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8-28 15:54:28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纸上建筑 - 小 + 大
#高校天价宿舍1万6一年# 的新闻一出,本以为又是哪个犄角旮旯的野鸡学校,或者是傍着名牌大学的民办二级学院之类,然而涉事方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竟是985双一流国立东北大学的嫡系分校,毕业证学位证统一发放,教学资源共享,领导班子也由总校委派,是正儿八经的教育部直属公立高校。 为什么会有如此误会?因为我国的公立大学享受国家补贴,以相对优惠的学杂费为百姓子弟提供高等教育,这也算是目前所余不多的社会主义优越性之一。目前的主流学费从几千元到万元左右,越是名牌的高校,学费反而越便宜,只要你考得上,国家一定保证你念得起。 这很容易理解,因为越是名牌高校国家补贴越多,科研经费和创收也越多,学生只负责好好学习。而相对一般的学校或专科补贴较少,学费就需要高一些。纯粹自负盈亏的民办高校则实行市场化定价,天价学杂费往往出自这样的学校,很多学校事无巨细,打开水都收费。 公立私立各行其道,也无可厚非。国立高校为国家培养人才,私立教育同时也是生意,做生意就得算明白账不可能赔钱运营。好在我国目前还是公立大学为主,给广大平民学子提供了充分的机会。 然而最怕什么呢,公立和私立搅合在一起,就像名牌大学收钱卖学位、办民营学院卖招牌,实际上是在利用国有无形资产为私营机构牟利,非常令人诟病。 而在公立高校之内,也有方法公私勾兑输送利益。譬如所谓的后勤社会化就漏洞无穷,先不说大学,光中小学的营养餐就出过多少猫腻,市场价订的餐,学生吃到的却是腐烂霉变的饭菜,其中差价去了哪里? 这次东北大学事件曝光,当地监管部门首先甩锅,称系社会力量办的公寓,跟东北大学无关,学生自愿选择,属于市场行为,市场监督局无权监管。(红星新闻) 我们听说过社会力量办学,但没想到还能诌出一个“社会力量办公寓”,还寄生在堂堂公立大学校园之内。 就算市场化角度,收费是否合理?该公寓的收费模式很诡异,住宿费只有1200元,看看这简陋的双人间,倒也合理,而“服务费”高达1万4千元……光俩床板有啥可服务的?据学生说,也就一阿姨每天装模作样墩一回地,这也真是天价清洁工了,可惜这笔钱清洁工是拿不到的。 秦皇岛消费水平不高,同等价位在校外可以租到两居室了,你这里只有一个床板,若不是占据校园的天时地利甚至某种强买强卖,在市场上可以说根本就租不出去。监管部门难道真的认为合理?当亲友间为了规避税费而便宜转让房产时,监管部门咋鼻子那么灵呢?都知道设置市场评估价来封杀漏洞,为何面对坑害学生的伪市场化行径装糊涂呢? 装糊涂的不止监管部门。就连东北大学校方也回应称“我们校方始终和学生站在一起,目前对此事也在关注和积极应对”(红星新闻)……闹半天校方也是受害者呗?占着学校的地,交着学校的租金,交着学校的管理费,难道是趁领导不注意溜进来的?都多少年了,出了事忽然假装不认识? 沆瀣一气,必有猫腻。该天价宿舍所隶属的管理公司,实际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果,除此之外,包括食堂等服务也包给了这家公司。 近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之后的种种漏洞不断浮现,主要矛盾点就是宿舍、食堂。很多高校食堂又贵又烂,比外卖还不划算,竞争不过,然后学校又封锁了校园,不让外卖踏入半步,这碗饭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总之吃定了学生。这是市场化吗?这是强买强卖。 通常承包商没什么了不起,学校是房东,是甲方,不满意随时能轰你。但现实中,承包商还真了不起,全体学生怨声载道,没有下文,领导就是不轰,可见他们穿的是哪一条裤子,承包商不过是某些人的白手套而已,真正吃学生的是谁? 公立高校的品牌是国有资产,大学校园的地皮是国家划拨,国家甚至给到每个学生吃饭的补贴,这一起都是国家花了钱的,这些福利是要给到每一个学生,而不是给到市场上的奸商和学校里的硕鼠内鬼,是谁在对公共利益上下其手? 查吧,一查到底,绝对有猫腻。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上一篇:美国的“印太-中导战略”及其影响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