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嘴八舌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嘴八舌 > 文章

评“资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时间:2018-08-11 08:48:13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 - 小 + 大

 资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最近,在红歌会网读了署名“记者评论”的一篇文章,提出了所谓“资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样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今天中国的“娱乐圈”是资本主义复辟?还是“资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很有认真加以讨论的必要。
 

娱乐圈的毁灭——“资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末路

【红歌会网编者按】私有资本控制下的影视业从诞生起便充当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先锋队,以文化工业的方式生产了大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辟了文艺道路,同时羞辱、麻痹、统摄了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造成了社会价值观和大众心理的严重扭曲。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私人资本及其控制下包括“明星”“名导”“制片人”等在内的“娱乐圈”极力剥削、压迫从业人员,并以文艺商品可复制的特殊性从群众身上赚取了大量利润,进而在股市上骗取群众资金,甚至偷税、洗钱、非法向国外转移资产,可谓极尽贪婪之能事。可以说,无论从领导阶级、内容还是手段上看,私有资本影视业无疑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什么是“革命?”这场“文化大革命”的对象是什么?它要革谁的命?——纤夫)对此,我们认为只有对其进行深度揭露,全面专政(这个“全面专政”包括哪些方面?谁来实施这个“全面专政”?——纤夫),才能让文艺事业重新回到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这个“深刻揭露”和“全面专政”太神通广大了吧!请问:如果修正主义政治路线依旧,而政权也依然掌握在走资派集团手里,“文艺事业”怎么能够出污泥而不染,“重新回到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去?这不是“说梦”吧——纤夫)

崔永元曾是一位深受群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近年来,以站在人民立场,揭露社会问题,崇尚社会正义的行为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拥护。近日,由于冯小刚、刘震云、范冰冰等人拍摄的新电影《手机2》可能存在映射、污蔑自己的情节,出于自卫和社会责任考虑,崔永元便“公报私仇”,曝光了一系列该剧组成员不道德和违法行为,引爆了“娱乐圈”。

从最初的评选“国家精神造就奖”,到“阴阳合同”“天价合同”,再到出国赌博,出售空壳公司套现,向海外非法转移资产……新发现的问题仍然层出不穷,曝光出的现状可谓一片混乱。普通人能想到和不能想到的卑劣手段都在私有资本影视业纷纷上演。对此,我们不做针对个别事迹的深入挖掘,那应是检查机关的事。我们这里仅就已经曝光的事实和公开的信息进行社会历史层面的一般分析,自然地得出了一个比较充分的判断,那就是,前些年私有资本在中国掀起了“资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私有资本影视业为代表的部分文艺界完全背离社会主义文艺方针,在私有资本主导下肆意宣传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塑造消费主义大众文化,抢夺社会文化领导权,并将自身直接改造为资本增殖的重要途径,这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当前必须予以清除。(我国“建设”的“经济”是什么性质的经济?我国“发展”的“社会”是什么制度的社会?——纤夫)

具体来说,我们分析“资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体现在生产结果与生产方式两个方面:

从生产结果来看,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公开、系统地生产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这里强调这个“第一次”有什么意义?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我国自“建国以来”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一天也没有停息过,他的《关于文学艺术的两个批示》等一系列相关论述便是证明;他并且认为,这种斗争将会长期进行下去,直到消灭了阶级。——纤夫)

一切意识形态问题根本上都是经济问题。中国的私人资本影视业正是伴随中国新兴资产阶级形成和外资进入而兴起的,也正是为他们服务的。以“名导”冯小刚被舆论评为“商业化”的电影系列为例就能清晰看出这一发展脉络及其资产阶级文艺的实质。从1997年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不久时讲述拍电影实现美国梦、封建梦的《甲方乙方》,赴美淘金的《不见不散》,到加入世贸组织后介绍广告策划、资本市场的《大腕》,再到炫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且仪式性解构传统价值观的《非诚勿扰》《非诚勿扰2》,直至最近以后现代个人主义“小时代”手法解构革命历史的《芳华》。冯小刚等人的文艺思路,就是一套文艺工作者和知识分子依附资本、宣传资本、美化资本,教育人们崇拜资本、顺从资本,同时否定革命历史,无视工农阶级生活的文艺路线。其中,向全民介绍了风险投资、股票市场、商业诈骗、房地产金融等一系列资本增殖机制,极力炫耀了奢侈性消费、对女性的物化占有、慈善、资产阶级的组织化、资本恢复的封建权力制等寄生、腐朽的价值观念。

