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港澳台-环球视野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港澳台-环球视野 > 文章

藉美国高压 欧盟逼中国就范

时间:2019-04-12 13:54:47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藉美国高压 欧盟逼中国就范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和欧盟领导人举行第21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议。会后,李克强前往克罗地亚,参加16+1峰会,与中欧、东欧16国洽谈合作事宜。峰会闭幕,双方发表联合声明。欧洲媒体认为,中方在最后时间作出重要让步,承诺进一步开放市场,使欧盟对北京更强硬的新立场取得成果,藉美国高压北京的东风,欧盟用强硬态度逼中国妥协。 
从欧洲角度看,中国与欧盟的庞大贸易额,使欧洲长期对中国在工业、政治和安全方面构成的威胁反应迟缓。但如今情况发生变化。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近期对中国强势发起贸易战、重提“中国扩张和威胁论”,让欧洲人重新看待中国发展模式,以及中欧关系。
近来对欧中关系的重新评估中,欧盟已不再只将中国视为战略伙伴,也视中国为战略对手。欧盟委员会发表对华关系“十点计画”中,确认欧中双方“机遇与挑战的平衡已发生了偏移”。这是前所未有的态度转变。
今年3月,几乎在习近平主席访问欧洲的同时,布鲁塞尔就中国企业参与欧洲敏感信息基建项目,发表采取共同立场的建议,欧盟委员会出台今后共同应对中方合作伙伴的意见稿。去年,美国将美中关系定义为“制度竞争关系”。而现在,布鲁塞尔也跟着将中国称为“制度性对手”。
有报导指出,2016年,美国曾建议美欧合作,以便限制中国获得西方技术,或一起合作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来抵御中国“一带一路”的影响,但基本上遭到欧洲拒绝。而现在情势不同,欧洲对中国的立场变得越来越接近美国。
对欧盟来说,本次峰会的核心议题是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对等原则”。如果中国企业希望在开放和透明的欧洲市场做生意,中方也必须给欧洲企业提供同等条件。目前,欧盟正就签署投资保护协定与中国展开谈判。该协定应确保双方拥有共同的游戏规则、对等投资条件,从而使欧洲在华企业能得到公平竞争环境。
在欧盟压力下,李克强到访比利时,出席中国─欧盟领导人峰会,承诺中国不会再强制外资企业转移、分享敏感技术,又否认中国政府支持工业间谍活动,也从未要求中国企业侵犯知识产权或窃取商业机密。中国及欧盟在会后发表联合声明,承诺在今年谈判中,特别是投资自由化承诺方面,尽力取得决定性进展,以及在5G网络合作方面进一步交流,产业界展开技术合作。
很明显,李克强这次到欧洲,是带着“妥协心态”来谈判。欧盟对华政策转变,对中国来说,时机非常不理想。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后果,已经让北京疲于应付,中国根本无暇顾及、也不希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让自己腹背受敌。相反,北京力图淡化中美紧张关系,将中国外交主攻方向转到欧洲。
尽管欧盟在对华态度上更趋强硬,但在共同外交政策上,欧盟28个成员国要形成一致立场,难度仍很大。中国善于利用各个击破策略,与各国达成双边交易。往往在经济政策与外界和安全政策发生矛盾时,欧盟缺乏战略行动的意愿和能力。有专家指出,除了法国和即将脱欧的英国,其他国家政府都缺乏地缘政治的思维立场。
最突出例子是,意大利与中国签署参与“一带一路”的意向协议,成为七大工业国(G7)中第一个加入的国家。之前,地中海沿岸和中东欧,很多国家已转向中国。这是因为欧洲形成了真空,让中国乘虚而入。中国能长驱直入,是因这些国家对投资很饥渴。李克强此次前往克罗地亚参加16+1峰会,和中东欧16国洽谈合作事宜,继续扩大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更重视发展与它们的双边关系,使欧洲各国间的团结更成为问题。
归结来说,受美国的启发和推动,欧洲开始“觉醒”,改变过去一贯的策略和思路,顺势向中国施压要价;而中国则不想在美中贸易战之外,与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使自己腹背受敌。
欧盟的压力会起到一些效果,让中国作出一些让步,但这也意味着欧盟也要对中国进入欧洲让步。中欧关系将与之前不同,将影响中国经贸行为及规则,但不能解除欧洲所有的担忧。中欧经贸关系既竞争、又依存的关系,不会改变,完全脱离关系更不可能;不断地磨合与竞逐,将是中欧长期相处的状态。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中欧峰会达成联合声明

下一篇:俄罗斯政客:中国最好不要染指东欧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