,针对网友所传视频,称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13号室中,不断传来疑似孩子的尖叫声和断断续续哭喊“妈妈”的声音。临沂市网信办工作人员称,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戒网瘾中心在2016年就已关停。工作人员表示当地卫计委正在调查,随后会做一个情况说明。 25日晚最新消息称,网传视频信息明显不实。该中心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已立案调查。目前网传视频制作当事人正在公安机关配合调查。“电击疗法”在2016年被曝光纯属骗局前,很多地方都在使用,比如我在《大学生“被精神病”遭灌药电击,太可怕了》一文中所说的洛阳师范学院一名学生,被强行送至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呆了134天,经历被灌药、电击治疗、殴打等事件,最终在护士站拨通电话自救。 “电击疗法”被相关部门叫停后,很多地方仍有机构在用“电击疗法”骗取钱财,比如去年8月,安徽少年李傲被家人送去合肥一家特训学校戒除网瘾,两天后,母亲刘女士看到的是儿子冰冷的尸体。经鉴定,被害人李傲符合因高温、限制体位、缺乏进食饮水、外伤等因素引起水电解质紊乱死亡。 在得知李傲因在特训学校戒除网瘾而死亡的消息后,笔者写了一条短评:随着网络的到来,就一直有网瘾少年因父母无法管教,而被送入某号称可以帮助孩子克服网瘾的教育培训机构。但不时就会传出孩子在这些机构中受到殴打虐待的新闻。因此,殴打虐待至死的也绝不只有一个李傲。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这些机构在设立时没有统一的准入“门槛”,有钱有关系就可以办;二是面对互联网这种普及才十几年的新玩意儿,根本就没有戒除网瘾的科学办法,日常培训、教育因此没有科学统一的教案,结果是良莠不齐,多以“噱头”来骗取孩子家长信任;三是作为营业性机构,以赚钱为目的,并不注重质量。我们这个社会应该关心网瘾少年,特别要强化培养网瘾少年的网吧管理。 网络资料显示,这种“网瘾电击疗法”由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杨永信发明,在网瘾孩子太阳穴或手指接通电极,让10毫安及以上的电流通过脑部,将被治疗者的过度上网行为与电刺激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从而戒治网瘾的方法。其理论依据,说是让网瘾孩子在强烈身体不适的感觉下,用洗脑式语言引导,对其进行行为诱导。 我是坚决不赞同这样的判断。因为“洗脑式语言引导”如果有效果,必须持续时间较长才有效。我的判断是,这实际上是在使用“酷刑”。而联合国是一直反对酷刑的。 使用“电击疗法”酷刑,逼得“网瘾”少年从心理上留下印记,一旦上网被家长发现,就要重新遭受这种酷刑,承受巨大的痛苦。不可思议的是,还有家长支持该中心,这与“易子而食”的某一方有什么区别?你自己舍得这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吗? 网友(@小黑兔他爸)质疑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杨“酷刑”的反对者多是一些专家和记者,支持者多是家长。查了一下北医六院和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他们医院里都只进行心理咨询并不治疗网瘾,他们的专家许多都开有医院之外的工作室,业务包括治疗网瘾。杨教授说你们说是酷刑你验出伤来,不知周老师能拿出伤害证明吗? 我回复他:你让10毫安及以上电流电击一下,看看有没有伤害?再说,你以为伤害仅仅是胳臂被打断?心灵的伤害比肢体的伤害更为严重。 据我了解,这种“电击疗法”还曾经被用于治疗“同性恋”,方法是让接受治疗者看黄片,一旦有生理反应,就进行电击。一些家长送孩子过去治疗后,给孩子心灵带来了无限的创伤,没有让孩子成为“异性恋”,甚至连“同性恋”也不敢了,真是后悔莫及。呼吁相关部门坚决取缔这种毫无科学性,实际上是使用酷刑的治疗机构。这种机构的存在,是人类的耻辱。 非常遗憾的是,杨永信的微博认证资料为“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简直是惊呆了!他竟然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我要问一声,他凭什么成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就凭这种纯粹的酷刑,这种“电击疗法”?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上一篇:让我们都挽起臂膀
下一篇:为历史上大科学家们说句公道话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