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4-23 07:50:23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毛主席当年为何提出“重山井冈山” 1927年9月,毛主席在浏阳一带发动秋收起义,失败后,向茶陵一带撤退,而后向井冈山进军。1928年毛主席在井冈山茅坪村谢氏慎公祠后面的两层简陋的小砖房里里(楼上有一个八角形天窗,当地人称之为八角楼),写下了著名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分析了红色中国的发生和存在的原因,预言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景。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引起了国民党的仇视和恐惧。他们时刻妄图扑灭井冈山的火种。从1928年4月开始,湘赣两省的敌人,曾屡次向井冈山“进剿”,但每次以失败告终。 1965年6月,江南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际,毛主席在巡视大江南北之时“千里来寻故地”,井冈山一身新妆,再一次迎接了久别的故人。彼时的毛主席,怎能不心潮激荡,欣然命笔?于是,一篇壮丽的新词横空出世。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首句破空而来,气魄非凡,意境开阔。以起笔突兀造成气势,“其妙在笔未到而气已吞”,是历代才思高超的诗人常用的笔法。苏轼《念奴娇》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写江山的壮美,人物的风流。辛弃疾《沁园春》的“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是写山势的奇崛。而毛主席则是写革命者意志的高旷。 看遍山黄莺呖呖,高山流水,蜿蜒的高路,盘山绕岭,直入白云深处……好一片生气蓬勃、活力充溢的新世界!当年在“敌军围困千万重”的战争环境里,终日见的是炮火,想的是工农红军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次重来,已天地翻覆,看到井冈山“旧貌换新颜”,能不欣慰?“高路入云端”一句,诗意雄深壮美,这不仅是对现实的描绘,而且还隐喻着“无限风光有险峰”,更有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前途的忧思!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短短三句,凝练有力,铿锵有声。诗人面对神州大地的风雷滚滚、旌旗猎猎,思绪如潮。回想当初红旗插上井冈山头,由于这块红色根据地经常处于包围之中,不断遭到敌人进犯,队伍中曾经发生过“红旗到底打多久”的悲观论调。然而,斗争的实践回答了这种论调。在毛主席的诗词里也到处可以找到红旗的战斗风姿:“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风卷红旗如画”、“不周山下红旗乱”、“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两句看似寻常却奇崛。38年,弹指而过,革命胜利了。但是,胜利来之不易,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初心,不要忘记道路之漫长,斗争之艰苦,牺牲之惨烈。路漫漫其修远兮,革命道路还将上下而求索。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毛主席以政治家的豪迈气魄,以诗人的浪漫主义之笔触,写出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凌云壮志。李白有诗“欲上青天揽明月”,这里是“可上九天揽月”,一字之改,意境全出。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主席把普通的谚语巧妙地改造成一则含义深邃的格言,作为全词的结尾,使这首词升华到了更高的高度,从而加强了词的思想性艺术魅力。历史已经证明并仍将证明,不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一切的胜利和成功,都属于胸怀凌云壮志而又肯于登攀的人民。 全词有如一部交响曲,前部舒缓,后部激越。随着词调的进展,境界不断开阔,意义不断加深,声调逐步升高,结尾达到高潮,訇然震响,余音绕梁,引人深思。 以井冈山为题的词,毛主席写了三首。除却上面这首以外,还有两首: 西江月·井冈山 1928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念奴娇·井冈山 1965年5月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革命老区井冈山,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经过历史的洗礼和沉淀,在毛主席的心目中有着浓厚的情结。 毛主席为什么“千里来寻故地”?我曾读过历史学家马社香《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一书。她用两年多的时间,追踪着毛主席当年重上井冈山之路,访问了近百名的亲历者和知情者,她用全新的视角,写出了全新的主题:毛泽东是在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探寻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就在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次年——1966年,他发动了那场运 动。因此,书名前冠以大大的“前奏”二字。 从中国南方打到北方,打遍全中国,打断了中国人民身上的铁链,打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井冈山红旗化为五星红旗,代表着新生的中国迎风招展于世界众旗于林。从井冈山到天安门,是一条胜利的道路,也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一条艰苦而曲折的道路。毛主席在一首词的自注中说:“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中国革命的整个历程也是这样的。 井冈山是革命事业的发源地,井冈山精神是毛主席念念不忘的初心。而现实却辜负了毛主席的初衷!! 四十三年过去了,一切都在毛主席的预料之中…… 毛主席的每一项战略布署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并通过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进行的。尽管当时领略毛主席思想的人甚为鲜少,但毛主席不惜与昔日战友决裂,不惜冒着粉身碎骨的逆势,也要背水一战。因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因为毛主席谋的是“千秋大业”,谋的是“烈士的鲜血会不会白流”?原则问题上,毛主席从不让步,哪怕刀山火海、哪怕牺牲亲人,亦在所不辞。 毛主席晚年的壮举,完成了他作为人类阶级终结者的圣人,把三皇五帝、唐宗宋祖远远甩在了历史的尘埃,成就了他作为五千年有文明史以来,成为最伟大的人物。 在今天,我们不会怀疑毛主席的力量,我们要相信并肯定毛主席为人民所付出的一切。我们只有高擎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才能奋勇向前!!只有毛主席的精神,才能横扫一切颓势!!只有毛主席的思想,才是济世良方!! 在今天,客观规律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在持续地完成毛主席的初心。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毛主席初心的继续。如果辜负了毛主席的初心,我们将万劫不复。 |
责任编辑: |
下一篇:就是要像毛主席那样对付美国!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