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10 19:31:02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言论不可能三角:你说服不了任何人 一、引——真理已死? 尼采说:上帝已死。 他以临终的慧眼看透了基督信仰的崩溃。没有灵魂力量的支撑,欲望支配着那些手握武器的族群。 然后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接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个自命“万物灵长”的种类,毫无意义的相互屠戳。 面对几千万生命的逝去,所有的哲学家才想起尼采的话:上帝死了。 今天呢,真理已死吗? 如今的互联网,从短视频到短文字再到长文章,从微博、抖音到up主到留言,到处是编造、狂热、双标。任何一个讲道理的人,最终都会输得很惨。这个时代,已经失去对智者的任何尊重。 圣徒劝查拉图斯特拉不要到人群中去,不要把智慧的火把传递给他们,因为群众不能接受真理,他们只会怀疑和迫害智者。因此告诫查拉图斯特拉“不要到人群里去,待在森林里吧!” …… 好吧,马上有人会反驳:你是什么东西,把自己当智者? 作者:我没有把自己当智者,是说要听从智者的话。 反驳者:你先告诉我什么是智者?这个世界有吗? 好吧,你赢了! 二、舆论圈的三分天下 言论圈主要集中在互联网,能打字尽量不说话吧。新闻舆论圈三分天下,随着老三国论坛(贴吧、天涯、BBS)、博客、门户网站在移动触屏的打击下的衰落,新三国崛起。 新的舆论圈版图,抓住了最关键的传播秘诀:短、平、快,直指人心。 No.1 抖音为王 抖音已成为普罗大众日常娱乐、获取新闻信息的最短视频平台,15秒短视频截取最精彩的片段,吸引了大量中下层碎片时间。 面对抖音的快速崛起,微博和公号已经变成了老二老三。 No.2 微博老树开新花 在活跃度上,微博以短文字+短视频+开放式评论结合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社会劲爆话题,它是传播速度最快的互联网产品。 然后,由于讲逻辑的思想型用户被驱赶,很多人将微博视为“猪圈”。 今天,微博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举报把大量长期发出理性声音的人,消灭的干干净净,现在很多人只敢点赞,不敢评论。 把罗翔逼得离开微博,你们又赢了。 No.3 公众号的最后一战 微信公众号对纸媒的降维打击,似乎正发生在自己身上,有渐渐重演当年纸媒的趋势。 抖音的短视频、微博的短文字,似乎都以快速传播、阅读成本低、开放评论的优势吸引眼球,而微信公众号的优势是深度长文,但是读者群越来越缩小到社会精英。 尽管以后长文字需求始终存在,面对短视频的诱惑,还能坚持看长文章的人,毕竟是社会少数,垫底的。 长期演化来看,抖音代表的短视频、微博代表的短文字、公众号代表的长文章将会各自分化,占据自己的用户群。 五毒就在三分天下的格局中,像流寇一样到处祸害,劣币驱逐良币。 三、网络最嗨群体:杠精 网络上最嗨的群体是杠精,这是属于他们最幸福的乐园。 吵架的过程就是他们追求的终极目的,真理屁也不是,所以,你一定躲不开迎面而来的杠精。 吃瓜群众和围观群众,比起互联网五毒,早已算优秀的、守规矩的旁观者。 只是吃个瓜,只是围个观,与人无尤,人畜无害。 No.1 杠精抬杠 杠精抬杠的第一步,是在时间有限的网络交流上,不断地追究细节的可靠性,一场基于常识的讨论,逼成了学术讨论。 第二步,杠精绝对不会自己提供细节,只扮演提问者,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杠精看上去好像是谦虚的提问者、学习者,很快,杠精通过胡搅蛮缠式的提问把整个讨论引入到莫名其妙的细节中去。 解读: 1、杠精甲对发言人乙抬杠,乙如果认输,前一期发言不仅白费,还被杠精甲涮了一道,收益矩阵为(5,-5);收益矩阵由两个数字用括号组成,例如5为杠精甲的收益,-5为发言乙的收益。 2、乙不认输,甲拒绝停止抬杠,继续抬杠第二次,乙如果认输,前两期发言不仅白费,还被杠精甲涮了两道,收益矩阵为(10,-10); 3、乙不认输,甲拒绝停止抬杠,继续抬杠第三次,乙如果认输,前三期发言不仅白费,还被杠精甲涮了三道,收益矩阵为(15,-15); ...... 