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03 05:45:23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邓小平最后成了千古罪人 黄炎培曾经说:“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跳出这个周期率。”邓小平复出后,首先“彻底否定文革”,接着否定“毛主席革命路线”,与毛泽东分道扬镳。既然如此,便要有自己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改革开放”,并把它形成理论,企图传承下去,以至永远,果真如此,将永载史册,无上荣光。 邓小平搞改革开放,虽说“摸着石头过河”,但应该说他心中是有一个蓝图的,除了经济改革的布局外,还有政治改革的谋篇,只不过这个蓝图是个简单的草图。政治改革如何改?他同样遇到了毛泽东所遇到的难题,即一党专政体制下如何实现政治民主。不仅如此,他还制造了新的难题。他从宪法中删除了“四大”自由和罢工自由,又没有新的替代办法,这样做是民主的倒退,虽然“再也不用看群众的脸色行事了”,减少了改革开放的阻力,但却使人民丧失了对官员的监督制约权,导致了腐败的滋生蔓延,加之他理论缺陷和后任执行偏差,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越拉越大,造成两极分化;拜金主义盛行,造成道德沦丧,风气败坏,黄赌毒泛滥成灾;公共产品缺失,造成“新三座大山”,人民不堪重负;滥用韬光养晦,造成外交软弱,领土领海被侵占;特别是贪腐成风,有权者几乎到了无官不贪、无官不腐的地步,以及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等等。 这些问题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和抗争,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规模不断升级。据《社会科学报》报道:2009年维稳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令人震惊,全国内保费用达到5140亿元,已超过军费数额,中央公共安全支出增幅达47.5%。已经威胁到政权的稳定,照此下去,一旦生变,后果不堪设想。对于政治体制改革,他也做过尝试。他废除了中央领导干部终身制,并带头退休;他推行“党政分开”,曾取得一定的效果。他一定还有下一步的打算。然而,八九政治风波发生了,紧接着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只得停止政改,直到他去世再无作为。于是,他开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开放,在政治上封闭,其结果正如朱厚泽所言:“既没有资本主义所宣示的自由与宪政民主,也没有社会主义所标识的公平与社会正义,无论姓‘资’姓‘社’,它都是最坏的那种。”邓小平走了,他的改革开放事业仍在继续,但“改革已无共识”、“改革已无动力”,对他质疑的人越来越多,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网络上更是出言不逊、骂声一片。所谓“求荣取辱”,不幸言中。这大概是他始料不及的。 毛主席信仰的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他的一生都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而邓小平信仰的却是实用主义——猫论。与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截然相反,他的制定的路线确确实实只是为少数人服务的,所以,他就避免不了成了一个千古罪人。 市场教 接下来谈谈“市场教”。要挣钱,要搞市场经济。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经过了一个奇妙的演变。邓小平在搞改革开放的时候,在理论问题上做了一些新的界定。一个重要的论断是,社会主义不等于计划经济,资本主义不等于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意思是,计划和市场都能用。邓小平的话还在那儿,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和执政党的指导方针也还在那儿,但是现在还有人听吗?没有人听。市场已经变成目的本身了,它已经不再像邓小平说的是搞经济的一个手段了,市场就是目的,市场是一种意识形态。 关于市场和市场经济,我给大家简单地讲讲,做个解释。市场跟市场经济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儿。什么是市场?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合,大家到了毕业的时候,摆个摊儿把旧书、旧衣服、CD什么的大甩卖,那就叫市场。在传统经济里,这个意义上的市场是从来不缺的。这样的市场不但是经济交换的一个场所,还是社会的一部分,是人与人交往的一个场所。我刚才说中国传统社会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很发达,其实就是说这个意义上的市场,这种市场不是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的。但所谓的市场经济是什么呢?市场经济不是田园牧歌式的市场,市场经济是一整套规则,是基于资本逻辑的。市场经济真的像哈耶克说的是一种自发秩序吗?不是。