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9-22 07:00:05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铁木尔哈达 - 小 + 大
不能以继承传统文化为名宣扬封资修文化 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到现在都是阶级社会,这个历史也是阶级斗争史,阶级斗争推动了社会变革,阶级斗争对社会思想文化打下了深深的阶级烙印。 阶级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是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剥削制度和政治压迫制度的反映,是为统治阶级的经济剥削、政治压迫服务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文化。中国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文化,主要是以儒家为主体、儒释道合为一体的文化。其中儒家文化就是孔子及其弟子创立的文化,是奴隶制度即将崩溃、封建制度即将兴起的时代、代表奴隶主贵族反对新兴封建地主阶级进行社会变革的文化,其政治主张是反动的,其“天命观”的哲学观念是唯心主义的,是为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维护反动统治服务的。这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的主体。 当然,儒家文化在伦理、教育、理政方面,也有合理可取成分,具有借鉴价值,但这不是儒学的主体主导成分,应该明确的。儒家的“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克己复礼”的政治主张,孔子周游列国时就到处碰壁,后来秦始皇更是烧了儒家的书,活埋了儒家顽固分子。汉高祖刘邦也鄙视儒家,只有到了汉武帝时,听了董仲舒的话,才开始尊孔,把儒家文化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思想工具。从此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沿袭尊孔的儒家文化。毛主席对儒家的孔子学说作了经典性评价:“孔学名高实秕糠。” 中国传统文化,当然不限于儒释道文化,诸子百家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还有反映被压迫、被剥削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相互口传身授的民间文化,还有少数民族的文化,如伊斯兰教文化、藏传佛教文化都应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对传统文化,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要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加以分析,剔除其封建糟粕,吸取其民主精华作为营养,来丰富发展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毛泽东著作就是吸取传统文化中的民主精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典范之作。我们应向毛主席那样对待传统文化,而不可以继承传统文化为名,宣扬封资修的文化,把以马列毛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抛弃。 2015/11/22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从生子、养老政策变化看改开的进步
下一篇:一顿饭背后的爱恨纠葛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