乙认识到,无限博弈下去,自己会输得一塌糊涂,因为杠精有的是时间精力。 于是乙及时止损,立刻停止发言,并且发誓,以后遇到杠精,第一次抬杠时就立即闭上自己的嘴。 杠精以极为低廉的成本,通过抬杠自己学到了很多细节,而且把提出观点的人逼到浩如烟海的细节中去。 因为没人能够免费地、无穷无尽地在细节上消耗自己的时间。 杠精一开始就不打算接受任何观点,只想在随机的网络交流中通过极大消耗时间精力的细节追问把对方逼走,获取最终胜利。 应对方案:对付杠精,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立刻停止话题,才能及时止损。 四、不要试图说服以下这些人 杠精最磨人,其余四类人各有各的特色。 No.1 “短逻辑”者的起哄 “短逻辑者”还有另一个名字,但这样非常不尊重,“短逻辑者”经常像杠精那样抓不住重点,不分是非、不分对错、更不分轻重缓急,明明网上随处都有的信息,偏偏喜欢追问,能把我们逼疯。 杠精周围,聚集着大量“短逻辑”者,“短逻辑”者不自觉地模仿杠精的行为,以为杠精是智者。“短逻辑”者在杠精的挑唆下围观、起哄、提问。 “短逻辑”者是不自觉这么做,因为他们没有办法进行线性思考,没有逻辑思维,而杠精是故意的。 应对方案:面对傻子,准备好几个链接和电子文档,一出现马上甩过去建议他们去看资料,中止辩论。而杠精是绝对不会去看资料的,他们就是来消耗时间的。 No.2 喷子的“情绪发泄” 顾名思义,喷子不是来辩论的,而是喷射各种词语,给人盖帽子,发泄情绪的。 喷子不会和你讲道理,不会和你摆事实,更不会讲逻辑。 如果说杠精还是两者的互动的话,那么喷子就是单方面的“情绪扫射”,他可能根本没有看清楚你的观点,也懒得去理解别人的观点。 喷子很多时候会成为“猪队友”,因为他根本不愿意去读懂别人的话。 应对方案:遇到喷子,立马停止对话,否则自己的情绪将迅速恶化。前提是,你首先能迅速识别喷子。 No.4 窜子诡辩 窜子之所以叫窜子,就是在各种概念丛中窜来窜去,无法聚焦讨论点,无法对话,只有个人思想的倾泻,但是,这是满天飞雨而非飞流直下。 窜子是杠精和喷子的合体: ① 与杠精类似,窜子喜欢胡搅蛮缠; ② 但窜子不会像杠精那样只提问不回答,窜子喜欢旁征博引,自己主动显摆各种观点,与喷子类似; ③ 但窜子并不会像喷子那样低端骂人,而是用旁征博引来的概念装点自己。 应对方案:如果你甩出数个链接一套资料,未必能唬得住见多识广的窜子; ① 尝试发送外文材料; ② 用高大上的头衔压窜子一头; ③ 找出窜子引用的学者、数据被严密分析批评的文章甩过去。 以上这些方案显然不适合普罗大众,大多数情况下,把窜子交给比窜子更广博更专业的人去对付,我们吃瓜即可。 No.5 无能的举报者 遇见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就举报,已成风气。 因为价值观的不同进行举报的人,往往是自感无能的人,他们不知道怎么应对这些自己不喜欢不赞同的观点,心里难忍,非得除之而后快。 应对方案:惹不起躲得起,取关拉黑,保持沉默不玩了。 好吧,那就缩回微信群里,和朋友们聊天,这总可以了吧。 五、微信群的内卷 很遗憾,微信群中他们同样存在,同样不少。 久而久之,讲规矩的人也不愿意开口说话了,沉默的沉默,退群的退群。 越讲道理的人越变得不再愿意说话,越不讲逻辑的人越以为自己获得了真理而讲更多的话。 No.1 信息茧房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相似的人总是会聚集在一起。 人与人一旦相似,就没有了差异,没有了互相刺激、互相争论、互相学习的动力,每天在微信群里发送的都是大家早就知道的东西,于是微信群渐渐地就没有声音,慢慢地变成僵尸群。 解读: 1、假如群友A先发消息,自己发消息收益并不高,因为消耗了时间成本,而群友B 做旁观者却能围观吃瓜,有趣的消息就看一下,没有就算了,不用为群的活跃费心费力。收益矩阵是(1,2); 2、同理,假如群友B先发消息,则收益矩阵是(2,1); 3、如果A和B同时发消息,由于消息观点类似,双方都感到有点浪费,收益矩阵是(1,1); 4、群友A和B就想,不如干脆等别人如C来发消息,收益矩阵是(2,2); 5、最终博弈的纳什均衡就是所有人保持沉默,变成僵尸群。 