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1-18 16:17:39 点击: 次 来源:旗帜时评 作者:岳边桥 - 小 + 大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伦理学和方法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即中庸是一种最高的德性,人们很久都不具备这种道德了。“中庸”也叫“中道”、“中行”,意为“无事”与“不及”,即对立的两端之间的调和与折衷。《中庸》指出:“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这种所谓的“执两用中”之说,亦即中庸之道。 北宋的程颐解释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朱熹后来又解释为:“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 对 “中庸之道”,不少人以为是修身养性的根本,甚至某些所谓的权威们也一而再、再而三地鼓吹“中庸之道”的种种好处。依笔者看,中国两千多年封建zhuan zhi社会的存在,中庸之道功莫大焉;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徘徊不前的事实,中庸之道祸莫甚焉。 要想发展、要想进步、要想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肃清仍流毒于中华大地上的中庸之道思想。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庸之道是阻碍中华民族进步的祸根。 一、中庸之道培养了大批乡愿之徒 乡愿是什么?乡愿就是和事佬、就是和稀泥,就是“不骑马,不骑牛,骑着毛驴走中游”的所谓的中间路线,就是毫无个人观点、唯主子之意旨行事的奴才思想。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保命哲学,是一种道德极其败坏的行为。 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一首题为《千年调》的词中这样描绘乡愿:“然然可可,万事称好。”“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章炳麟(太炎)先生在 1906年撰写的《诸子学略说》中直指“中庸之道”的实质是叫人做“乡愿”,即当两面派的伪君子。 对于深谙“中庸之道”实质的乡愿来说,自以为得了孔孟的精髓,无论做什么,都随大流,绝不当出头鸟,绝不做出头椽子,哪怕火烧眉毛,哪怕国难当头、民族危亡,就是看得再清楚,也绝不先于人言、先于人去做利国利民的些微事情。这种人纯粹是墙头上的草,东风西之、西风东之,毫无个性、毫无主见。 可就是这批毫无骨气、毫无人格可言的乡愿,却偏偏在“中庸之道”盛行的中国吃得开、行得通,显得很有人缘。而且因为他们的影响,中国人中的绝大部分都具有这种唯唯诺诺、不敢为天下先的乡愿思想。若林则徐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大仁大德之辈,他们是百般诟病,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二、中庸之道让一批昏君肆意虐民 因为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过“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意即“喜好勇敢而又痛恨穷困,就会犯上作乱。对于不仁德的人,恨得太厉害,就会出乱子。”)的话,所以这帮得了中庸精髓的人,便在昏君不理朝政、大肆虐民时,学会了一套“忍”的方法。什么“万事忍为高”、什么“忍字头上一把刀”、什么“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明君尽忠可以,对昏君暴君也可以尽忠吗?乃至清末权臣李鸿章也撰写了一幅“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心中一段春”的对联,来表明自己的忍。 谈到这里,笔者不得不说,孟老夫子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浩然正气,才是中国人应该也必须具备的。他的“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股肱;君视臣如股肱,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粪土”的铮铮铁骨,令笔者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惜,孟老夫子的影响远不及孔子。 历朝历代的君王中,祸国殃民的昏君举不胜举。如此昏庸无道的君主为何没人去推翻呢?为何让他们如此肆无忌惮地祸乱国家呢?因为孔子认为昏君、暴君不该诛,杀了就是犯上作乱。昏君、暴君可以肆意危害百姓,百姓不可以有一点的想法去危害暴君。如孔子认为春秋时代是“礼坏乐崩”、“臣杀君,子杀父”、“邪说暴行”不断发生的糟得很的大乱局面。 可惜,一心为了刘家江山的汉武帝听从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愚民建议,并把它作为国策固定下来,并为以后各朝代所效仿,严重束缚了人民的正常思维,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从这点上,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孔子、董仲舒等一批主张愚民政策的人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三、中庸之道为统治者培养了大批顺民,也让一批奸佞之贼稳居高位 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历朝历代都出现稳居高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奸佞之贼,如唐玄宗时的李林甫、杨国忠;宋徽宗时的蔡京、王黼、朱勔、李彦、童贯、梁师成等“六贼”;明朝的严嵩、魏忠贤;清朝的和珅等。他们之所以能呼风唤雨、肆意残害忠良,一是得了昏君的宠爱,二是在中庸思想的影响下,没有敢于揭发他们罪恶的忠贞之士。虽然士大夫看得都很清楚,知道他们在祸国殃民,可是谁也不愿当这个出头的椽子,而是听任他们胡作非为。至于百姓,因为孔子有“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意即“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这种情况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这种情况是没有的。”)的话,所以更不敢出头,而是安于当顺民。 最典型的当数南宋高宗赵构时的奸相秦桧。昏君赵构为了自己的帝位,不惜置江北大好河山于不顾,只图偏安于江南一隅。秦桧则秉承赵构的意旨,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抗金英雄岳飞。听到岳飞被害的消息,“天下闻者,无不垂泪,下至三尺之童,皆怨秦桧”。 为什么都埋怨秦桧,而不去埋怨赵构那个老混蛋呢?还是因为孔子的“正名”思想、孔子的中庸之道。那个老混蛋是正统、是真龙天子,埋怨他就是大逆不道、就是犯上作乱。那为什么只埋怨而不去揭发秦桧的罪行,以使全国人民共愤呢?又是那个中庸之道作怪,秦桧是皇帝跟前的红人,操着生杀大权,谁会去冒这个“大不韪”呢?不能当出头鸟,保住富贵、保住性命才是第一位的。终于在秦桧自然死亡、赵构含羞退位之后,因为后继皇帝政治和军事上的需要,才对岳飞平反昭雪,也才有了民众阿Q式的精神胜利。 由此,我想到了从有关资料上看到的一件真实的事情。抗日战争初期,一个班的日本鬼子掳掠了200多强壮的中国北方男人,而后不用捆绑地押解着他们准备去处决。因为天热,这一个班的日本鬼子又走了一多半去找水,只剩下三四个鬼子看着。我们愚钝到极点的同胞竟没有一个想领头反抗、逃跑的,而是听任其他的鬼子回来后,把他们押解到一个坑里活埋了,这是说的老百姓。 同样是抗日战争初期,近百个日本兵,押解着五万名国民党军俘虏去燕子矶枪杀,可怜这五万名军人,不要说反抗,连逃跑的勇气也没有。我们在责骂日本鬼子毫无人性的同时,难道不对我们同胞的行为反思一下吗?他们为什么没有反抗精神?为什么安于当顺民而任人宰割?抗日战争,如果没有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昂起头颅,挺直腰杆,以大无畏、不怕死的刚烈血性与日本鬼子拼杀,则抗日战争可能还要拖延更长时间,未必只有八年。 中庸之道害了中国的外交!只说现在的中国,GDP已进入世界经济“G2”,可是大家都看到,中庸之道在外交上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满观世界200来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搞外交的几乎没有!一熊到底!哪个国家的人民比我们更憋屈、活得更窝囊!我们真的没有底气了吗? 可以这么说,中国近代史的耻辱的罪魁祸首,就是中庸之道!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下一篇:关于剥削阶级的“思想病毒”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