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孟宪达诗文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孟宪达诗文 > 文章

一场政治启蒙运动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连载7)

时间:2022-08-09 09:56:05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江苏徐州 孟宪达 - 小 + 大

一场政治启蒙运动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连载7)
 
作者:江苏徐州  孟宪达
 
 
在那场政治启蒙运动的初期,出现了红卫兵串联活动。串联先是从各地去北京参加毛主席接见红卫兵开始的,然后是北京的很多红卫兵在八月底、九月初大规模外出串联,到各地去煽风点火。北京红卫兵的到来,在客观上打破了各地的一潭死水,实际上是给各地的“保派”红卫兵打了强心针,使他们有了“首都”的底气,更好地进行“保卫”。
各地的红卫兵利用交通工具,在各个市际、省际,乃至全国进行串联活动,他们乘坐的交通工具(除飞机外),都对串联的红卫兵实行全免费。同时在各地还专门成立了各种名称的接待站,主要的简称几乎都为“红卫兵接待站”。主要接待来当地串联或路过当地中转的红卫兵。外地红卫兵到了当地后,先来这个接待站报到,然后分配住宿地点、吃饭地点等事宜,再发给一个在市内乘坐交通工具免费的证明。在那时,所有的住宿、吃饭、乘坐交通工具等一切开支,就是一句话,吃喝拉撒全部是免费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当年(1966年)的十一月底,我记得当时中央有个通知,要求暂停全国性的串联。所以,这种接待站在以后就逐渐地撤消了。
我依稀记得,徐州这个接待站的全称应该是“徐州市外地革命师生来徐接待站”。印象中这个接待站好象是在三民街原市委大院的南隔壁的一个独楼小院内,院内有个小铁门和小木门分别与市委大院相通。
当时的市委北大院是外地红卫兵来徐州的集中接待地点之一。那个大院是比较大的, 有青砖的三、四层高的楼房十来个,院内种满了花草树木,还有大片的空地。比三民街上的那个市委大院还要大一些,还要空旷一些。
当时的市委北大院内是“人山人海”,大院外是红旗飘扬,院内院外到处歌声嘹亮。
北大院内的各个房间,都住满了各地来徐州串联或路过徐州的红卫兵。他们住的室内是没有床的,全是打的地铺。地上铺了厚厚的稻草,上面铺的是接待站发的褥子,盖的是接待站发的被子。
他们住的房间都是原来的办公室改造的,有很多的房间里,都是男女生混住。现在回想起这个情况,心中很是满满的温馨回忆。那个时代的人啊,对于理想和信仰,是多么地心无旁骛,是多么地纯洁无瑕呀。
我只在那个地方吃过一次中午饭,食堂好象是在院子的最后面。吃的是什么,我已忘记了。但整个食堂里的饭桌上,几乎没有剩菜和剩饭,这个我是记得的。当时的这种“光盘”之状况,让现今的人看一下,一定会很惭愧的。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从 未 --读有关“格瓦拉”的几本书有感

下一篇:请徐州市有关领导关注户部山“联合执法”效果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