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11 11:59:40 点击: 次 来源:与归随笔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这也太丢浙江的脸了 我早已戒了相声小品,只看新闻。我看到一条新闻,看得我目瞪口呆,热血澎湃。 这件事情发生在浙江杭州。是的,你没看错。 据报道,“4个菜7万元”的天价餐费,来由是7名工人去公司讨薪,但未见到老板,于是7人索性就在公司食堂吃了一顿饭。 7个人吃了4个菜,外加几碗米饭,却被老板要求收取每人1万元的餐费。平均每个菜近两万元…… 那么,这些工人到底吃了什么呢? 工人徐先生称,就是一顿很简单的工作餐,7个人吃了一个青菜、一个带鱼、一个竹笋以及另一个不知道名字的菜。 而他们之所以在食堂吃饭,是因为但是等了一上午,老板都没出现,看到其他人都去吃饭了,所以便跟着一起吃饭,食堂阿姨也并未阻拦。当时还跟老板沟通了一下,如果需要扣钱,比正常价格多一些也可以。 可以说,他们已经想到了老板会不要脸,但是没想到会如此不要脸。 而且,当讨论到讨薪的问题时,老板的真实嘴脸彻底撕了下来: 报道称,该老板在7人面前表示,如果接受每人1万块钱的餐费,就在协议上签字,工资会立马结清。如果不接受,工资只能慢慢协调了,现在没那么多钱。 听听这话,翻译一下就是:我就耍流氓了,你们怎么滴? 可以说,在扫黑除恶的当下,黑社会都不敢这么嚣张。 你发现没有,按照这位老板的逻辑,公司有没有钱是根据员工签不签协议决定的。他有能力“立马结清”,也有能力“慢慢协调”,只不过看他心情罢了。 这是摆明了耍赖。 这就让与归君有种看相声小品的感觉。当然,现在的相声小品,远远没有以前那么精彩了,更无法和现实场景比。 我建议这家公司的员工,以后都点外卖,不要到公司食堂吃饭了。然后按一顿一万、一天三万算,找老板要这份餐饮补贴。 对了,那七位讨薪者,也干脆先别急着要工资了,不妨算算之前工作时,有多少次没有在食堂吃饭,然后找老板退餐费,一顿就按老板说的一万算。本着人道主义,还可以打八折。 熟悉与归君的都知道,我一直都比较关注浙江的发展,之前还写过文章夸浙江做的一些比较好的工作。但是今天看完这个新闻,我表示有点被打脸的感觉。 近年来,浙江在很多方面,尤其是社会治理和人文环境方面,都维持着一个相对较好的形象。尤其是这两年,浙江在吸引人才方面,展现了前所未有的魅力。 据2020年的数据,浙江11个市全部实现人才净流入,杭州、宁波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分别居全国第1、第2位,全省新引进大学生96万人,比上年增长88.9%。 今年春节,浙江杭州、义乌等地,还曾以“就地过年补贴”迅速到账,赢得一片点赞声和羡慕声。 俗话说,上有公堂,下有沪杭。长三角、珠三角,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我国现代文明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的上限。 这样的事情爆出来,无异于狠狠地羞辱了浙江的就业形象,是对浙江此前积攒的好感的一次严重败坏。 对于这样的害群之马,必须严肃查处,以儆效尤。否则,它伤害的,就不仅仅是那几个讨薪的员工,而是杭州乃至浙江的法治形象。 欠薪三年,公司还在照常经营,小食堂还红火,本身就是一个奇葩现象;反讹被欠薪的员工“7万”,简直是奇上加奇,葩上开花。 法律应该首先保护被欠薪者的权利。在欠薪者明明有能力结算,却推脱拒绝的情况下,应有严厉的规制措施。 无论怎么说,只要欠薪是存在的事实,讨薪者的一些无奈之举,都只不过是欠薪的“次生灾害”。 近年来,讨薪难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顽疾。前不久,“恶意讨薪”还曾火爆一时。与归君曾写过《“恶意讨薪”系旧词》,分析过“恶意讨薪”形成的原因和症结。 “恶意讨薪”从何而来?不就是因为正常的讨薪渠道不健全、不通畅、不给力,才让一些人铤而走险、怒向极端吗? 更何况,这七位工人,三年来一直好说好商量,所谓“出格”也就是吃了顿饭而已。 希望看到后续的处理。不只是“4个菜7万”,还有“讨薪3年而不得”。这些数字本身,就意味着野蛮、落后和荒诞。 |
责任编辑: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