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8-05 08:05:24 点击: 次 来源:旗帜中流 作者:江宇 - 小 + 大
医改要以人民为中心,而不能以资本为中心 一、鼓励社会办医,首先要明确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鼓励社会资本的投资,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吗?鼓励医疗领域的投资,直接的出发点是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并非所有的投资都能促进经济增长。当前,我国经济下行,一个原因是过去十几年投资增长过快,重工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快速增长,甚至出现投资过剩,所以投资下降了。在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增长不快,社会保障不完善,居民消费能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放宽医疗领域的营利性投资,相当于强化过去那种片面依靠投资的增长方式,资本逐利导致医疗费用进一步上升,扩大内需就更难,这是阻碍经济增长,而不是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个问题,医疗领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当前,医疗领域确实需要资金,但是民间投资和患者真正需要并不一致,反而是有冲突的。具体说,目前大医院、专科治疗、昂贵技术等领域,资源并不缺乏,甚至已经过度发展,逐利性很强。而真正的“短板”是经济效益低、社会效益高的基本服务、适宜技术、普遍服务、预防保健、全科医生,而这些领域,恰恰是利润最低的、甚至是不盈利的、公益性的,需要政府增加投入的。那么,资本会主动投向这些“短板”领域吗? 第三个问题,放宽医疗领域投资,真的能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吗?社会事业的市场化、商业化,恰恰是新自由主义的重要政策主张。大多数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是为了追逐利润、甚至追逐暴利——如果是靠“扩大投融资渠道”来投资,那就更加要逐利不可,否则银行和投资人也不答应。这些资本,不可能增加医疗领域的有效供给,只是把过去为大多数人服务的医生、医院变成为少数人服务。这些资本不是要为医疗领域做贡献,而是要利用医疗领域的优质资源来追逐利润。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鼓励医疗领域扩大投资,客观上就会导致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为资本服务、为逐利服务,会出现优质医疗资源向“金字塔”顶部进一步集中,出现一批“贵族医院”、“高端诊所”。 第四个问题,放宽医疗领域投资,有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吗?目前,我国医疗领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资本在分配中占主要地位,而医生占次要地位。具体表现在,医生技术服务的收入过低,主要是通过仪器检查、药品销售领域的获利反过来补贴医生,一些医生说:我们是在为药厂打工。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放宽医疗领域投资,就会让资本在分配中的话语权更大,医生为资本打工的状况更加强化。 第五个问题,医疗领域投资的监管是太严了、还是太松了?原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俊教授说过,医疗卫生是人命关天的事业,需要最严格的监管。从国际上看,即使是私有制的西方国家,对医疗卫生机构都有严格监管,监管内容包括资源规划、资金性质、经营者的资质、财务情况等等。在美国,也是非营利性医院占主体地位。当前,我国医疗领域尽管也存在审批过滥等问题,但是更主要的是监管力度太弱,曾经发生的“魏则西事件”就暴露了医疗领域监管缺位的问题。 二、目前条件下鼓励医疗投资可能存在的风险 世界各国的教训表明,把经济危机转嫁到社会领域,只会加重危机,而不会缓解危机。对我国来说,鼓励医疗投资,在目前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能力不到位、资本资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风险。 ——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风险。医疗服务很难进行外部和事后监管。如果鼓励投资是为了满足资本盈利的需要,那么在利润驱使下,必然出现违背医疗规律、损害医疗质量的风险。 ——强化医疗行业逐利性、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风险。近年来,全国卫生总费用从2009年的1.7万亿增长到2015年的4.1万亿,6年时间增长2倍多,平均每年增长15.2%。2016年在经济增速下降的情况下,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增长9.7%,利润增长13.9%,医药板块市盈率为35倍,远高于A股平均水平。这是因为群众更爱生病吃药了吗?不是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过度用药、过度医疗所导致的。 ——公立医院私有化、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无论是通过PPP还是混合所有制,目前都缺乏细则。当前,在医疗领域,绝大部分参加PPP和公立医院改制的资本,目标是逐利,我们目前的法制体系、管理能力和意愿,无法让他们做到真正的非营利性,而是“打着非营利的旗号,从事营利性行为”。我国公立医院并不缺资金,鼓励资本进入公立医院,唯一的可能性是资本利用公立医院多年来积累的优质资源谋取超额利润,用公立医院“优质”的科室、人员牟利,这既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 ——资本推动医生多点执业、破坏分级转诊的风险。分级转诊是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确定的医改机制建设第一项的任务。目前,社会资本极力推动医生多点执业,这将干扰分级转诊体系,让医生和患者的无序流动更加严重。有人认为鼓励医生兼职能够促进分级诊疗,这种观点的言下之意是,目前好医生不去基层,是因为政策的限制。事实是这样吗?恰恰相反。现在的政策是完全鼓励医生去基层的,但是由于基层投入、激励措施、编制等方面还不足,所以基层吸引力还不够强。即使在国家大幅投入、各种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好医生都不肯去基层,那么,又有什么理由会相信,让医生跟着“私人资本”自主创业,好医生就会去基层呢? 资本推动医生多点执业的实质,是在暂时无法实现公立医院大面积私有化的情况下,先把公立医院的好医生挖出来,在实质上实现公立医疗资源私有化。 ——投机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制造新的地产泡沫、金融泡沫的风险。还有一种情况,是社会上流动的投机资本,在股市、房市投机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把目光转向医疗领域,目前已经有一些专业的投资并购集团,看上了公立医院改制和鼓励医疗投资的政策。这些投机资本往往没有管理大型医院的经验,也没有办好医院的意愿,只是看中了医院资产的巨大价值,希望把公立医院优质资产(包括品牌、土地)作为投资炒作的标的。一些投机资本利用有关政策,借用“发展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的名义,实质是跑马圈地、搞房地产。这种例子,在许多省份都有。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革命是同“反潮流”连在一起的
下一篇:中国劳动者要对市场化经济说“不”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