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20 13:28:20 点击: 次 来源:廿一世纪新青年 作者:汉江墨客 - 小 + 大
革命文化是革命的先导 人类文明历次之演进,比先有思想之演进而后始。而思想之演进又必以革命阶级的出现作为先决条件。中国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西欧近代之启蒙运动概莫能外。随着生产力的进步,旧的生产关系开始容纳不了生产力的发展,于是新的生产关系就出现了。伴随新生产关系的出现而出现的,便是革命阶级。革命阶级不仅在经济上取代着旧的阶级,还要在政治、文化上取代之。政治、文化这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着巨大的反作用,不从政治和文化上与旧的阶级做坚决的斗争和完全的决裂,新社会是很难确立起来的。是故代表着革命阶级利益的先进分子提出改造旧政治、旧文化的主张,意从思想上进行一场革命。而旧的统治阶级不会甘心一声不发地退出历史舞台,所以也要在政治、文化上对革命阶级进行反击。两大阶级在思想领域上的交锋,催生了革命的激进派,反革命的保守派和改良的中间派。三个派别的杰出代表们纷纷著书立说,辩是分非,从而造就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奇观和思想盛宴。 语曰:“真理愈辩则愈明。”文化上的百家争鸣对于人类文明而言无疑是件非常好的事情。无产阶级革命要取得胜利,少不了要在思想文化上对旧文化进行一场大论战、大改造,从而涤除历史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将一切落后的、腐朽的思想送进历史的博物馆。那么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 第一,革命阶级的壮大和发展。如前所述,革命阶级的出现是革命文化出现的先决条件,是供革命文化生长的最深厚的土壤。也正因革命阶级的出现,落后阶级才会产生危机感,从而加强对异端思想的打压和歪曲。在这打压和反抗,歪曲与澄清之间,就造成了新旧两派的大辩论,促进了人们的思考,提高了人们的素养。故每到易代之际,往往名士辈出,光耀千古。现在无产阶级的人数空前壮大,因此与之对应的革命文化,或曰左翼文化也是方兴未艾。尽管左翼文化现在尚处于亚文化的地位,但其影响力已经不容小觑。左翼文化正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无产阶级革命的队伍中,为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青年学者廉思就表示“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一批既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又有较强政治参与能力的“左翼”青年活跃分子将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高等教育领域频繁出现。各种迹象表明,中国部分 “左翼”青年群体的政治参与模式正在由“线上表达为主”向“线下积极行动”转变,中国“左翼”青 年思想的理论准备、民间动力和社会基础正在逐渐生成。” 虽然前景乐观,但左翼内部还存在一些隐忧,即在许多重要问题上没能形成统一认识,制约了左翼力量的进一步发展。如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民营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对象还是革命的同路人?对这一问题,左翼内部存在不同看法。一些人无法原谅资产阶级在资本原始积累中犯下的剥削劳动人民的原罪,故不愿与之联合。另一些人则认为革命的首要目标是垄断的大资产阶级,中小资产阶级的民主诉求是有利于革命的,善加引导,亦可为革命所用。诸如此类问题,左翼内部长期争论不下,一方面在于缺乏统一的政治领导,没有权威拍板,一方面也在于无产阶级内部成分的复杂,导致同为无产阶级对同一问题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应该说,后者是主要的。权威的出现是阶级斗争发展的成果,随着运动的深入,一个坚强的政治核心必然会形成。故下文着重分析第二个原因。 熟读《毛选》的同志会知毛主席常对社会中的阶级进行“上、中、下”的区分,然后再根据这些人的经济、政治地位决定应对的策略。资产阶级中有大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无独有偶,无产阶级中也存在“上、中、下”的现象。不是所有的无产阶级都是贫穷的,如公务员、工程师、高级技工等等,这些人也是无产阶级,工作也辛苦,但相较底层而言,生活有保障,不必为基本物质需要而发愁,他们的政治态度就比较温和,相信奋斗。另外,也不是同样贫穷的,想法就一定一致。我现在在一个基层法院当合同制书记员,扣掉保险每个月才1800的工资,算上早中餐的补贴,也才2200。这样的收入只能算是刚好满足生存需要。有次下班路过天桥,见一位环卫师傅席地休息,在刷抖音。我在旁边驻足了一会儿,心想:“以前作为学生,尚可认为与劳动者有所不同,现在同为打工人,拿着差不多的工资,甚至我工资可能还低一些,想来也没什么不同了吧。”但细想一下,还是有不同,工作环境不同。环卫工人起早贪黑,穿行在大街小巷,有时不免要做些脏活,也很难接触到更高层次的人群。书记员再累,也有自己干净敞亮的办公室,每天接触的是法官、律师这些不说是上层人士,至少也是一方精英的人。工作环境不一样,思想状态怎么可能一样呢?我的同事工作之余,要么考研,要么考公务员,要么考事业编,都想着往上走,也有能力往上走。在书记员这样工作较体面的人看来,他们的生活是有希望的,社会还没有堵死他们阶级晋升的机会,因此多数人还是沉浸在个人奋斗中,不至于产生激进的想法。还有就是无产化的小资。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总危机的迫近,越来越多的小资产阶级甚至中产阶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败,沦为无产者。他们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岁月,对无产化的命运更多归结于运气不好,并希望东山再起,对无产阶级缺少阶级认同。其中一部分精明人则将无产阶级革命视作改变命运的机会,欲在革命中捞取政治或者经济资本,因此唯恐天下不乱。革命的投机分子多出自这一群体。他们的思想表面看是革命的,本质上却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无涉,纯为个人私利而已。正是无产阶级内部成分的复杂,导致如今左翼内部派系林立,良莠不齐。有信无政府主义的,信托洛茨基主义的,信威权主义的,以及坚挺马列毛主义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相信,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总危机的到来,打破了那些能人异士通过个人奋斗实现阶级晋升的幻想后,左翼思想会走向统一,并以雷霆万钧般的力量摧毁一切旧势力和旧文化。