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27 17:48:45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闲言 - 小 + 大
常常见到国内各高校的排名,TOP2是谁?TOP10又有哪些?后来,又有什么985,、211高校。接下来又成了所谓的双一流高校。反正,国内各大高校特别热衷于各种排名,或许因为这排名牵扯到的因素太多的缘故吧。 尽管,国际上各大高校排名榜单上,国内高校的名字往往很靠后,但是,这也不影响国内高校对排名的热情。毕竟,关起门来,国内各大高校的排名,涉及到高校的财政拨款、高校级别、各种人员的待遇、招生人数、专业设置等等。同时,按照教育部门对高校的各种考核指标,高校的实际完成情况,自然也会影响各种排名的。 比如说,教育部门在对高校的考核中,有关高校国际化的指标,就包括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为此,国内各高校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在国际上招收来华留学生。不如国外各大高校招收留学生,是因为高的教育质量,吸引到各种留学生。考核优秀者,高校发奖学金;符合招生标准者,自我支付学费,这都是最基本的。 但是,国内各大高校为了追求足够的国际留学生规模,从招生开始,到留学生教育,到留学生生活待遇等,无不实施“超级待遇”。因为,要是按照教育质量的话,能够或者愿意来国内的国际留学生数量有限。到此,就只有降低招生标准,同时提高留学生待遇了。 就说,国内TOP2高校吧,如今都取消了笔试,只对外籍学生进行面试,或者远程面试。要知道,这这两个高校可是国内莘莘学子中极优秀者才有机会上的。至于,其它的高校就不用说了。显而易见,为了招来国际留学生,国内各高校招生标准近似于无。而在国内高校教育中,对来华留学生那就优待得无以复加。 奖学金、助学金、生活补助等,按照公开的资料来说,每个人都在5万到10万元每年之间。甚至,有留学生在国内留学不掏钱,还能省出钱来支援家庭。当然了,写到这里,去年曾经引起广泛争议的山大学伴制度,就更能说明国际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了。而且,这样的学伴制度,不仅仅只有山大,国内各高校并不少见。 那么,好不容易招收到的留学生,在国内高校的学习情况呢?就只有两个字来形容了,“照顾”。从上课开始的低要求,到考试的低标准,直到毕业论文与考核的“缩水”,要是说能与国内学生同样的标准吧,至少还能说得过去。可问题是,如此“低要求”之后的国际留学生,其教育程度让国内高校文凭的含金量严重被“缩水”。 只是,要不如此优待国际留学生的话,还能有人愿意来国内高校吗?没有来华的留学生,我国教育部门出台的高校国际化考核指标,就会对国内高校的排名“拖后腿”了。实际上,国内对来华留学生据说在下一盘很大的旗。别的不好说,本次新冠疫情持续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可在武汉的3000多名非洲留学生,只有1人感染,还被治愈。看来,这些所谓的留学生的生活被“照顾”得非常好。 咋能不照顾好呢?要是不能从招收标准上“优惠”,不能在生活上“优待”,不能在学习上“照顾”,或者没有学伴的话,这些来华留学生不就不来我国留学了,不就无法毕业,不就不“满意”我国了嘛。每年政府付出不少的真金白银,看重的是这些来华留学生学成之后,其可能的“贡献”。当然了,来华的留学生人数众多,也说明我国高校的国际化水平高。起码,这个国际化指标,在国内高校参与国际排名时,会加分不少的。 不过,这样的对来华留学生的“超级待遇”,一方面让留学生素质差错不齐,各种“奇葩”事件频发;另一方面也引来了国内的不满。 就说近期青岛某学院,一个有2万多学生的民办高校,也凑热闹招收了200名国际学生。可以想象,其肯定是花费不菲吧。而学院安排国内学生给留学生打扫卫生,包括宿舍卫生,经网络曝光之后,引来了众多非议。从而,也显示出了国内各界对来华留学生的超级国民待遇的严重不满。 或许是从善如流吧,近期教育部出台了一项规定,其中明确指出“不盲目追求国际化指标和来华留学生规模”。显然,在教育部门国际化指标的要求下,为了体现大国风范,为了完成考核,国内各高校拼命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说实话,就连TOP2高校都取消了笔试,仅仅只有面试,可以推断,其它高校为了吸引国际留学生也只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如今,教育部明确指出不盲目追求,算是对各高校曾经盲目国际化的一种纠正。一个高校能否吸引国际留学生,这必须是高校的教育质量与水平,尤其是师资力量高的结果。若是参杂了其它非教育因素,没有教育的优势,就只能是用超级待遇来吸引了。这样来的留学生,这样教育出来的“人才”,或许只能砸牌子了。招收来华留学生没有问题,但是,在对留学生的招收门槛上,在留学生的教育要求上,起码要符合高校的保准吧。哪怕,这留学生是免费的都行。 去年出了学伴事件后,教育部门提出“趋同化”要求。可在国际化指标的要求下,为了扩大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各大高校根本无法做到对留学生与国内学生一样的“趋同”化。或许,如今教育部门出台的“专门通知”,尤其是“不盲目追求国际化指标和来华留学生规模”的要求,才会避免对来华留学生的“超级”待遇吧。 在我看来,对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上,应该是与国际上各大高校一样的对待。优秀者给奖学金,符合招生标准的,自费学习。教育部门完全取消国内高校的国际化考核指标。 没有达到国际化教育的环境,非要拔苗助长,就只能是影响国内高校的文凭含金量了。特别是,超级待遇将会极大伤害国内学生。或许,我国自费留学国外的人数居高不下,这与教育部门对国内高校的瞎指挥不无关系吧。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上一篇:胡锡进自己被打脸,却要代表“所有国人”表示“没有想到”?
下一篇:一篇神神叨叨、有话不好好说的文章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