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14 07:45:04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辣椒 - 小 + 大
把民间的传统节日升华为革命的传统节日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很多,大的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而这些节日都与封建迷信紧密结合着,为了把民间的传统节日升华为革命的传统节日的任务就历史的落在了无产阶级的肩上。 民间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既然是文化,就还能千篇一律,陈规旧俗,而必须经过改造;改造的更加有生气,更加有活力,既要符合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又要符合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这就要求去掉一些糟粕,把历史中的带有进步性的东西加以升华和改造。这样,传统节日就升华为革命传统节日了。 这里有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节日——端午节。每过端午节的时候,人们都会共同想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屈原。毛主席在1961年写下了一首《七绝 屈原》: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这样,整个端午节文化就被毛主席改造了,升华了,将传统节日革命化了。屈原的对黑暗、对强权的不屈不挠、嫉恶如仇精神,对黑暗、对强权的不同流合污,不妥协的大无畏精神被给予给予了肯定,并且具有极大的、极强的、伟大的革命教育意义。人民群众这样来过节日,一定会开心的,一定会愉快的,一定会在过节日的同时大有进步的。如果将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加以改造,革命化,那么,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一定会日新月异的。传统节日升华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就会随之升华了。我相信,人民群众一定会乐于接受这样的节日的。但不能强制,而要同人民商量。 而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则把传统节日变成消费的节日,用什么所谓的饮食文化、服装文化、酒文化、旅游文化,等等,刺激人们消费,诱导人们不思上进,不思进取,只讲吃喝玩乐,腐蚀人民群众的精神堕落,等等。一方面利于资产阶级剥削人民群众达到闷声发财的目的,一方面利于统治,又一方面是为了腐蚀人民群众的积极向上和反抗精神。 社会主义一定要改变这种精神上的贫困、落后、匮乏的现象,把消费的节日变成生产的节日,变成生产精神产品的节日,贡献给人民群众优质的精神食粮,使人民群众在得到精神产品的同时继而变成物质产品。有了源源不断的优质的精神食粮,就一定能使一代更比一代强。 无产阶级一定要组织人民群众共同来改造自己的节日。改造节日本身是为了改造我们人类自己,不断激励我们前进,不断向人类社会高级阶段前进。 事实充分证明,过节日,无政府,无组织,无纪律,各过各的,是与人民群众不利的。社会主义过节日,无产阶级要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统一起来(不是死板的而是鲜活的)去过节日,使人民群众感受到集体主义的力量,而且无产阶级组织起来的节日要比任何时期都盛大,都丰富,都精彩,都符合人民群众的心愿,都有波澜,都有朝气,都壮观。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的斗争生活。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乐于接受。 人死了,都不免要留下各种思想。你们看,屈原死了,人民群众自发的纪念他的好思想,赞美他的好品德,这说明人民群众是向往光明的,反对黑暗的。人们愿意继承他的好思想,好品德。孔子死了,人民群众就不会自发的纪念他,而是批判他。清明节,人们纪念烈士,纪念毛主席。所以,节日随着时代的发展,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无论什么节日,人民群众都向往光明,厌恶黑暗,希望通过节日,能驱除妖魔、邪恶、贫困、疾病等等。无产阶级一定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的这一心理,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通过节日,反映人民群众的实际斗争生活,使人民群众重新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总而言之一句话,人类一切的节日或文艺活动都反映人民群众同自然、同社会的斗争。因而无产阶级要把人民群众的爱憎、喜恶充分表现出来,不断地加以改造。这样,民间的传统节日就升华为革命的传统节日了。 |
责任编辑: |
下一篇:毛主席时代一直在为人民进行改革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