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28 10:40:06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闲言 - 小 + 大
近期,陆续曝光出了王丽丽、陈春秀、苟晶等高考被顶替事,这些事件直接动摇了人们对高考公正性与严肃性的认识。要知道,这高考是保障阶层流动的一项制度。若此制度受到破坏,其后果是无法估量的。 比如说,最新曝光被顶替者苟晶尤其让人同情。连续两次参加高考,第二次甚至获得区预考第四名的优异成绩,然而,两次都名落松山。中专毕业后,用她的话来书,我奋斗了23年,才在命运里扳回一局。 是啊,想想的确不容易。十二年寒窗读书,本指望着凭借高考让自己有个好的“敲门砖”,然而,却被人顶替。此后的人生,若説是被“偷盗了”,完全有道理的。要不然,就连人日都说,太无法无天了,太欺人太甚了。 此时,苟晶无论如何行事,都是应该可以理解的。 但是,网络上却爆出了这样一段说辞,说是在昨天下午,苟晶先是表示感谢,随后就开始道歉。据她说,当地(苟晶的家乡山东济宁)的领导觉得她在全国网友面前破坏了济宁的正面形象,希望她能把帖子删掉,消除不良影响。 对此,我就不明白了,苟晶所说两次高考被顶替的事情,当地没有进行调查,就要苟晶删掉帖子?起码,有个谁是谁非,或者说事情的真相吧。不调查,不处理,不反思,反而一味要求苟晶删帖,难道说删掉了帖子,这事件就没有了吗? 就如奇葩外科医生治疗箭伤一样,只要锯掉外面的箭镞,就算治疗结束了。全然不顾,这还有箭头依然留在人体中?而这箭头的危害,若不及时处理的话,那对人的伤害将会是致命的。不解决问题,只是想赶紧息事宁人,赶紧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难道“摁”住了当事人就平安无事了?就面子堂堂煌煌了?就形象正面了? 说实话,苟晶的这事发生在23年前,不敢说全部吧,起码从目前媒体曝光的事件来看,类似的事情全国并不少见。1998年的陕西荆高峰,2003年内蒙古的麻巧珍,2004年湖南的罗彩霞,还有2010年上海交大的多名“招生特殊学生”,也包括2016年媒体报道的江苏灌南千人顶替学籍高考事,诸如此类,每一起事件后面,都有着寒窗苦读学子的“血泪人生”。 只是,这些事件都是很巧合被曝光了。谁知道,还没有被曝光的会有多少呢? 到底有多少学生的人生被改变,不好胡乱揣测,但是如此之多的事件,却不能不让人深思。俗话说,乱世用重典。高考,对社会,尤其是对个人,对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几乎所有的贫寒子弟,都指望着通过高考实现“鲤鱼跳龙门”的梦想,从而改变人生,改善生活。但是,这些权力与金钱勾结起来的“集体性腐败”行为,破坏了高考的公正性。 若是第一起案件曝光后,就能严肃查处,认真追究,让敢作恶者付出沉重的代价,咋会有如此之多的恶行呢?有人举例说,科举时代里,若是发生考场舞弊的话,那是要掉脑袋的。 而到了当今,决定学生命运的高考咋能有如此舞弊行为呢?这不仅仅违规,甚至就是犯罪了。显而易见,面对23年的奋斗历程,受害者苟晶在网络上抱怨或者吐槽几句,咋还影响形象,咋会破坏大局呢?也不知道这些人是咋想的?难道真的愿意这高考的“污垢”,甚至“邪门歪道”被掩饰起来吗? 换句话说,一个地方要都是莺歌燕舞繁花似锦欢声笑语,看不到一丝丝抱怨吐槽与不满,这反而会引起人们警惕的。毕竟,太阳还要落山,咋可能永远阳光明媚呢?都是好人好事,都是道德君子,这恰恰意味着生活的另一面被掩饰了。有且只有正视问题,不回避阴暗面,才是真实的社会,才是客观的现实。 退一步,山东、乃至全国都有高考“舞弊”的现象,难道说济宁就能例外吗?目前高考舞弊被曝光的山东为多,全国其它地方真的就没有吗?还有,山东部分农村合村并居争议纷纷,以至于代省长书记都公开回应了,这只能说明山东舆论监督有效,社会生态正常。怕就怕,万马齐喑,人们只能道路以目,这就是社会崩溃的前兆了。 其实,对济宁来说,及时组织调查组,开展对被顶替事件的调查,并直面媒体舆论,才是树立济宁形象的唯一选择。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上一篇:给苟晶班主任邱老师的一封信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