这些电影还突出机会性的个人成功来麻痹群众。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非诚勿扰》中作为主角的留学归来人员“秦奋”(音同“勤奋”)。他以一个荒唐的发明骗得国内暴发户的风险投资,然后过上了资产阶级的生活。电影中从秦奋的角度以一连串编造的罗曼史剧情,表现了一般群众逐渐融入上层资产阶级生活的心理,达到了对以勤奋劳动创造财富观念的无情的践踏。类似通过偶然因素成功过上资产阶级生活的情节,在影视作品中比比皆是。它们很可能潜移默化地误导年轻人以这些荒唐的人生轨迹和享乐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但事实上,这些只是资产阶级塑造的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其意义只在于以这种方式取得了自身统治在无产阶级心中的习惯、认可和向往罢了。

在这些影视作品中还专门设计了一些丑化工农阶级的配角。他们以各种扭曲形象出现,但很容易就可以认出是工人阶级或农民阶级出身。这些角色或者夸张地展现着资产阶级社会的负面效应,或者滑稽地受到资本权力的敲打,让观众在娱乐中不自觉接受了这些角色或奴颜婢膝或窝囊废的心理结构,磨平了无产阶级的斗志。用“娱乐”文化代替了苦难文化。(这个“苦难文化”的内涵是什么?确切地说,应该是“用低俗的‘娱乐’来蒙蔽、麻醉和腐蚀人们的心灵,以掩盖社会和人民遭受的重重苦难。”——纤夫)成功羞辱、麻痹和统摄了忍苦耐劳创造财富而又遭受剥削和压迫的劳动人民,取消了无产阶级的主体性。

冯小刚电影是“商业化”的典型,其它“商业化”影视作品基本上也是遵循同样的文艺策略,无非是炫耀资产阶级生活、塑造偶然成功的偶像、敲打底层群众,全部大同小异。当几乎所有影视作品乃至“明星”现实中的“绯闻”都以这样的策略进行工业化生产,进而“明星”为商品代言塑造现实消费模式和生活模式,每天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行为习惯和情感结构的时候,资产阶级文化就获得了领导一切价值观的力量,获得了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及其管理层的文化支配力。在这种情况下,工农的麻木和官员的腐败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对革命历史的扭曲和娱乐化也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私有资本影视业普遍缺乏对生产关系变革等基本历史问题的关注,(仅仅是“缺乏”“关注”?——纤夫)对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缺乏正面表现,(仅仅是“缺乏正面表现”?——纤夫)甚至对公有制生产方式、对集体观念进行污蔑。近年来,由于大量港台导演进入内地执导电影,还以封建时代“怪力乱神”的思想打造了一批荒诞的“抗日神剧”,将严肃的历史过程娱乐化、庸俗化,从而消解了历史。

宣传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个人成功学的“偶像剧”,或将历史娱乐化的“神剧”,向国人输出了大量文化垃圾,事实上造成了相应受众群体精神生活的贫乏,恰恰构成了美国以低廉成本的娱乐作品麻痹人民的“奶头乐”战略的一部分。

总的来看,近二十多年来私有资本影视业的作品,第一次在解放后影视业中系统、正面地宣传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又是“第一次在解放后”!而且是出现在“近二十多年来”,难道电影《武训传》、《清宫秘史》、《逆风千里》、《早春二月》、《红日》、《三上桃峰》┅┅等等,所宣传的不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作者一再强调这个“第一次”,而看不到建国后,我国思想文化领域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纤夫)以冯小刚“贺岁”电影为代表的“商业化”电影的发展,正是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及其意识形态在中国节节胜利的标志。

从生产方式来看,是以私有资本疯狂增殖伴随生产过剩、资源大量浪费的方式进行的。

文艺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在电子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具有可复制性强、传播迅速的特点。如果在商业社会制作、发行得当,对于资本来说很容易实现“一本万利”的超额利润,因此被众多私有资本竞相追逐。阿里巴巴、万达等私有金融集团均投入了大量资金进入影视业。

