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29 10:51:51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若连提毛主席的勇气都没,还奢谈什么文化自信?! 有机会听一位教授的关于文化自信的讲座。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了实现独立解放而经历的峥嵘岁月。 没有毛泽东主席——没有他的形象,也没有他的声音,没有井冈山,没有开国大典,也没有他在书房里接见尼克松——总之,似乎近现代中国史上,不存在这么一个人。 虽然这样讲述历史的方式,在这些年并非完全意外,但心还是一沉,涌起几分不快。 近年来,这位教授一直在做重建中国文化自信的工作,我对他是非常尊敬的。但是,这段视频,还是让我无意中窥到了自信中的不自信。 毛泽东主席,是现代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极其巨大的存在。谈论文化自信而回避毛泽东主席,就像谈论欧亚大陆的地形却不谈论青藏高原和珠穆朗玛峰那样,不是很奇怪吗? 要知道,对至关重要的问题,回避、躲闪都是不自信的表现,用不自信的方式宣传自信,又怎么能够让人真的相信你是真的自信呢? 回避毛泽东主席,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文化认同能不能建立;而文化认同,则是要回答“我们是谁?”的问题。 自古以来,华夏民族的自我认同就是一种文化认同,并不特别重视血统或肤色。一般来说,认同华夏文化,则为“中国”,反之则是“蛮夷”。 对于中国人来说,如果没有文化自信,则文化认同就会出现严重问题;如果没有文化认同,就会成为精神上的流浪儿,就会出现精美、精日以及各种“精”,就会把蹂躏视为享受,把失败视为胜利,把主动做奴隶视为人生最大追求,把胯下之辱视为无上荣耀…… 所以,必须重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现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只能从认同毛泽东主席开始,舍此任何看起来走捷径、讨巧的办法,都不过是行百里者半九十。 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如果从思想史的角度做一个粗疏的梳理,则中国文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春秋战国,这是中国哲学史最发达的时期,百家争鸣为中国的文化奠定了数千年的的基础。 第二个时期从东汉年间佛教传入中国,到禅宗出现完成了中国化,佛教和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前后花费了数百年时间。佛教的传入对本土文化构成了巨大的危机,但在吸收整合之后,也使中国文化变得空前丰富多彩起来,并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第三个时期,则是近代中国被强行纳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这种威胁不仅是船坚炮利,而且还是一种异质的,似乎是更加优越的新文明对陈旧的、行将就木的旧文明的威胁。 应对这次冲击,产生的最主要的思想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一方面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之中,是中国文化持续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它又超越了中国文化的固有框架,吸收了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内的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把中国文化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具有世界性和普世性,是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如果把毛泽东思想从现代中国文化中移走,那么中国就会变成一块文化洼地,中国文化就只是世界范围内的“地方性知识”,就完全不能抵御西方文化的冲击。这一点,已经被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所反复证明。 毛泽东思想为什么伟大?为什么毛泽东思想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中华民族的又是全人类的? 简言之,毛泽东思想兼具了传统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优点,第一次赋予了重视世俗理性的中国文化以超越性特征。 毛泽东思想既重视现实,也关注未来,既重视解释世界,也重视改造世界。毛泽东思想的出现,不仅解除了中国文化所遭遇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危机,还赋予它充沛蓬勃的生命力。 在毛泽东时代,中国是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高地,是文化和文明的输出者,自资本主义产生后,500年来中国第一次在人类探索理想社会的努力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就“国家性格”而言,最具有现代国家的特征,而毛泽东时代之前或之后的中国,则更具有传统中国的特征,信奉的是“吃亏是福”,“能忍自安”。 由于毛泽东的巨大存在,谈论文化自信时回避毛泽东主席,就会令任何一个有基本思考能力听众陷入困惑: 如果毛泽东思想与业绩能够证明中国文化的优越,那为什么对他避而不谈呢? 如果他是一个“错误”因而需要回避的话,那么我们的文化又怎么可能是优越的呢? 这个悖论,将摧毁一切关于文化自信的夸夸其谈!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从“莫谈国事”说起 ——兼论毛主席的“人民民主”思想
下一篇:无敌法宝毛泽东思想!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