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9-11 08:14:42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救死扶伤为人民——毛主席创建的免费公有制医疗体系 新中国在战后初期,人均寿命不到35岁,婴儿死亡率高达25%,然而医疗体系却是几乎为零。为了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现实问题,新中国发展了具有重大革新性的公共卫生体系,在当时提出了医疗卫生事业四项指导方针:1.医疗卫生体系为工农兵服务;2. 预防为主;3. 中西医相结合;4. 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新中国建国前,农民和工人在社会经济地位上处于最弱势,传染病、寄生虫疾病、营养不良性疾病在工农群体中肆虐。在社会主义国家,自然把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作为医疗卫生体系最重要的服务对象。同时为了充分利用医疗资源,还强调相对廉价的预防为主,而不是昂贵的治疗为主,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预防而不是医疗部门。 毛主席时代的合作医疗体系是为解决中国农村医疗资源不足问题而建立的,是为公社的农民提供预防性的服务、基础医疗和疾病治疗服务的筹措资金和支付系统。每年公社成员从自己的收入中提取0.5%~2%,缴纳给合作医疗体系,同时公社负担费用从30%到90%不等,平均水准大约为50%。合作医疗体系提供几乎免费的卫生教育、家庭生育计划、预防注射、传染病监测及报告和其他预防性服务,同时提供基本的医疗设备和药物。不论农民们的经济怎样贫困,合作医疗使他们都能拥有基本的医疗服务。 新中国建立之初,只有少量受到西方医学训练的人才,而大多数又都在城市,还有数量在十倍以上的中医大夫们活跃于乡村与城市中,为了解决医疗困境,必须要依靠二者的参与。同时,传统中草药又相对西药更为廉价。结果,新中国在二十世纪50年代初就宣布了中西医结合作为新中国卫生医疗系统组织的四大基础指导方针之一。在毛时代,中医的深入研究,包括针灸和草药治疗方法,得到加强,人们不断发现新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也促成了如青蒿素等高效药物的诞生。 革命只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才能进行下去并取得胜利,而要想迅速改善广大群众的卫生状况,仅仅依靠医生是不够的,因此“群众路线”同样被应用到卫生事业中。为了改善环境卫生状况,毛时代大量发动了公共卫生群众运动:消灭“四害”——老鼠、苍蝇、蚊子、臭虫;消灭了性病;控制住了疟疾、血吸虫病等主要地方病的传染源;给民众注射多种预防传染性疾病的疫苗,使人们免受天花、白喉、肺结核等疾病侵害。 毛主席将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里,不拘泥于形式,不畏基础的薄弱。毛主席经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学习历史,缅怀主席。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九九怀念,我们永远不能忘却!
下一篇:毛主席啊毛主席 北京欢迎您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