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观察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观察 > 文章

小学生抗癌获奖项目造假,拼爹不用追责?

时间:2020-07-16 16:21:02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酒颜君 - 小 + 大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造假的口子继续被撕开。

继昆明六年级学生研究结直肠癌获得该赛事34届大奖引发争议后,武汉又有2名小学生被曝光研究茶多酚抗肿瘤在第33届大赛中获奖。

爆料称,两人为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她们主要探索茶多酚主要成分EGCG抗肿瘤效果。15日,负责项目审核的武汉科学技术馆表示,此事正在核实调查。

这些实验要求极高,不仅网友质疑这么小就敢取小鼠的心肝脾肺肾,就连专业的研究员都表示,小鼠实验没有几年时间难以完成,课题也远超小学水平。

其实,在这个科技大赛中,小学生研究癌症,中学生研究火箭燃料早就不是新鲜事儿了。这项赛事的评选标准和公信力,正在遭受越来越多的质疑。

而耐人寻味的是,赛事方对已确认的造假作品的调查处理,并不令人满意。

对之前公众质疑的“小学生研究癌症”项目,7月15日,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发布通报,表示专家组已给出明确的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换句话说,无论参赛作品是用了代笔还是其他什么方式,官方层面都已经给它盖上了造假的章。

调查结果验证了人们的猜测和分析,这份获奖的“小学生研究癌症”项目就是彻彻底底的违规参赛,而面对盖棺定论的造假行为,大赛组委会的处理结果仅仅是撤销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

对于违规参赛的人,官方别说是追责了,甚至连一句谴责都没有。大多数人都能看出来有问题的项目,为何轻松获奖,组织方在评审过程中是否存在失职,通报更是只字未提。

总之,一系列的疑点和造假行为在官方眼中都只是“不符合评审原则”的问题,没有人需要对此承担任何责任。曝光了就收回奖项,不曝光就置之不理,不拒绝不负责的态度等于是在变相支持造假行为。

这恐怕正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次又一次引发质疑,乱象频频曝光的原因。

组织方草率了事,也难怪造假者十分硬气,道歉都是一副不思悔改的模样。云南那位小学生的父亲赤裸裸地向大家展示了什么叫拼爹造假还不知耻。他在情况说明中表示,孩子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源自家里有条件,父母有能力。同时否认造假,只承认“过度参与”,另外,还不忘提醒大家,舆论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违规都违的如此理直气壮,要不是造假的成本实在太低,即便查出来也能全身而退,他哪儿来这么猖狂的底气。真正害了孩子的不是网上那些舆论,从大家发言的角度看,没有人在攻击孩子,正是家长的不诚实,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才把孩子推上风口浪尖。

当然,从孩子父亲的情况说明恰恰可以看出,官方对这起造假事件的追责远不该止于此。这完全是一起造假与学术腐败交织的典型,怎能就此了事?

我们通常认为的抄袭、粗制滥造是学术腐败,其实,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学术资源也是其中一种。

这名小学生在父母的科研机构做研究,很可能已经涉嫌违规进入实验室和使用实验设备。研究员对孩子的指导是自愿还是迫于某种权力的压力?研究成果是共享还是盗用?赛程里是否挤占了其他优秀项目?面对这场自内而外的学术腐败事件,这些质疑同样是调查不能忽略的地方。

抱有侥幸心理的人处处都有,而给这些利用规则、投机取巧之人创造机会的正是大赛组织方——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从目前看,被曝光的违规事件都仅仅停留在赛事组织方自查,这种不痛不痒的自查,对规范组织者的违规行为起不到任何震慑作用。

纵观整个造假事件,其实有待追责的违规行为还有很多,普通人都能看出来的问题,评委却失职做出错误判断,而组织方也轻易给颁了奖,很难不让人怀疑背后有一条利益链。

如果不对类似行为追责到底,恐怕造假还会继续渗透。频发的质疑声同样提醒更高的主管部门,不对这些赛事进行有力的监督,只会害了那些靠弄虚作假而获利的孩子,伤害科研创新的声誉和未来。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全国青少年科创大赛评委,难道都是“巨婴”?

下一篇:独山烧掉400亿留下烂尾楼,地方债警钟为谁而鸣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