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5 08:06:34 点击: 次 来源:文学之新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方方封城日记的最新追问,是谁导致了这场灾难? 1936年2月,鲁迅曾说:中国的人民,是常用自己的血,去洗权力者的手,使他又变成洁净的人物的。 20120年3月,方方追问:是谁误了时间,是谁决定不将疫情真相告知民众,是谁把人民的生死置于ZZ正确之后,是多少个人,多少双手,导致了这场灾难? 昨晚一口气读完了方方的封城日记,也看了一些正能量君子对方方的批评、谩骂,同时也注意到很多人把方方称为鲁迅。心中感触很多,虽然知道写出来可能不太招人喜欢,但还是忍不住要说些什么。 从整体上来说,方方的封城日记并不是跟主流宣传对抗的负能量,而是个人视角对宏观视角的一种补充(其实也引述并肯定了不少官方的报道)。武汉城里被困的900万人中,应该有很多人在做和方方一样的事情,只是没有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方方以亲历者的身份写一些自己看到、听到的东西,跟宏观视角的英雄气概、青春热血报道相比,虽然有些琐碎但却显得特别真实。因此,很多人觉得方方说了真话,并把她称为现在的鲁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鲁迅虽然以敢说真话、敢于揭露黑暗著称,但他晚年却面临着要不要说真话的问题。“常用自己的血,去洗权力者的手”出自《我要骗人》,《我要骗人》并非“标题党”式的标题,而是鲁迅晚年面临的真实困境。 在《我要骗人》中,鲁迅举了三个例子:要不要骗募捐的小女孩,要不要骗老母亲是否有天国(这和《祝福》中祥林嫂的问题很像),要不要骗没生意的小贩。其中募捐的小女孩的例子讲得最详细: 中国有着叫作“水利局”的机关,每年从人民收着税钱,在办事……然而孩子们不知道,还在拼命的替死人募集生活费,募不到,就失望,募到手,就喜欢。而其实,一块来钱,是连给水利局的老爷买一天的烟卷也不够的。我明明知道着,却好像也相信款子真会到灾民的手里似的,付了一块钱。实则不过买了这天真烂漫的孩子的欢喜罢了。我不爱看人们的失望的样子。 鲁迅明知道自己即使捐了款但钱也到不了难民手中,但他应该用事实戳痛孩子善良的心吗?鲁迅最终选择了对孩子隐瞒事实,让她相信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这样才能让孩子保持她那天真烂漫的欢喜,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因为贪污腐败,孩子的善行变得没意义,甚至有些可笑。鲁迅知道问题的根源,但他无力改变这种状况,于是他选择了隐瞒、欺骗。其实早在1927年,鲁迅就已经意识到了类似的问题,在《答有恒先生》中鲁迅曾这样写道: 中国的筵席上有一种“醉虾”,虾越鲜活,吃的人便越高兴,越畅快。我就是做这醉虾的帮手,弄清了老实而不幸的青年的脑子和弄敏了他的感觉,使他万一遭灾时来尝加倍的苦痛,同时给憎恶他的人们赏玩这较灵的苦痛,得到格外的享乐。 鲁迅是知道问题的根源的,正如我们知道现在这场灾难有人祸的成分一样。但鲁迅不知道自己揭露了黑暗、唤醒了青年,对他们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因为,鲁迅虽然知道问题的根源,但却解决不了问题,那个时代也还解决不了那些问题(当然,鲁迅其实揭露了很多问题,这里说的只是他的一种心理状况)。 方方知道如今这场灾难的根源,并勇敢地指出来了,并且一再告诉大家很多都是常识性的问题,只是很多人活在梦里不愿意醒来。从方方的日记中可以看出,方方是不存在晚年鲁迅式的矛盾的,她更像是青年时期呐喊的鲁迅,因为她相信我们这个社会是能解决这次灾难暴露出的人祸问题的。 最后想到了鲁迅的一首散文诗,讲的是说真话、说假话和说模棱两可的话: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说谎,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 真话很多时候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但这并不意味着负能量。假话和模棱两可的话会让人觉得舒服,但这并不意味着正能量。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武汉垃圾车送肉”背后:绝不是“工作失误”这么简单!
下一篇:病毒最爱小廖君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