在当前影视业竞争激烈,内容缺乏内涵,主要靠“明星”获得市场的产业格局中,“明星”在生产和分配环节都获得了空前的权力,从而谋取暴利。甚至许多影片全靠“明星”撑场,完全围绕“明星”制作。又由于分配制度缺乏有效约束,最后就造成影视公司一般一开始求着“明星”签订“天价合同”,而发行后大多亏损,许多初级演员长期处于艰辛生存边缘的畸形分配格局。这甚至是在美国、韩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都没有出现过的两极分化。其中,因为交易金额过大,“明星”应缴税额过巨,因此大量“明星”通过表面交易较小金额,私下交易较大金额的“阴阳合同”的形式收取片酬,基本均涉嫌违法。

影视业的暴利、明星的天价收入自然滋生了基于产权的投机、“圈钱”行为。在股票交易所,上市影视公司可以通过收购“明星”所在的有创收预期的空壳公司来抬高股价,同时,“明星”则通过被收购的空壳公司套取巨额资金,而这些多数是股民的钱。以冯小刚所在的“华谊兄弟”公司为例,该公司就曾经斥资10.5亿元和数亿元分别收购冯小刚和范冰冰等人所有的空壳公司。“明星”们所获的这些数以亿计的巨额收入,完全属于不劳而获的对股民的诈骗。

影视业分配机制的不规范,还导致了盘根错节的洗钱体系。据崔永元介绍,许多为了避税或者来源不明的资金,通过巧立名目、虚设主体等方式,将资金转给特定个人,而这些人则通过高价拍卖艺术品等方式将资金转移给资金最终所有者。这样就能将不法资金合法化。而所谓“影视作品”,仅仅是洗钱的工具而已。据崔永元披露,某夫妇一次就以这种方式签了7.5亿的合同,而以这种方式洗钱的资金至少在百亿以上。

从税收上看,地方税制的不规范进一步加剧了上述情况。霍尔果斯口岸等地,地方法规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进行了大量减免和奖励,形成了累退税制,这就给高收入群体,特别是影视等轻资产行业的高收入群体逃避税收责任提供了制度漏洞。资产阶级纷纷在此注册空壳公司逃税,造成国家每年少征税款达数十亿。

在私有资本疯狂增殖、“明星”疯狂敛财、行业管理失范的情况下,普通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更无从谈起,不规范的用工行为,剥削、压迫新演员、新导演的情况非常普遍,“潜规则”盛行,造成影视业乌烟瘴气。

(作者分析“造成影视业乌烟瘴气”的病因,一个是“制度缺乏约束”,四个是机制“不规范”。难道这些“制度”和“机制”都是好的?正确的?革命的?认真“约束”和严格“规范”了这些“机制”和“制度”,资产阶级文化,包括他们的影视业,就改变了腐朽和糜烂的本性?就不再“乌烟瘴气”了?其实,作者只要站在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毛泽东继续革命理论的立场上看问题,就不难发现,四十年来,“影视业的乌烟瘴气”,正是随着复辟资本主义的步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而一天天形成了如今的气候。这“气候”,既是走资派集团搞复辟的需要,更是他们搞复辟的成果。这难道不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这难道不是问题的本质?在这样重大的原则问题上,作者不应该为当政者的修正主义路线开脱。——纤夫)

从上述根据披露材料对私有资本影视业生产过程的分析不难看出,在这种剥削、寄生、腐朽的混乱制度中,制造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大量影视垃圾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还能有什么文艺可言?而反观冯小刚反而是资产阶级附庸中相对难得的认真了。据有关方面统计,中国的影视公司绝大多数都在亏损,每年积压上万集电视剧,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可以说,私有资本影视业在资本驱使和制度、监管失范的情况下,造成了文艺界极大的混乱。(仅仅是“造成了文艺界极大的混乱”?而不是占领了无产阶级的文艺阵地,复辟了反革命的封资修文化?——纤夫)除了极少数优秀作品外,不是传播错误思想就是生产精神垃圾,造成了社会资源极大浪费。

其中仅有的受益者,就是获得暴利的资本和“明星”。(作者只要稍稍站在靠近无产阶级的立场上看问题,就一定会发现最大的“受益者”是走资派集团。——纤夫)

