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08 07:27:30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三峡人家 - 小 + 大
一场旨在颠覆真理的闹剧:“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四十年前,邓小平为了颠覆毛主席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方向、道路和路线,授意胡耀邦等反毛非毛的“特色干将”搞了个声势浩大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以解放思想(其实就是解放私欲)为突破口,以中国特色画皮“改革开放”为手段,把毛主席的社会主义方向、道路和路线颠覆得面目全非,危机四伏。 翻天覆地的折腾了四十年,按邓小平当年“十个如果”的定论和“真理标准大讨论”的逻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证明:毛主席是对的,“中国特色改革开放”走了邪路,邓小平已经注定成为千古罪人。这个铁定事实地球人都知道。 而今,荒唐透顶的是,“真理标准大讨论”,只对否定毛主席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方向、道路和路线“有效”,而对检验邓小平“中国特色”“改革开放”无效,禁止人民对邓小平的理论和路线说“不!”,不准非议“改革开放”,是何等的专制霸道! 本来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首先提出并正确解决的认识论问题,尔后又经过列宁特别是经过毛主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水平而言,邓小平们根本没有能力来讨论这一重大问题。毛主席的《实践论》才是最光辉的代表作。他的中心观点就是:“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他还引用斯大林的话说:“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理论为指导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一方面他阐明了实践对真理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二是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同时也阐明了真理对于实践的两个反作用,一是指导实践,克服实践的盲目性;二是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发挥真理改造世界的能动作用。 而邓小平们只承认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而否认真理对于实践的反作用,这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而是实用主义或经验主义了。我们来看看大讨论的具体过程和内容吧。 1978年5月9日,中央党校理论刊物《理论动态》刊登了经胡耀邦审定的历时七个月十易其稿的胡福明大毒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接着《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全国大多数省市报刊先后予以了转载,于是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否定“两个凡是”进而否定马列毛主义的反革命逆流,为复辟资本主义提供理论依据和大造反革命舆论。 胡文反动而露骨的是第四部分,标题是:“任何理论都要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先不说这一部分的具体内容,单单谈谈这个标题。从原则上讲并无大错,但是一联系他们当时的动机和目的就知道这是一个十分阴险的诡计。 首先,请注意他把文章总题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的“真理”偷换成了“理论”,这就由“真理标准”的讨论转换成了对“理论标准”的讨论。他要把马列毛主义只当作理论而不是当作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来对待,这样马列毛主义特别是毛主席继续革命理论,都统统纳入了“不断地接受检验”的范围。而他们的所谓“不断”地实践检验只不过就是走资派们的主观感受,他们要以“实践标准”的化身自居来评判一切理论了,这就为“修正”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毛主席继续革命理论打开了缺口。这就是他们的邪恶用心所在! 如果他们这里的“理论”就是指的“真理”,那就更荒唐了。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理论才叫真理,真理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客观规律的主观反映,它不因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改变,更不会因后人的不同实践而改变。 例如,日心说,是经过实践检验并付出流血牺牲代价的正确的理论即真理,它是不怕实践再检验的,因此再检验也不过是再一次证明它的正确性。难道还能用“不断地实践”把它检验成谬误?难道前人的检验都不能作数,不经过后人“不断”地检验就不能说它是真理?这样“不断”地无穷尽地检验下去,那世界上何时才有真理存在呢?一味地强调“不断”检验,只能说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想推翻日心说,想用自己的错误实践结论来推翻前人的正确结论而把它否定掉。 又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对于这一英明论断如何进行“不断”地实践检验?难道能用“不断”的实践检验出马克思恩格斯“消灭私有制”的论断错了,只有私有化才是对的么?而事实证明他们正是这样作的,这也是它的混张和反动所在。 还如,对于1976年天安门“四.五事件”毛主席说:“一、首都,二、天安门,三、烧、打,性质变了。”这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作出的正确定性,于是对邓小平作出了“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处分决定。对此如何进行“不断”的实践检验?本来就是邓小平操纵的反对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反革命事件,这由后来的杨尚昆回忆录进一步得到证明。而邓小平们把它“检验”成了“革命行动”,并否定原中央的决定,自己为自己平了反。这明明就是自己为自己翻案嘛!这究竟是实践的“不断”检验还是死不改悔的邓小平们的反攻倒算呢? 