用《共产党宣言》的话说,“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第二,先进分子的积极探索。时势造英雄,英雄反作用于时势。革命的时代催生革命的文化,也催生了发展和运用革命文化的伟大人物。韩非子、卢梭、马克思等皆各自时代的思想巨人。虽说没有韩非子,也有李非子、赵非子,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决不能因此磨灭其个人的伟大业绩,作等闲视之。而这些思想巨人,其求学、治学的过程都是非常艰苦的。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用了三十年时间,在大英图书馆阅读了1500余部专业著作,写下海量的读书笔记才终成《资本论》这部传世巨著。我们且不说这些思想家著书立说的艰难,光他们的阅读量恐也非常人所能及。我个人扪心自问,活了二十二年了,读过的书恐怕还不及马克思阅读量的零头,而且所读多为男欢女爱之类的轻浮之作,无法与圣贤所好相比。读不读书,读不读圣贤书,这就是普通人和圣人的区别。后人有幸拜读前人贤述,都是前人辛勤治学的结果。而革命文化的发扬必然有赖于当代学人们的努力。我们一方面要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荀子曾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有时间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不如多读几遍《共产党宣言》;另一方面要多写作。写作本身是个有利于思考的过程,把想法写出来更容易发现自己的谬误,或者由别人指出自己的谬误,如果没有谬误,也有利于启迪他人,分享智慧。写一文,便有一文之功;著一书,即有一书之用。一切有志于革命的人,都要行动起来,多读书,多写作,将革命文化传播开来,造就社会主义新人。 第三,宽松的政治环境。历史上凡是文化鼎盛的时期,都是政治昌明,政策宽松的时期。这种时期,人不因言获罪,所思所想能大肆地宣扬。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求贤若渴,才子不为此国所用便可去彼国任职,故有卫国吴起历仕鲁、魏、楚三国,苏秦挂六国相印,楚国李斯事秦等故事。而最能体现那个时期文化繁荣的地方,无疑是齐国的稷下学宫。司马光在《稷下赋》中写道:“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只要不是想推翻齐王,齐王都好吃好喝好招待。这些士子又都不是平凡之辈,个个都想建功立业,吃饱喝足后就著书立说,开辩论赛,“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第一天说不过人家,汲取对方的精华,把文章改一改,改天接着说,于是百家争鸣的同时,又出现了百家融合。我们所熟知的法家巨子韩非就曾师从荀子。到了宋朝,赵匡胤立下不杀文人的祖训,终宋一世鲜见因文字杀头的人。王安石变法得罪不少权贵,旧党反攻清算的时候,也没说把王安石怎么样。所以历史大家陈寅恪就说:“华夏文明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不像后来的清朝,写几句诗都能被莫名其妙地杀头。清朝文字狱的酷烈,直接造成中国文明两百多年的沉默,文人不敢议论政治,只能钻进故纸堆里考据古文。用作家张宏杰的话说:“乾隆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民众权利被剥夺的最干净,意志被压制得最靡弱的时代。乾隆盛世是一个饥饿的盛世、恐怖的盛世、僵化的盛世,是基于少数统治者利益最大化而设计出来的盛世。乾隆时代的中国人,是“做稳了的奴隶”,只许有胃肠,不许有头脑。”直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推翻了专制王朝,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国的文化环境才有所改观。且时值国家衰微,列强环伺的存亡之秋,各类学说便争奇斗艳地铺展开来,以探索救亡图存之道,并形成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这一时期的文化意义不亚于两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最后和法家思想一样,马列主义脱颖而出,其他学说的救国方案纷纷破产,只有马列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一枝独秀。 以上略讲了三个百家争鸣现象形成的条件,但须知百家争鸣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支持百家争鸣,不是光听各种学派无休止的论战的,而是希望在这个争鸣的环境中促进革命文化的发展和成熟。马克思主义每一次的发展,哪一次不是在和其他学说的论战中得以实现的呢?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蒲鲁东、巴枯宁、杜林,才有了马克思主义;列宁批判伯恩斯坦、考茨基,才有了列宁主义;毛主席批判王明、蒋介石、走资派才有了毛泽东主义。《道德经》有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没有毒草,哪知道鲜花的香?部分人士对马克思主义之外的学说嗤之以鼻,连人家说话的权利都不给,这很不好。既然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当代的真理,那么就不害怕质疑。有质疑就回应嘛,有抹黑就澄清嘛,没必要不让人讲话。退一万步讲,你要打倒别人,还不兴人骂几句了?“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马克思主义者要是到了不准人讲话的地步,只能说他不是个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者。 综上,为了革命文化的前进,我们一要乐于过无产者的生活,安贫乐道,“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以保持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二要努力学习,积极写作,促进革命文化的传播,不能等靠要;三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平和地对待其他学说,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毛主席曾说:“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发扬二十一世纪的革命文化是我辈的职责所在,我们要有敢为天下先和舍我其谁的精神,做革命文化的先锋。孟子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我辈若能为革命文化的传播倾尽一生心力,庶几可见革命导师和革命先烈于地下。也许百年之后见到毛主席,毛主席会亲切地说一句:“你是位好同志。” |
责任编辑: |
下一篇:疫苗理应成为人类共享的公共产品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