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革运动 > 红卫兵运动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革运动 > 红卫兵运动 > 文章

关于红卫兵

时间:2018-08-12 09:48:56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 - 小 + 大

关于红卫兵
 
    红卫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特殊人群,大部份由年轻的学生组成。红卫兵是一种特殊的群团组织。
 
  在中国近代历史研究上,史学家往往将红卫兵分为广义与狭义的两种定义。广义的红卫兵泛指将自己系上红色袖标的各种民间团体,包括工人、农民、军事院校的学员和机关、文艺团体的从业者等,狭义的红卫兵则是指大学和中学里青年学生所自发组成学生团体。
 
  红卫兵是通称,每个学校里都有几支或十几支分别取不同名称的红卫兵组织。如:“全无敌”战斗队、“丛中笑”战斗队等,名称多来自毛泽东诗词或当地当时的重大事件的日期。许多个学校的红卫兵组织因观点一致而联合,又称兵团。红卫兵的宗旨包括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资产阶级反动权威”、“资产阶级保皇派”造反,“革命无罪,造反有理”。手段有大字报、大批斗、“破四旧”、“抄家”等。他们的造反行动冲垮了各级党政机关现成的运行体系。
 
  红卫兵的典型着装是头戴绿军帽、身着绿军装、腰间束武装带、左臂佩红袖标,手握红宝书。
 
  最早的红卫兵名称来自于一位清华附中学生张承志(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笔名。意为“毛泽东的红色卫兵”。在1966年5月29日清华附中预科651班所贴的大字报上开始使用。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后,其它中学学生所贴的大字报就纷纷署上红卫兵名称。红卫兵运动能够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迅速席卷全国,与毛泽东从1966年8月18日开始,连续八次检阅超过一千万红卫兵分不开。毛泽东当时的装束,就是一身绿军装,臂戴红卫兵红袖章。
 
  1967年进入夺权阶段后,围绕权力分配(在新成立的革委会里名额的多寡、谁分管有实权的部门)纷争吵闹不休,红卫兵组织分裂为不同的派别。工宣队、军宣队相继进入学校等单位系统,红卫兵逐渐退出了文革舞台的中心。随着1968年开展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红卫兵作为一支文革中的政治组织终于解散。
 
  1969年中国共产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后,随着“复课闹革命”的中央号召,红卫兵的名称被借用,而共青团当时已经几乎瘫痪。1975年,在共青团“十大”筹备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王洪文提出,在中学把共青团和红卫兵两个组织合并,定名为“红卫兵”。然而当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8年10月16日召开时,文革已经结束,共青团和红卫兵的合并没有实现。
 
  同期,在小学,红小兵代替了少先队(中国少年先锋队)。1978年后少先队恢复。
 
  红卫兵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组织,派别林立,互不隶属,互相斗争。根据时间、出身和政治主张,大概可以分为:老红卫兵,也称老兵,最早的红卫兵,多为干部子弟,这些红卫兵信奉血统论、出身论。文革后不久很快失势。保守派,老红卫兵的效仿者,大部分是家庭成份好的,依靠地方党组织和工作组。造反派,红卫兵运动的主流。成分复杂,主张造反,进入革委会。典型蒯大富等北京红卫兵五大领袖。红卫兵最大的特征就是没有统一的组织。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非红五类串连记—献给毛主席10.18接见红卫兵50周年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