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民大字报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民大字报 > 文章

回望历史,相信未来

时间:2019-02-27 08:16:50    点击: 次    来源:旗帜中流    作者:玉蝶 - 小 + 大

 回望历史,相信未来
——纪念伟人毛泽东诞辰125周年
旗帜中流网特约评论员  玉  蝶
 
1920 年 12 月,青年毛泽东在给蔡和森的信中说:“读历史是智慧的事”。
1976年1月29日,晚年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和毛远新谈到总理人选时,他说:“是哩,总理不在了,许多人都想坐这把交椅,难免要搞些手脚。公元1582年,那个明朝宰相张居正因病而死,礼部右侍郎张四维为夺取相位,勾结大宦官申时行大搞阴谋诡计,上下串联,杀人数万,把个神宗皇帝也逼得无可奈何,惶惶不可终日。你在大学是学工的,今后也要学点历史,古事今鉴呵!”是啊,老人家身后,不是也有些人要争夺交椅,而互相争夺、互相厮杀吗?
当毛远新谈到自己已看完了“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并正在看李斯的《谏逐客书》和《韩非子》时,毛泽东说:“这些书你都应该看,只看一遍不行,至少要看五遍,一部《资治通鉴》我就看了五遍。你说的《韩非子》,我年轻时就看过几遍,其中的《说难》、《孤愤》、《五蠹》都能背得下来。这个韩非和李斯都是荀况的学生,也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法家。后来,李斯作了秦始皇的宰相,怕韩非夺权,就在公元前233年把他杀了。所以韩非感叹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他讲的这个‘气力’,其实就是‘权力’。韩非为什么被李斯杀了,就是因为李斯的权力比他大。‘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故明君务力。’……秦始皇听了韩非的劝告,搞了个中央集权制。”
韩非子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毛泽东解释说:“他讲的这个‘气力’,其实就是‘权力’。”因此,韩非子研究出一大堆“法”、“术”、“势”,既有制度、又有权术,还有如何借势、造势,等等。“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就是说,势力大,别人就服从你;力量小,你就要服从别人。历来的政治家都看重权力,历来的阶级斗争也都是要夺取政权。在具体策略层面上,正如毛泽东说过的,一切革命都是要解决政权问题,有了政权就有了一切。为了进行阶级斗争、为了夺取政权,还要同反动派斗勇斗智。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面,还要看这个权力为哪个阶级服务、为一定阶级内部的什么政治目标服务。如果光有权力,路线不正确,也会早晚走上邪路、直至衰败。
秦始皇消灭了六国的奴隶主贵族,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并且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统一度量衡;对外重修长城、抵御匈奴的入侵。所有这些,都对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发展起到了进步作用。然而,强大的秦帝国却在秦始皇去世后,迅速崩溃了。可见,秦帝国虽然统一了中国,也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华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进步政策,但是其内部肯定有诸多矛盾没有解决,秦始皇去世后,这些矛盾就爆发了。古往今来,对于秦帝国强大之后又迅速崩溃的原因,有很多说法。在这里,我们就不做具体分析了。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任何强大的集团,都将随时发生变化,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毛泽东虽像古今所有的政治家一样,一贯注重积累革命力量、注重牢牢掌握革命的领导权,但是他从不迷信权力,也从不迷信实力。在他威望最高的时候,他却在致江青的一封信中说:“事物总是要走向反面的,吹得越高,跌得越重,我是准备跌得粉碎的。那也没有什么要紧,物质不灭,不过粉碎罢了。”由此可见,他充分估计到了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严重性。因此,毛泽东1971年在警告林彪等人时指出:“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党的路线正确就有一切,没有人可以有人,没有枪可以有枪,没有政权可以有政权。路线不正确,有了也可以丢掉。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这里,毛泽东是在劝说林彪一伙不要急于抢班夺权,更应该关心党和国家的政治路线是否正确。假如路线不正确,则会走上邪路,强大的革命力量也会垮掉。
