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13 00:38:04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徐旭 - 小 + 大
寻找布尔什维克的屠龙秘籍 越是在艰难的、反动的日子,越是怀念十月革命的炮声——旧世界被打破后的红旗漫卷、遍地慨歌。 去年是十月革命的100周年,无论假意或是真心,网上纪念的文章还是蔚为壮观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今年就冷清多了,今天回望十月革命更有其重大意义,低谷潜行的人们要从过去的历史经验中汲取力量。 十月革命的意义已不用复述,各色势力皆有概括。于今天的我们而言,作为马克思革命学说的伟大实践,其成功前的工作准备是值得探究的。应该看到,十月革命前的客观环境说不上有多好,俄国作为一个无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的国家率先取得红色政权一方面是由其“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的国情所决定的,作为一个相对落后的二流帝国主义国家,没有资本主义发展后积累的“红利”以缓和阶级矛盾,而统治阶级却有向一流国家迈进的诉求,苦大仇深的俄国人民具备了革命的初始动机。但是更为关键的是布尔什维克强大的组织能量,使得这个炮弹足以摧毁沙俄这艘破船。布尔什维克的组织力量来源于哪里?来源于牢固的群众基础,这种群众基础由一个个精练、密切的党组织所承载,并经过一系列群众运动而得到充分锤炼,所以牢固坚韧。这直接成为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 我们从俄国的例子可以看出,阶级力量对比从来不是绝对数量决定的,俄国的工人较西欧国家占比要少得多,但是通过团结了其他群众,组织得当,同样能改变阶级力量对比。而当今之寰宇,无产阶级队伍较一百年前毫无疑问壮大了不少,群众的有效组织问题就成了如今的主要矛盾,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其改良方式都更新了好几回,分化群众的手段、危机应对意识都在不断地阶级斗争中进化,也就造就了今天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困局。 然而,当我们再一次回望十月革命,应当有更大的勇气和信心摆脱困局,因为屠龙秘籍已经在手。脱离群众的冒进与消沉都可能错过历史机遇,而陷入更为被动的局面。 但无论如何,破船终究是要沉下的,十月革命的炮声依旧振聋发聩,达瓦里希,请继续昂首前进! |
责任编辑: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