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25 17:15:10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LXR - 小 + 大
前脚发生了一件事:一位名叫仝卓的年轻明星,在直播中讲漏嘴,将自己高考舞弊的事情抖了出来。一位有着大好前程的青年,只能选择转业了。 联系着高考舞弊的话题,后脚就爆出一件更大的事件:一位名叫陈春秀的女士,找到媒体以寻求帮助,她的大学录取资格居然被人冒名顶替。 陈春秀来自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一家贫困的农村家庭,寒窗十年,因被人顶替学位,从此只能去打工谋生。而冒名者,陈某某,一家都是做公务员与官职,以低于分数线243分的成绩上了大学,毕业后进入了烟庄街道审计部门工作。 冒名者盗走了她人生最大的转折点,她与她贫困的家庭为此付出的一切努力,以及此后的一切希望。 各方都在谴责冒名者,以及涉事的相关单位,正是这些人不可原谅的违法行为造成了这一出悲剧。但笔者却从中看到了更深的辩证法式的悲剧。 1.2004年陈春秀参加高考,可是那年暑假,自认为考得不错的陈春秀迟迟没有收到报考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心灰意冷的她不得不接受没有考上大学的这个“结果”。1 2.2020年,也就是16年后,陈春秀在学信网上查到自己的学籍,于是得知了真相。 即便2004年网络还不发达,但一定也有途径可以让陈春秀查到自己的录取信息,如果在当时,陈春秀“自认为考得不错”,却“迟迟没有收到报考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那为什么她没有去深究一下呢? 笔者在此完全没有责怪被害者陈春秀的意思,只是按照辩证法的一个变体:一个悲剧最残忍的本质,通过向被害者自己求责,得以揭示。陈春秀只是因为犯下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错误,一个不能被谴责的“疏忽”,于是陷入了对其整个人生的“惩罚”。 而正是一个权力的家庭,一个权力的体系,决定了这种无法让人接受的辩证结构。 但更大的问题是,这个所谓的权力家庭,其中的主要人物冒名者的舅舅,不过是县审计局的一个领导。这个家庭凭着手上的一点点权力,或许不能犯下更大的罪,但他们已然造成了最为悲剧的辩证形式。 据山东省教育厅事后清查,仅山东省,同样的事件在过去两年间发生了242次。 很难想象,这整个体系中有多少这样的权力,曾经或者将要扩展这个悲剧的辩证法。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