No.2 排异反应 这个时候,群主很痛苦,群主一个人时间不够,又希望群能活跃起来,就必须采取新策略:拉新人进来,补充差异性。 新人带来了新问题、新观点,群暂时活跃一下,但是很快新人变旧人,要么潜水不说话,要么受不了群的同质化、僵化干脆退群。 于是微信群重回僵尸状态。 解读: 1、新成员发表差异化观点,老成员不喜欢,但是出于礼貌保持沉默,新成员看到没有人回应,感到无趣,收益矩阵是(-1,0); 2、新成员发表差异化观点,老成员不喜欢,公开反对,新成员与其辩论,谁也说服不了谁,双方均感到无趣,收益矩阵是(-2,-2); 3、于是新成员退群,不管老成员如何,双方各自解脱,收益矩阵是(0,1) 微信群就这样走向热寂,变成僵尸。大家又不得不回到抖音、微博上。 六、精神产品的供给需求不平衡 抖音和微博能占据舆论圈的老大老二位置,有客观背景。 在任何时代和国家,舆论圈都有自己的特点。舆论圈也是市场,有生产者,有消费者,成本和收益的价值规律约束各方行为。 No.1 消费者角度 ① 长篇大论永远不讨多数人喜欢:花时间花精力,还要克服自己原有的旧观念不断承认自己的错误。市场规模小。 ② 短平快的情绪煽动永远讨多数人喜欢,因为看这些东西时间短,情绪调动符合每个人不断自我肯定“我(们)很聪明、很善良、很伟大”的潜意识。市场规模大。 在消费精神和思想产品时,消费者其实呈现二八分布: 世界上愿意不断承认自己的错误,保持开放的心态,终身学习的人,不超过2成; 大部分人得过且过,年轻时有了某种观念,以后很难改变,心态封闭,不愿意承认自己错误,恐怕超过8成。 消费者既然有这样的二八分布,市场上占主流的言论大概率是短平快情绪煽动。 这不是国内独有的现象,世界主流舆论平台Facebook、Twitter、YouTube也是如此。 No.2 生产者角度 言论就像一切产品一样,因为时间成本约束和人才资源稀缺,有不可能三角: ① 小说故事做到有趣深刻,就得放弃真实; ② 评论科研做到深刻真实,就得放弃有趣; ③ 段子短文做到有趣真实,就得放弃深刻。 即使有极少人能稍稍克服上面的不可能三角,也会面临下一个不可能三角。 有趣深刻真实的言论,永远是稀缺的。 七、言论不可能三角 由于舆论市场的消费结构遵循二八定律,生产结构遵循创意稀缺原理,舆论圈形成了一个更大的不可能三角。 No.1 言论不可能三角 解读: ① 精英观点+完全自由竞争=民众不接受 精英的高质量观点在完全自由竞争的思想言论市场上,根本不可能被绝大部分人知晓,更别提接受了。 大范围开放式辩论,讲道理的人数远少于不讲道理的,叫嚣、声音大的人慢慢在博弈中赢了。无规则讨论必然是人数多的群体占上风。 ② 精英观点+民众接受=禁止言论自由 为了把精英观点强迫灌输给大多数人,就得禁止自由讨论,精英立场变成手握权力的官方观点。 但是,长期来看,封闭、垄断的思想市场迟早危急官方自身思想的更新换代,官方思想逐渐僵化甚至愚蠢,某些封闭国家如此。 ③ 绝对自由讨论+民众接受=情绪化观点占主流 在绝对自由讨论下,情绪化的叫嚣永远能赢得多数人的欢呼。 短视频、短文字门槛低,大量不学无术的人也可以发表观点,只要够吸引眼球,刺激情绪,就能迅速传播。 门槛降低是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结果,给很多优秀人才提供了发言机会,功不可没。但是在迅猛扩张中,没有完善规则,野蛮生长的短视频、短文字舆论圈逆淘汰,劣币驱逐良币。 No.2 完全说服不可能性定理 言论不可能三角背后,是一个更大的“完全说服不可能性定理”: ① 你永远无法同时说服所有人,总有人和你观点不一致; ② 你永远无法完全说服一个人,他总会留一部分保留意见,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从正面理解定理,就是编造的谎言多么复杂,总会有人去寻找真相。 从反面理解定理,就是无论真相多么简单,总有人不相信;无论谎言多么荒谬,都会有人去相信。 最厉害的骗子,能骗得了多数人,也骗不了所有人;骗得了一时,也骗不了一世。 最优秀的演员,也不可能让所有人沉浸于他的表演中。 最伟大的销售,也不可能把产品卖给所有人。 争议永远存在,不能完全消除。 