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30 11:16:38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胡赛萌 - 小 + 大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统一北方的曹丞相挥师南下,荆州的官二代刘琮不战而降。 此时的丞相,带甲百万,悍将千员,而且还有汉献帝的加持和背书,兵锋正盛,锐不可当。 01 恐吓信 曹操兴师南下,老狐狸刘备自知不是对手,果断弃城逃跑。 青梅煮酒的时候,曹操就警告过刘备。可那时节,文艺中二病犯了,放过了杀刘备的机会。这一次率军南下,曹操绝不可能再动恻隐之心,“放水”让刘备溜走。 为了追杀刘备,曹操让乐进、徐晃等大部队守城,自己则带着宗族亲信曹纯、曹休的五千虎豹精骑兵,死死咬住一路溃逃的刘备。 由于逃跑的时候太过慌张,刘备在路上还把老婆和孩子给弄丢了,幸好有个赵云,不然老刘家可就后继无人了。 就连刘备本人,差点也沦为曹操的俘虏,好在猛男张飞的一声断喝,暂时唬住了曹军,得以让刘备乘乱逃出生天。此后,受了惊吓的刘备跟关羽水师合兵一处,躲在夏口闭门不出。 远在益州的刘璋,见曹军一路摧枯拉朽,吓得魂不附体,赶紧派出最高级别的使者,带领300人的超大使团出使荆州,面见曹操,表示愿意服软,接受曹操的差遣。 刘琮的投降、刘备的狼狈、刘璋的懦弱,三刘不成器,一江之隔的孙权尽收眼底,看得惊心动魄、目瞪口呆。这位年轻的二世祖明白,曹操这个老江湖不好惹,自己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 很快,刘备的使者诸葛亮就来到了孙权面前。 孙权知道,这位自比管仲、乐毅的使者来见自己是为了什么,不是搬救兵就是借粮饷,要么就是求庇护,总之,不是什么好事情。 当刘备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孙权更加六神无主。就在诸葛亮狮子大开口,向他借钱、借粮、借兵的前一天,他就收到了曹操的亲笔信,相约他一齐打猎刘备。 在信中,曹操说: “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这哪里是相约打猎,明明就是威胁、恐吓孙权,让其早早学刘琮,束手归降,否则八十万水军将顺流而下,直捣江东。 02 基本盘 父兄创业艰难,孙权当然不愿意因为一封恐吓信就把权力交出去。 然而,东汉末年的社会,远不是后世的明清,君权远没有后世那么集中。孙权就算是江东之主,但也必须依赖江东士族和麾下土豪的支持。 如果没有这些世家大族的支撑和支持,孙权别说接孙策的班,有没有饭吃都是个问题。他的哥哥孙策,就是因为反对分权,跟江东士族彻底闹翻,结果被江东士族许贡的门客给暗杀。 临终前,孙策痛定思痛,明白孙家没有大前途,最多只能立足江左、割据东南。就这么个退而求其次的目标,还必须与江东士族和军阀土豪们搞好关系,光靠杀伐果断的高压政策是难以为继的。因此,他没有选跟自己性格相似的孙翊作为接班人,而是把权力交给了二弟孙权。 交班前,孙策推心置腹地对孙权说: “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此外,在向大名士张昭托孤的时候,孙策意味深长地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孙策清楚,如果没有张昭这些士族们的支持,就算自己把权力交到孙权手中,他也拿不稳。 因此,在曹操大兵压境的危急情况之下,孙权不管主战还是主和,都得看江东士族的脸色,并非他小孙一人说了算。 在孙权召开的军事会议上,以张昭为首的大地主都主张投降,而只有二流地主鲁肃和周瑜反对。 从籍贯来看,张昭并非江东本地士族,但作为“天下名士”且侨居江东已久,他跟江东本地士族说得上话,而且有极高的影响力。因此,张昭的意见举足重轻。 张昭等士族的意见是,曹操是大汉丞相,用朝廷的名义征讨地方,我们抵抗是名不正言不顺;就算论实力,我们也没有官军强大,江东寡不敌众,就算想抵抗也抵抗不了,不如归顺中央政府做官算了。 孙权当然不甘心去曹操手下做官,他要的是割据一方,而不是什么狗屁高官。可是,江东基本盘的士族不支持他抵抗,他又能说什么? 03 江东士族的利益 大敌当前,张昭等四大家族外加其他江东士族不但不想着怎么御敌于千里之外,反而怂恿老板跪地投降。难道投降派的张昭们都患了软骨病? 其实,张昭等士族主降与主战,并不关乎名节与操守,就连主战的鲁肃和周瑜,也并非什么忠诚义气的典范。他们各自的阶级利益不同,在做决策时自然迥异。 鲁肃是地方小人物,在当时讲究儒家经学的士族社会,他是没有多少出头的机会。如果曹操兼并江东,江东士族可以封侯当官,他则只能回老家当土财主。因此,他必须力主孙权抗曹,因为这更符合他和家族的根本利益。 