怪不得冯小刚在影视业人称“老炮儿”,范冰冰人称“范爷”。他们确是这个领域的王者。今天我们面对崔永元曝光的私有资本影视业的丑闻,应当深刻地认识到私有资本影视业剥削、寄生、腐朽的本质,深刻地认识到“资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逻辑和危害,依法从重惩戒有关人员,改革不合理的制度,自觉在思想和体制上清除资产阶级文艺的影响。同时加强党对影视业等文艺事业的领导,鼓励文艺工作者的积极健康创作。让文艺重新回到为人民,特别是为各领域劳动者服务的轨道上。把“娱乐圈”彻底扫入历史的垃圾堆。(一段包容和谐、含情脉脉却完全看不出路线归属的新八股!——纤夫)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必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其相适应。这是中国革命派观察和认识今天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里阶级斗争现象,所应该采取的唯一正确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中国现今整个文艺界——而不单单是“娱乐圈”,是修正主义集团复辟资本主义的一支极其重要的“攻心洗脑部队”。它的“混乱”和“乌烟瘴气”,正反映出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特色及其腐朽性;它的存在,正是资本主义全面复辟的“成果”。设问:没有四十年来文艺界的兴风作浪,群魔乱舞,制毒贩毒,男盗女娼,中国“做梦煮青蛙”,能够随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诲淫诲盗,声色犬马而一路煮到今天吗?什么“娱乐圈的毁灭”?在主政者眼里,一个个“名导”、“明星”这些妖魔鬼怪都是为复辟而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有功之臣,他们理应尽享荣华富贵,一项“国家精神造就奖”的设立与颁发,难道不真真切切地表明了权贵们的爱憎与取舍?

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革命的人民总要经受正反两个方面的教育,才能锻炼得成熟起来,才能有取得成功的把握。“复辟”当然是莫大的苦难,但是它也给了我们锻炼,为我们结合今天的现实,去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特别是毛泽东主义,提供了极其宝贵而难得的机遇。

带着修正主义统治下现今文艺界的问题,再去认真读一读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电影<武训传>必须批判》、《关于文学艺术的两个批示》,以及他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直到与苏修的十年论战和我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关于“斗私批修”,坚持思想文化领域的阶级斗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触及人们的灵魂,改造人的思想等等一系列批示和论述,是多么正确,多么精辟!据此,再来观察今天中国文艺界反共、反人民的整体状态,真是洞若观火。

套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个革命称谓,“发明”一个“资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提法,完全掩盖了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对无产阶级进攻这个本质,混淆了革命与反革命的界限。

什么是“革命”?革命是指以先进的事物根本性地改变旧事物。以落后的、反动的事物取代进步的、革命的事物,那叫倒退、复辟、反革命。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先进的资本主义战胜了落后的封建主义,资产阶级曾经有过革命阶级的桂冠。但是,它在同无产阶级的斗争中,从经济到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是一个反革命阶级,没有任何的革命性可谈。

我国近代以来,从洪秀全、康有为到孙中山,都有过某些反对封建主义的政治主张,因此,他们的行动都或多或少地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色彩,但是又由于他们程度不同地都存在反对封建主义的不彻底性,所以,他们所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都没有取得成功。我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由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完成的。在我国,从来就没有过什么“资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资产阶级反对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反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反对无产阶级文艺路线,复辟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道德,是地地道道的反革命,而不是什么“资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今天中国的文艺界,无论从本质上,还是从形式上,都与“革命”二字毫不相干。他们宣扬孔孟之道,洋奴哲学;造反无理,剥削有功;阶级和谐,共同致富;学优则仕,追求名利;吃喝嫖赌,享乐至上;诲淫诲盗,坑蒙拐骗;求神拜鬼,低俗色情┅┅总之,他们所宣扬的是彻头彻尾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大杂烩,是向无产阶级的猖狂进攻,哪里是什么什么阶级的“文化大革命”!?

当然,在现今的文化界,确有一些新中国、共产党所培养的,或者是接受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哺育而成长的,老中青三代有觉悟,有良知的文艺工作者,他(她)们唱红歌,演样板戏,依然在力所能及地坚守着某些社会主义文艺成果。但是,他(她)们基本上是鹤立独行,是如今这个封资修文艺大染缸里的孤独守护者,而不是主流。

中国的娱乐圈会“毁灭”吗?可以断言:不会的!道理很简单:什么藤结什么瓜,瓜儿连着藤,藤儿连着瓜。它的毁灭之日,必定是无产阶级专政之时。不要为当政者忧心,更不要为当政者献策,小心修正主义会传染,切不要为它坏了自己左派的名声。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不懂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

下一篇:充分运用文革成果为恢复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