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毛主席时代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毛主席时代 > 文章

我看到的反右斗争

时间:2018-12-24 18:25:40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我看到的反右斗争


解放前,我的父亲是国民党“中央社”的内勤记者,母亲是小学教师。

       1948年底,北京解放后,父母和绝大多数国统区的公教人员一样,都被人民政府“原封不动”地留用了。因此,新中国的公教系统里的大多数人的基层公教人员都是“留用人员”。解放前后,我自己就是在北京市四区中心小学一直读到1951年小学毕业。解放后“四区中心”也是只换了校领导班子,老师一个都没换,还是国统时期的原班人马。

       应该说,“留用人员”里大多数是“不问政治”只为糊口的政治逍遥派(我的父母就属于这类人)。其次就是共产党的地下党员和民主党派成员。再有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少数人。

       由于父母都是“留用人员”,他们当然会和其他“留用人员”多有来往。因此我就间或听到一些“留用人员”对共产党的“牢骚话”、讽刺话。如:共产党是山沟里来的“土包子”,顶头上司是不懂业务的“白帽子”,......不一而足。

       可以想见,从1948年底解放,到1956年毛主席共产党发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运动,也就是短短的七年。“留用人员”的思想有了不小的进步,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还是大有人在的。

        毛主席共产党一片好心发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运动,却被这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看作是“共产党示弱了。”他们的政治代表正是在解放前几十年一直游离于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第三势力”,如章伯钧、罗隆基等“大人物”。他们狂妄地叫嚣:“外行不该领导内行”,“外行应该让位给内行”。他们要搞“政治设计院”,和共产党“轮流坐庄”......。一些共产党员也丧失无产阶级立场,为这些“第三势力”助威敲边鼓。——这就是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来由。

        这些客观事实,确切地说明,资产阶级右派分子是客观存在。绝不是被别人扣上的“大帽子”。更不是“欲之加罪”!那个以“右派分子”自豪的茅于轼,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茅于轼发表的为今人所震惊的右派言论,就是最鲜活的证明。

        好生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运动就这样被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种的“毒草”放的“毒箭”给破坏掉了。毛主席共产党为了保卫红色政权,才不得不发动“反右斗争”。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一张特殊的大字报

下一篇:我和孙女参加工作的不同经历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