周瑜尽管出身名门世族,但他是孙策的发小,江东有一大半的地盘是他带着周家子弟兵打下的。因此,周家的利益跟孙家是牢牢绑定在一起的,尽管孙权在孙策死后排挤他,他也必须不计前嫌,跟孙权共进退。投降了曹操,周瑜就只能做曹操手下一名中层武将;而死守江东,则有可能再次成为元勋。 因此,周瑜必须主战,怂恿孙权抵抗到底,不惜一切代价守卫江东! 张昭及江东士族与周瑜不同,江东原本就是他们的家园,周瑜的“不惜一切代价”说得轻松,其实战场流血和后方出力的都是江东子弟,损害的是江东士族的利益。孙权投降曹操,对于江东士族而言,不过是换了个老板而已,并没有太大影响。 更重要的是,如果能促成孙权降曹,江东士族说不定还能从曹操那里捞一笔。 刘琮被劝投降曹操之后,荆州士族因为有“服从之功”,被曹操大大地赏了一笔,被封侯的人就有十五位,后又大力提拔了荆州名士韩嵩、邓义等人。 可以说,刘琮投降,荆州士族赚大发了。荆州士族的榜样在前,江东士族怎么会不去效仿呢? 04 孙权摊牌 江东士族的这些小九九,孙权怎么会不知道? 可是,此时的他孤掌难鸣,他不敢贸然跟整个江东士族和文官集团作对,不然的话曹操没来,他就领盒饭便当了。 好在这时候跳出来一个鲁肃,乘着孙权上厕所的机会,给他说悄悄话,力陈投降的危害。孙权喜出望外,在厕所边拉着鲁肃的手感叹说张昭这些托孤大臣“甚失孤望”。 回到座位上,稍有底气的孙权说自己“不愿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而受制于他人”。鲁肃趁机建议孙权,召回坐冷板凳的周瑜共商对策。 周瑜接到孙权的命令后立即返回,在军事会议上坚定地表达了抵抗曹军的决心,骂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并亲自请缨,要五万精兵进驻夏口,声称定能打破曹军。 军政双优的周瑜如此主战,孙权豪气顿生,说:“老贼想废汉自立很久了,忌惮二袁、吕布、刘表与孤。如今数名群雄已被攻灭,只剩下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为了断了江东士族的投降念想,孙权当众拔剑,砍下主帅桌角斩钉截铁地说:“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其实,在孙权砍断桌角威慑江东士族之前,他就跟周瑜反复商量过,在确认英勇善战的周瑜与小地主代表的鲁肃是站在自己这一边之后,他才跟江东士族大地主摊牌。 那天夜里,得知周瑜愿意赌上全族身家性命跟孙权绑在一起抗曹,孙权感动万分,抚摸著周瑜的背说:“公瑾,卿说到此,甚合孤心。子布(张昭)、文表(秦松)等人只顾妻子儿女,夹带自己的打算,非常让我失望;只有卿与子敬(鲁肃)跟孤想法一致,此是上天让你二人辅助孤也!” 05 阶级利益决定阶级道德 孙权心里跟明镜似的,张昭等士族的如意算盘他看得清清楚楚。 张昭等人“夹带自己的打算”,想把孙权当做投名状献给曹操,好以此博取更好的仕途和未来。 正因为憋了这口恶气,所以当229年孙权称帝之后,就算江东士族再怎么推荐张昭为丞相,孙权也没让他如愿,而且还在称帝当天的仪式上羞辱张昭,“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好在曹操的孙子曹睿还在北方厉兵秣马,此时的孙权尚不敢对张昭和整个江东士族下手,不然“夹带自己的打算”的张公恐怕要砍了祭旗。 其实,江东疲敝还没啥凝聚力,别说对江东士族下手,孙权拉拢还来不及呢。毕竟,这是人家的地盘,要想称王称霸,还得依仗江东士族给他卖命。 在称帝之后,他任顾雍为丞相,陆逊为都督。东吴政权的一文一武,全由江东大地主担任,吴郡的“顾、陆、朱、张”四大家族在东吴政权中也占据垄断级别的话yu权。 为了拉拢江东士族,孙权甚至还厚颜无耻地给陆逊牵马,神经兮兮命百官向陆逊朝拜,给足了江东士族面子。面对孙权的过分礼遇,江东士族也投桃报李,逐渐放弃了瞅个机会把孙权的脑袋快递到洛阳的打算,发狠在石亭之战中击败曹休(曹家千里驹),斩敌万余,为孙权称帝奠定基础。 如此说来,真实的历史哪来演义中的那么多君臣际遇、如鱼得水,玩的不过都是幼稚园里小盆友排排坐、分果果的那一套。正如梁山上的好汉,别看一口一个“哥哥”地叫,真的翻起脸来,李逵也能砍倒宋三黑树的那面杏黄旗,其实早就想砍了;至于晁天王的死因,那更是不能说的秘密。 君臣父子那一套儒家伦理,说出来好听,做出来难看。无论是主战的周瑜鲁肃,还是主降的张昭秦松,他们都明白这个道理。 因此,投降与抗曹,无关乎忠诚道德,它只与各自家族集团的利益休戚相关。道德取决于利益,利益决定了道德。超阶级的道德是不存在的,超阶级的利益更是胡说八道!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下一篇:新的闹剧:中美女主播单挑辩论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