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24 20:49:37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风中劲草onf - 小 + 大
大明最后一位国丈,乃崇祯帝皇后周氏之父,周奎是也。 《明史•列传•外戚》对其记载颇为简略,仅146字。 话说李自成大军逼近帝都,朝廷上下恐慌不已,一方面加紧布防,一方面召各路军马入京勤王。 打仗这个东西,不是空口说白话,那是要动用真金白银的。十万将士一天的粮饷,都是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 帝国户部粗略估算,调集各路军马进京勤王,至少需要一百万两白银的军饷。 而此时国库账面上,仅有四十多万两银子(实际上不够这个数),至少还需要六十万两的缺口。 一日,崇祯遣内侍(太监)徐高去把国丈周奎找来,让他带头捐饷。 周奎:陛下,我捐多少合适? 崇祯:国难当头,国丈身为皇亲国戚,理当为朕分忧,怎么也得出个十万两吧。 周奎:什么,十……万两? 周奎不由想起前几天的一幕—— 廷议之后,崇祯打算向大臣、皇亲摊派,左都御使李邦华当场顶撞,让他拿出内帑(皇帝的私房钱),说:“社稷已危,皇上还吝惜那些身外之物干什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不料崇祯默然良久,竟潸然泪下,道:“今日内帑难以告先生。” 周奎心想,大女婿,你的江山自个儿都不在意,让你拿点零花钱出来,比割肉还难,凭什么让你老丈人出钱?你会哭,老资难道不会哭? 周奎马上涕泪俱下,道:陛下,老臣已是囊中羞涩,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银钱,顶多一千两。 崇祯:一千两?平日里朕赏你的零头都不止这些,更别说皇后屡屡赏赐了,八万两如何? 周奎:三千两,不能再多了。 崇祯:七万两。 周奎:五千两。 崇祯:五万两。 周奎:六千两。 崇祯:三万两。 周奎:七千两。 崇祯:两万两。 周奎:八千两。 旁边徐高看不下去了,大哭道:国丈如此吝惜,大明朝只怕药丸,你岂能再享富贵! 周奎抹了抹眼泪,道:陛下,一万两,再多,老臣有死而已! 崇祯见老丈人如此,也不好过分催逼,只得答应他出一万两。 一场丢下十万两银子就跑的大戏,投资额生生压减到十分之一,也不知票房会不会大受影响。 周奎离开大殿,深感肉痛,一个念头涌上心头,马上跑到女儿周皇后那里哭诉。 周皇后见父亲如此小气,羞愤难当,但又心痛老父,只得拿出五千两私房钱交给老父。 周奎见状大喜,真是好女儿,一把抢过银票就跑,生怕女儿后悔。 周奎回家,拿五千两出来,加上女儿的五千两,凑成一万两,准备送到皇宫。 转念一想,又从中拿出了两千两,穿了一身破衣服,拿着八千两银票进宫了。 崇祯见国丈浑身破破烂烂,正纳闷的当口,周奎哭道:陛下,老臣回家砸锅卖铁,又把身上的衣服当了,才凑出这八千两来,请陛下体谅老臣不易。 说罢,周奎丢下八千两银票就跑,崇祯急忙让内侍去追。追,自然是追不上的。内侍遂远远向周国丈鞠躬致意。 崇祯赞叹道:国丈为国之心,着实令人感动,应为百官表率,卿等以为如何? 百官一看,我呸,这翁婿俩太特么不要碧莲了,一个内帑一分不出,一个丢下八千两就跑,敢情合演一出戏来,让咱们上套啊?朝廷套路深,我投李自成。 就你们会演戏,大家都是演戏的祖宗。哥几个,戏服套上,得得,锵锵,走起! 一时之间,满朝王公大臣纷纷效仿周奎,穿上破旧衣服上朝。以至于旧衣物价格飞涨,越破越贵,叫花子穿的衣服,都能卖上百两纹银了。 大家举一反三,把房上的砖瓦弄得乱七八糟,门口贴着房屋贱卖,金银细软全部藏了起来。 等到了捐银的日子,大臣们你二千两我三千两,能出到上万两的,简直凤毛麟角。 想来也是,你们家的江山自己都不上心了,关我等吃瓜何事? 凑来凑去,好不容易才凑了二十万两,离军饷缺口还有庞大的四十万两。 退朝以后,崇祯叹了一口气,问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绳子贵不贵,几文钱一尺? 王承恩一头雾水,问道:陛下,您问这个作甚,可是用作城防之用? 崇祯叹息着,摇了摇头,不再说话。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上一篇:停不下来的网课究竟为谁上?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