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14 16:56:54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江苏徐州 孟宪达 - 小 + 大
毛主席的胸怀无人能比(2) 作者:江苏徐州 孟宪达 话说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川西懋功胜利会师。当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增补张国焘为中革军委副主席,增补徐向前、陈昌浩为中革军委成员。张国焘是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这时的红四方面军,指战员足有八万之多,而且兵精粮足。他不想北上了,而是想“打下成都吃大米”。 面对张国焘的这种做法,毛主席一直苦口婆心地规劝,张国焘却一意孤行。万般无奈之下,两支队伍只好分道扬镳,毛主席北上陕甘宁,张国焘南下去“长征”。 1936年10月后,张国焘来到陕北,担任了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 面对张国焘的很多做法,毛主席始终以大局为重,委屈求全,笃信“天下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从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川西懋功会师,张国焘执意南下,甚至另立中央,直到1936年10月后,张国焘来到陕北,还能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我们通过毛主席对张国焘的尊重,可见毛主席的胸怀之大。 这位张主席在1938年4月初,乘清明祭黄帝陵之机“挂印而去”,逃出了陕甘宁边区,经西安转到了武汉,后又投奔了国民党。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三番五次派人游说,希望他能回头。但张国焘去意已定,“驷马难追”。事已至此,毛主席只好作罢。 面对张国焘的绝情,毛主席没有采用一些人要扣下张国焘的妻儿的做法。而是派人把张国焘的妻儿送到了武汉,让他们全家团聚。 从这件事上,我们是不是看到了毛主席的胸怀,那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伟人的胸怀之大,绝非我辈所能理解。这也正是我辈应该向毛主席学习的。 理解了毛主席的胸怀,就不难理解毛主席领导的革命,为什么能够成功的道理了。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助我家度过生活难关的红色网友们
下一篇:谈谈毛主席的“相由心生”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