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7:51:04 点击: 次 来源:案例精选 作者:江沿 - 小 + 大
廖君君的苦恼 一 疫情期间的自媒体空间,无论是讴歌还是批评,都比平常分贝高了不少,一切来得那么鲜明,来得那么激烈! 自媒体的世界,爱就爱得要死,恨也恨得要死,前者是让自己死去活来,后者是让别人死去别活过来。 廖君君,这几天对后者应有所感,苦恼不已吧! 提醒一下,有的自媒体的情绪化还是应有所收敛些为好,这可是自媒体空间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之计。 可如今,网上支持廖君的和批评廖君的正打得火热呢! 本公号首先要为廖记者说几句公道话: 第一,写那么多稿子不是她的罪。 平心而论,拿通稿发新闻,这是新闻业惯常的做法,为什么放在廖君那里就成了罪过?有人拿出小学数学的水准,不依不饶在那计算个起劲哟,认为她这么短的时间写不出那么多字,我觉得她应该是个勤奋的记者,看她的模样,就是对自己要求挺苛刻的人。这是其一。 其二,其实,只要理一理她署名的新闻稿,有一定比例的她不是第一作者,就是说稿件不是她写的,她可能帮助改了一下,挂个名而已。这在各个行业都是通例,作为一个部门领导,不挂第一就算客气了! 第二,上新闻发布会不是她的罪。 一个分社的中层干部,被安排到那么高层次的新闻发布会去谈感受,可不是自己申请就能去的,至少是经过分社领导班子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吧! 第三,客观上“说谎”也不是她的罪。 及时报道当地官方需要发布的信息,是她这个身份应尽之责。有关部门给的啥就发啥,这是党性的表现,有意无意忽视这个原则,不理性看到这一点的客观性,就在那里喋喋不休地指责个不停,我看不算什么本事! 二 作为一名新华社记者,廖君君有基本的职业敏感。 根据光明日报关于她的事迹的报道:“去年12月30日晚7点,获悉武汉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下发两份红头文件后,第一时间上报给分社社长唐卫彬和总编室值班领导。在分社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种渠道证实,发出了关于武汉此次疫情报道的首篇稿件。” 这篇报道提到的两份红头文件,一个是武汉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发的《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报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况的紧急通知》。通知下属各医疗机构:“根据上级紧急通知,我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为做好应对工作,请各单位立即清查统计近一周接诊过的具有类似特点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于今日下午4点前将统计表(盖章扫面件)报送至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邮箱。” 另一个是该处发的《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该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严格信息上报”,“各医疗机构要及时跟踪统计救治情况,并按要求及时向辖区疾控部门上报有关信息,并同时报送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重大事项及时报送。未经授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对外发布救治信息。” 就冲抢发这个新闻而言,她是一名合格的记者。也可能主要是这个“首篇”的原因,领导安排她上了新闻发布会。 第二天,也就是12月31日,廖君和她的同事还发了另一篇事后看来非常重要的新闻: 新华社武汉12月31日电(记者廖君、黎昌政)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31日通报,近期部分医疗机构发现接诊多例与华南海鲜城有关联的肺炎病例,经专家会诊系病毒性肺炎,到目前为止调查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 这是对武汉市卫健委上一天发了两个红头文件后发布第一份疫情通报——《武汉市卫健委关于当前我市肺炎疫情的情况通报》的报道。 上一天的两个文件都是“紧急”,但第二天通报的语气却骤然降温,变得稀松平常,为什么?面对这一强烈的冲突性,廖君没有显露出一名优秀记者特有的嗅觉,后来,就继续跟着通稿走下去,和WL医生不期而遇,成为网友痛殴她的直接由头。 冲这一点而言,只能说她仅合格但不优秀。要知道,这份敏感的不足,也由此失去了从媒体渠道预警的最佳时间。 三 想对廖君说一句,时值三八,让你以巾帼奋斗者的身份去新闻发布会,让你写材料上光明日报专版,你不该去,也不该写! 正如有的自媒体无比痛惜指出的: “错就错在,你真不该在3月8日那天,去领‘巾帼奋斗者’荣誉。这个奖,看似荣誉,其实,将你推向深渊,且很难看到星星。” 为什么?因为你应有疫情期间舆情形势的基本判断,在此基础上,有自己工作历史记录的自省。 我相信,你在听到安排你去参加发布会后,心里肯定是激动和兴奋的!那一刻,你不会想到,这可能是你人生以来遭遇的最大的灾难。 有一段发言,我认为讲的不错,也相信是你的心声。 “这两个月又是让我感动次数最多的两个月,我被无数的人、无数的事感动着。” “我想这些坚守也是武汉人的代表,我把这些写进新闻报道里,也铭记在我心里,我觉得它会一直深藏在我的心中。” 还有一句话,我也相信是你的真实心情: “疫情结束后,我最想出去‘过早’。” 有一种怒,叫迁怒!很多网友都在火头上,一旦被迁怒,你在发布会上说出的真实心情,不但会被忽略不计,反而会成为攻击你的有力武器。 听听一家自媒体的读后感: 网友最大的不理解,恐怕就是她时至今日依然如此坦然与高调,依然没有一点对她之前写的那几篇浑蛋文章(哪怕是职务行为)的愧疚之心! 廖君君,你是个柿子,不是头狮子。人生路长,引以为戒吧! 这两天,有新华社老前辈的谆谆告诫,廖君君,建议你认真看看! 做一个好记者,不是那么容易!向《人物》那个龚菁琦学习吧! 等着看你关于WL医生的调查结果的报道! 说到最后,不妨提醒下分社领导,在给廖君荣誉之前,要有科学的风险评估,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感情用事。她被围殴,领导日子也不会好过吧,对不对? |
责任编辑: |
下一篇:难道今天连个方方的声音也容不下吗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