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5 08:31:46 点击: 次 来源:青年思考 作者:青年赵文凌 - 小 + 大
“后浪”其实很清醒:《后浪》代表不了我们的大多数 今年是五四运动101周年,5月4日是属于所有青年们的节日。本以为这个节日会被淹没在五一长假之中,没有太多浪花,没想到的是,一支B站的《后浪》从昨晚开始刷屏,今天开始热议,“后浪”代替“青年”,把关于青年人的讨论抛在了人们面前。 《后浪》是B站邀请很受欢迎的何冰老师做的一次演讲,从一个中年人的角度评论现在的青年。视频中,“前浪”高度肯定了当下的青年,并以一句“奔涌吧,后浪”来鼓舞青年人作为结尾。 无疑,这是一个好视频,不然也不会被央视认可,放在《新闻联播》播出之前的黄金时段播放。何冰老师的台词功底也很好,演讲水平很高。但作为一个95后,我在今天早上看了这段3分钟的视频后,竟提不起一丝兴趣,甚至开始怀疑大家为什么要转发这样一段视频? 因为,视频里的年轻人,离我自己好像很遥远。 原本以为这只是我自己的个人感受,想去其他社交平台看看其他青年人的看法,结果我发现——真正的“后浪”还是很清醒的! 他们很多人都发出来这样一种声音:《后浪》很好,但注定只是少数派的宣言。这支视频只关照到了“一小部分”青年,而忽略了青年的大多数。 这个视频高度肯定了当代青年在现代文明成果下的多元价值观:全球旅行、探索兴趣、结交朋友、选择多样化生活、把自己热爱的游戏、舞蹈、Vlog、潜水、跳伞、登山变成事业…… 但对身为95后的我来说,视频里说的那些似乎并不是一个普通年轻人可以做到的。 视频中的“后浪”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只能代表少数“精英”的生活,大多数为生活而奔波的“后浪”并没有出现。 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可以全球旅行的后浪,更常见的是在工地、车间、办公室为了生活不敢请假只能接受996的后浪。 在现实生活中,除了有时间有金钱可以培养兴趣的后浪,更常见的是要为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后要多久才能攒够首付而焦虑的后浪。 在现实生活中,除了能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事业的后浪,更常见的是为了一份糊口的工作整日忙忙碌碌而放弃自己心中理想的后浪。 …… 年轻人不需要这么矫情的讨好,也不需要来自长辈“羡慕”的说教。我们生长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们自己都看得见。 这个时代好吗? 当然好,科技前所未有的发达,生活前所未有的便捷,物质前所未有的丰富…… 这个时代坏吗? 当然坏,工作压力前所未有的大,城市房价前所未有的高,劳资关系前所未有的僵…… 在五四青年节这天,我们不想看一个为了得到“前浪”认可的《后浪》,也不想看到“93年包租婆拥有400栋楼”这样的魔幻现实——大多数承担了这个社会一线工作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90后被高昂的房价压弯了腰,而一小部分90后却可以坐拥400栋楼靠收租就逍遥快活。 同在《后浪》中出现的精英青年一样,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确创造了社会财富,值得赞赏和羡慕。但没有达到这等社会地位的大多数青年劳动者在这里的失语,本身就昭示着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在这般惨淡的现实面前,真正需要我们铭记的是1919年那些义无反顾冲进胡同的青年们。 百年前的五四运动,青年们的视野不是狭隘的自身兴趣和无止境的消费欲望,他们心系的是国家兴亡、全民安危! 百年前的五四运动,青年们没有钻进象牙塔里编织自己精致的美梦,他们选择了对抗列强,保卫中华民族! 百年前的五四运动,青年们没有一心想着如何能脱离大众去当精英,他们拿起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走进了大众,最终才实现了整个民族的救亡图存! 历史上的五四青年, 他们勇敢地走向社会与大多数工农群众相结合; 担当起了打破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重任; 他们再也不愿做奴隶, 要翻身做主人了; 他们是千百万民众觉醒的勃勃生机! 这些五四青年, 才是惨淡现实中指引我们前进方向的星火! 让我们,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不必等候炬火。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做奴才的不同境界
下一篇:关于“五四”精神及意义的几点思考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