从1978年开始,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1992年时还不满足,又跑到深圳发表所谓的“南方谈话”,叫嚣“主要反左”、“不改革就下台”,提出实行市场经济,最终把党和国家带上了一条什么路呢?不抱偏见地说,就是一条资本主义复辟之路。据说,邓小平生前也说过:“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真不知道,邓小平这些话是当作真话来说的,还是当成客气话来忽悠百姓的。
另外,毛泽东当时还曾敦促林彪等人:“希望你们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逐于智谋”、“争于气力”,只是具体操作层面上的。要论同敌人斗智斗勇,恐怕谁也比不过毛泽东,但毛泽东对革命队伍内部、即使对待犯错误的人,始终恪守“竞于道德”的原则,他与别人从来只有“主义之争”,对人民内部从来只搞“阳谋”。这就是毛泽东,这就是伟人。可是,党内某些人却不是这样。他们为了争夺权力,把对待敌人的“争于气力”、“逐于智谋”也用来对付同志。林彪一伙暂且不说,就拿邓小平举例来说,从文革一开始,毛泽东对邓既有批评、又有分析,从未彻底否定,历来本着宽宏大量的态度,希望他改正错误。但是,邓小平却阳奉阴违,毛泽东在世时表示“永不翻案”,毛泽东病重时便迫不及待、搞右倾翻案风,被毛泽东及时识破;毛泽东逝世后又“彻底否定”了“反修防修、继续革命”的理论。即使在否定毛泽东的时候,邓小平又假惺惺地声称“天安门城楼的毛主席像要继续挂下去”,还煞有介事地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毛泽东生前对邓小平一再挽救、一再留有余地的做法,再看邓小平对毛泽东“前后不一,言行相悖”的嘴脸,以及他在否定毛泽东时又自诩“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实则把毛泽东思想架空的伎俩,就不难看出什么是伟人、什么是小人。
毛泽东生前非常喜欢《资治通鉴》这部历史著作。1954年冬,他曾对历史学家吴晗说:“《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皆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资治通鉴》全书侧重叙述政治军事,而对经济文化方面关注比较少,毛泽东认为:“中国的军事家不一定是政治家,但杰出的政治家大多数是军事家。在中国,尤其是改朝换代的时代,不懂得军事,你那个政治怎么个搞法?政治,特别是关键时刻的政治,往往靠军事实力来说话。没有天下打天下,有了天下守天下。有人给《左传》起了个名字,叫做‘相砍书’,可它比《通鉴》里写战争少多了,没有《通鉴》砍得有意思,《通鉴》是一部大的‘相砍书’。”确实,政治斗争历来是你死我活的,军事斗争更是“兵不厌诈,百战百胜”。所谓“相砍”,就是相互斗争、相互征服。
但是,无论是“你死我活”还是“兵不厌诈”,都是就敌我之间来说的。至于某些人对政治斗争不分阶级性,片面地认为搞政治一概是勾心斗角;至于某些人把用于对付敌人的“逐力”、“斗智”用于内部阴谋夺权,毛泽东早就有针对性地指出:“《通鉴》是一部值得再读的好书。有人说,搞政治,离不开历史知识。还有人说,离不开权术,离不开阴谋。甚至还有人说,搞政治就是捣鬼。我想送给这些人鲁迅先生说的一句话:‘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这一席话,可否赠给邓小平等善于搞阴谋的人呢?
俗话说:“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非正义的权力、实力,即使张狂一时,也终将走向反面。“逐于智谋”、“争于气力”,要看是否为人民所拥护、是否符合历史方向。不要忘记历史伟人毛泽东说过:“代表未来的不是那个看起来可怕的庞然大物,……因为丧失真理、失掉群众的拥护,有名的大人物和大团体,势必会衰亡、会变小变臭,……起初好像孤立的人们,只要他们手里有真理,他们最终总会要胜利,……事物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向它的反对方面转化。”毛泽东历来教导我们,要相信历史。历史之路,跌宕起伏、曲折蜿蜒,但人民终将觉醒,正义不可能永远缺席。当然,毛泽东并非主张单纯遵崇历史规律而无所作为,他曾经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但是,他又曾指出:“无数事实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弱国能够打败强国,小国能够打败大国。……这是一条历史的规律。”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饱汉不知饿汉饥,“假不够用”当慎提!

下一篇:不要攀比毛泽东,否则你会自惭形秽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