这到底是人类的悲哀,还是世界的残酷?是人性的堕落,还是道德的沦丧? 既然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争议,那就退而求其次。 八、舆论环境的二律背反 舆论圈已经形成了舆论讨论的二律背反: No.1 正题:大范围开放不设任何限制 绝对的开放式争论,随意举报的权利,互联网日渐混乱失序,只剩下杠精们喜欢的观点存在。 No.2 反题:小圈子封闭导致同质内卷 人群只要变成小圈子,拒绝差异互动,慢慢就会在彼此相似中沉寂下来。微信群和很多论坛都是如此。 互联网时代,我们经常在两个极端之间选择,似乎没有中间状态,这是一件非常无奈的事。 No.3 合题:好的辩论既有差异又有规则 差异产生活力,规则避免意气之争。持续的高质量辩论越来越少了。 如何面对这个二律背反?如何缓解不可能三角?如何避免微信群内卷? 不妨退两步: 1、不仅不要求所有人接受精英观点; 2、也不要求大多数人接受精英观点; 3、只需各行各业的关键决策人、带头人能够接受经过高质量辩论博弈得出的观点。 言论不可能三角虽然无法超越,但是将其抑制住不至于损害社会进步,还是可以做到的。 很多繁荣社会,大部分人仍然是情绪化的,但是高质量讨论能够不受干扰进行,事后不必担心被举报或报复,然后传播给社会各行各业的领袖,虽然始终只有少量人接受,却能持续促进社会进步。 然而目前国内舆论环境根本无法满足这个底线要求。因为任何高质量的讨论、博弈不是被中途打断、举报,就是被事后拉清单。 我们需要合情合理的规则。 舆论市场中设立规则,不是禁止自由讨论,而是给不同群体的自由讨论都保留空间。 就像真实世界的产品市场有法治一样,言论市场也有规则,仍然是开放系统。 言论市场的博弈规则到底应该如何?比方说: 1、举报受理门槛是不是应该提高; 2、恶意行为的用户是不是要实施负面打分机制; 3、长期抬杠、恶意举报的人会有留言限制或者其它功能限制; 4、假账号、水军问题要不要从重禁止,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 这个时候,我们特别需要研究博弈、讲规则的博弈如何实现? 博弈策略是要进行计算的,需要清晰的逻辑思辨,这是一个人讲道理的最好训练。 如何强化这方面的思考力,可以参考一档非常有水准的节目:《决胜 21 天》。 这是百度APP出品的全国首档实境博弈实验节目,10月26日东方卫视首播,线上平台百度APP独家播放。 节目邀请11位参与者,在封闭的空间合宿,同时进行一场21天的大型博弈。他们将面对最能代表现实社会困境20个博弈模型任务,展现决策的智慧。 参与者想要获胜,必须要平衡个人和集体利益,寻求博弈任务的最优解,并在投票中淘汰对手。 通过竞争与合作,完成所有挑战的人,最终将赢得神秘大奖。 节目将实境真人互动和博弈理论模型相结合,旨在普及博弈论和博弈思维知识,给观众带来知识学习的全新体验。 扫描上图海报二维码,即可观看这一场场斗智斗勇盛宴。 从这个节目中,我们可能会学到很多修改规则的启发,也会让我们和杠精、喷子们博弈时尽量减少自己的精神损失(取胜不太可能,这点还是要自知)。 好吧,你们又赢了 这篇文章是很难传播给喷子这种人。而读懂了这篇文章的人又不需要传播。这又是一个二律背反。 这个时代,情绪占据舆论高地,铺天盖地。而理性只能一退再退,缄于沉默。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这就是互联网舆论的真实写照。这不是一地一域的问题,纵观中西世界,莫不如此。人类一直追寻的终极言论自由,最终带来的是智者普遍沉默。 2010年微博群体,谁能想到最终会沦落为情绪墓地; 2013年的知乎,谁能想到今天会成为杠精的故乡; 2016年的B站,谁也难以想到它会成为很多人的一言堂。 那些讲逻辑的人可以沉默,但最终受损的,却是每一个人。 …… 以上的话,肯定有无数人来反驳。好吧,你们又赢了。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请听一听他们的哭声
下一篇:从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利率说开去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