所谓“不断”地接受实践检验,其狼子野心不过是借以“实践检验”的名义来“不断”地否定马列毛主义的真理性,“不断”地否定马列毛主义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反之就是他们要用复辟资本主义的实践“不断”地“修正”马克思主义和“不断”地背叛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不正是证明了这一点吗?他们的所谓“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等等不正是这样作的吗?看来“不断”地“修正”和背叛马克思主义是一切修正主义者不变的反动本性。 “不断”地接受实践检验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请问邓小平理论和路线的形成,从1978年到1992年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理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止,仅仅14年就“创造”了一个所谓的“理论”,它是经过“不断”地实践检验的吗?实践“不断”地证明它是正确的吗?这么短的时间形成的这个所谓“邓小平理论”实践并没有证明它正确,相反“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早已“不断”证明邓小平理论和路线是错的。他们为什么还要挥舞“不争论”、不得“妄议中央”的大棒对正义的呼声进行封杀呢?而且为什么还发誓赌咒“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呢?这究竟是“不断”地接受实践检验还是一贯地顽固不化呢? 现在为什么不再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了,并用这一标准对邓小平理论和路线来一次真正的大检验呢?原因就是他们根本不是要用“不断”的实践来检验真理,而是要把“实践检验”当作一块敲门砖,敲开了否定马列毛主义进而复辟资本主义的大门,达到敲门的目的,他们就再也不需要了。也就是说他们的目的就是要颠覆真理,让他们的修正主义谬论大行其道,而绝不会用“不断”地实践检验来否定修正主义的。所以,这也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只不过是邓小平们否定马克思主义真理并复辟资本主义的一个阴谋诡计而已。 当时具体针对的是“两个凡是”。而“两个凡是”总体来讲就是要坚定不移的按毛泽东思想办事,从方向、路线上讲是完全正确的,无可厚非。问题是这样做邓小平就不能为自己翻案了,就不能重做复辟资本主义的美梦了,所以他要坚决反对。最直接的原因是要否定毛主席晚年对邓小平的一系列深刻而尖锐的批判,把这些都“检验”成毛泽东的错误。 邓说:“‘两个凡’是不行。按照‘两个凡是’,就说不通为我平反的问题,也说不通肯定1976年广大群众在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合乎情理’的问题。”从逻辑上讲邓小平的话是对的。本来华国锋就不应该无原则地把邓小平解放出来,不能无原则地推翻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作出的关于“天安门事件”的正确决定,自己首先破坏了“两个凡是”,放虎归山了。而邓小平得势以后抓住他的错误倒打一耙,并以说不通“为我平反的问题,也说不通肯定1976年广大群众在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合乎情理’的问题”为由推翻“两个凡是”进而打倒了华国锋。华国锋只能是打掉牙往肚里吞。这就表明邓小平没有一点作人的底线,谁错误地把他解放出来他就要以怨报德把谁打倒,这是一个现代版的农夫和蛇的故事。华国锋的悲剧在于颠倒敌我,打倒四人杰而解放邓小平。而邓小平的目的不仅是要突破“两个凡是”打倒华国锋,而是要全面否定马列毛主义。 有人说这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也不完全错。因为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思想是有阶级性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解放还是不解放思想,而在于解放哪个阶级的思想。对一个阶级的思想解放就必然是对另一个阶级的思想封禁。而DXP们要解放的究竟是哪个阶级的思想呢?事实已经证明他们要解放的是封资修思想。 过去中国革命是在马列毛主义的指导下前进的,马列主义的基原理和原则是既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也是中国革命巩固胜利的法宝,这些原理和原则是不能改变的。而邓小平们认为这是思想“僵化”,要突破,要解放。那就是要“突破”马列毛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解放”到修正主义的思想上来。所以,他们要“突破”的并不是真正的“僵化”思想,而是必须坚持的马列毛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他们要“解放”的并不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而是一切剥削阶级的反动思想。只有这样的“突破”和“解放”,他们才能够顺利进行资本主义复辟。 而这样作就必然带来中国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和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的泛滥,把中国推入了亡党亡国的泥坑。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实践反过来履行自己“检验真理”的职责了,对他们的检验结论是: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是一次对马列毛主义真理的大“突破”大颠覆运动,是一次让封资修思想沉渣泛起的大“解放”大反攻运动,是一场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舆论大造势大教唆运动,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大背叛大犯罪运动。 面对中国复辟资本主义的铁的事实,面对中国亡党亡国的空前危机,一些人还在主观唯心地吹捧邓小平,把邓小平打着红旗反红旗的阴谋诡计当作功劳去颂扬,还把所谓“DXP理论”同马列毛主义相提并论,这种人不是白痴就是不可救药了。 现在实践已经对DXP理论检验过了,结论也已经有了,人民都知道了,还硬着头皮坚持邓氏路线,那就是站到人民的对立面了,一切反人民的人都是没有好下场的,这是早就有的历史的定论。 (2019.5.27.初稿,2019.11.4.应网友要求修改重发) |
责任编辑: |
下一篇:重读《最高指示》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