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18 10:40:29 点击: 次 来源:鱼眼观察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挥舞着键盘,到处砍杀……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我们常常听到这句话。它可以用来指导人生奋斗、公司管理,其实这个道理也可以应用到社会发展上。
对一个社会来讲,GDP增长、人均寿命延长、犯罪率下降都属于战术目标。但一个社会如果只有战术目标没有战略目标是非常可悲的。 什么是一个社会的战略目标?让人们拥有美好的生活。 问题在于,什么是美好的生活? 美团公司有句口号,“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吃得更好还好理解,虽然严格追究的话也会吵成一片,比如肉食热爱者和极端动物保护主义者会有冲突。生活更好就更复杂了。 比如说,该不该禁酒禁烟?烟酒都会损伤身体,但也都能给人带来快乐。一个更漫长但是更少快乐的人生,真的好于一个更短暂但有更多快乐的人生吗? 概括一点说,人该不该有合法伤害自己身体的权利? 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否则人就成了养殖场的猪马牛羊。如果延长生命沦为生命的唯一目的,那么生命本身的价值何在? 我知道很多人不能同意我的观点,他们认为健康、自律的生活才是负责任的生活,他们认为,但凡出现一种能够延长寿命的技术手段、管理模式,都应该不惜代价进行全社会推广。 那么下一个问题是,当不同人群对美好生活的定义出现分歧时,应该以谁的定义为准?我们通常默认“以官方标准为标准”,但体制本身不具备对美好生活的思考与理解能力,体制的努力方向反映的常常是民意河流的一小截。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退一步取得共识:我们都应该拥有自行定义美好生活的权利? 讨论当然还没有结束。我们没有办法一个人生活。几乎所有生活方式,都会产生外部性。2019年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62763人,我们可不可以说“你买车花的每一笔钱,都转化成了杀人的凶器”? 罗素说过“参差多态是幸福之源”,我本能地赞同这句话,但也知道它欠缺精度和说服力,它更像先验的断语。而当前的舆论风向显然已经走到了这句话的反面,人们挥舞着键盘,到处砍杀不同的生活方式、审美取向。对美好生活的想象,正在快速趋于单一化。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法度只能制其身,而不能约其心
下一篇:惊了!还有这么折腾农民的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