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去看波兰尼的《大转型》,里面有很精到的论述。市场经济从来都是计划出来的,是国家强力推动的结果,要靠立法强制,把市场这套逻辑贯彻下去,让它的边界不断扩展。 改革开放前,我们很多领域是没有市场的。比如,改革开放以前全国修了八万个水库,但大部分是以义务劳动的形式完成的,要是放到现在,就要花好多钱,产生好多的GDP。教育、医疗等领域也是不搞市场化的。改革开放了,要强推市场经济,啥叫搞市场经济?就是在没有市场的地方创造出市场来。怎么创造呢?杀出一条血路。多么阴森恐怖的口号。 市场邪教,就是新自由主义,也叫TINA教,There Is No Alternative,这是撒切尔夫人的一句名言,(除了私有化市场化)别无选择的意思。新自由主义也是一种自由主义,但古典自由主义的内涵比较丰富,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它的一些看法。新自由主义是什么东西呢?它认为获得自由和保障自由只有一个途径:市场。 如果市场经济是一个邪教的话,那经济学家就是这个邪教的传教士。他们为了传播市场邪教不惜任何手段,包括睁着眼睛说瞎话,“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这个道理他们是明白的。有经济学家曾经公开讲,我们要搞改革,有一些话不能明说,明说了老百姓会反对。比如我们要去天津,但我们不说去天津,说去廊坊,到了廊坊不去天津也不行了。他们还发明了“冰棍论”,好的国有企业现在不卖掉、送掉,就会像冰棍一样化了,到时送都送不出去。但为什么过去搞得好好的国有企业成了要化的冰棍儿呢?是因为他们先把国有企业给搞坏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一定要跟政治民主结合起来,管理才能搞得好,要实行“鞍钢宪法”,“两参一改三结合”,“工人要参加管理,干部要参加劳动”,这样国有企业的气氛才是融洽的、民主的,大家才有干劲儿。到了改革开放,先把这个精髓拿掉,搞什么承包,什么厂长负责制,一个人说了算,那职工们肯定就不满意,就不好好干了。于是,国有企业就变成要化的冰棍儿了,然后这又成为把冰棍赶紧卖掉送掉的理由了。“国师”厉以宁鼓吹的“靓女先嫁”也是这个意思。还有说得更赤裸的叫“吐痰论”,是张维迎发明的。国有企业好比一锅饭,你想独占,咋办?往里边吐口痰,就没人吃了,你就端回去自己吃。这就是中国的经济学家们说的话,这样的人就算住上了高尚社区,死了就能上天堂吗?不可能的,这帮王八蛋上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要难。这是《圣经》里边的话。 市场一旦从一种经济手段蜕化成目的,就会造成很多问题。咱们以最近被集中讨论魏则西事件——魏则西事件被雷洋事件给救了——为例来分析一下市场邪教。如果我们细看一下这件事,就得承认按照既定的政策方针、指导思想,没有谁是过错方,除了某些细节的地方有人有可能违法。武警医院把科室承包给莆田系,这个事情哪儿不对吗?没有不对啊,我们从80年代就喊“一包就灵”,这是灵丹妙药啊,为什么武警医院的科室就不能承包出去呢?百度是一家公司,经济学家们说,公司的最大责任是获取利润,那搞搜索竞价排名哪里不对了?况且竞价排名到底是不是广告在政策上也没个说法。既然“抓住耗子就是好猫”,那你说李彦宏是不是好猫?是啊,不但是好猫,简直就是个小老虎啊。莆田系有什么错吗?也没错啊。魏则西事件出来后,有一条朋友圈截图被传得特广,说的是一个莆田人发家的经历,这个人一开始打小广告治性病,苦于没有市场。没有市场怎么办?要创造市场。什么是市场经济的精髓?就是在没有市场的地方创造出市场。这个地方没性病,就把性病引进来,找几个淋病患者到这边来先把**传染了,**再传染给嫖客,生意慢慢就来了。后来这个不好干了,开始干打胎,就上学校发免费的避孕套,发之前先扎个窟窿,怀孕的就多起来了,生意就来了。这挺好的呀,很有生意头脑,克强总理怎么教导我们的?要无中生有,这就是无中生有啊。你可以说这在道德上是低下的,但犯法吗?很难讲。而且,莆田系是在最早发迹的时候干过些这种龌龊事,人家现在都变成上市公司的大老板了,洗手上岸了。我大学同宿舍的一个哥们现在就在某莆田系企业当高管。要追溯的话,也只能说它的第一桶金比较肮脏,但他妈的哪个资本家的第一桶金不肮脏啊?为什么有钱人那么焦虑?老是念叨宪政、改革、民主,做生意的人关心这么宏大的事干嘛?因为他有罪。他的罪不是田园牧歌式的、基督教意义上的罪,那个罪叫sin,原罪,为什么会有原罪?因为人类偷吃了一个苹果。偷吃个苹果能有多大的罪过呢?他们的罪不是sin,而是crime,是实打实的罪行。从法律上讲,他们的罪可能过了追诉期,但从政治意义上讲,是没有追诉期失效这一说的,他们的焦虑就来源于这里,才老想着要彻底变天。 如果我们要去反思魏则西事件,应该反思什么?是百度错了,莆田系错了,还是武警医院错了?如果以市场经济为指导思想的话,不能说他们错了。甚至莆田系的虚假宣传也不能算错,比如这个病我可能百分之十的把握都没有,但我说有百分之八九十的把握治愈,这都很难算欺骗,因为医学上的事跟其他事不一样。大家可以去问问搞医学的朋友,哪怕是洋博士或者三甲医院的著名医生,他会实话告诉你,医学对人身体的了解其实很有限。病啊,真正被大夫治好的,是很小的一部分,有一部分是自愈的,还有一部分是心理作用。毛主席就说过,巫医有巫医的好,他给你一些草药,这东西可能不治病,但它给你心理上的安慰,有助于康复。所以大夫的骗人啊,很难说是骗人。魏则西得的是很难治的病,大夫跟他说有很大希望,这会对他的信心有很大帮助,让他获得求生的希望,如果心理作用足够强大,说不定会发生奇迹。大夫在这个时候说真话未必是美德,很多病人是被吓死的。所以,在魏则西事件中,如果要说有错,那么必须说,是医疗产业化这个方向的错,如果不否定这个方向,不彻底地否定、批判、清除医疗产业化这一趋势及其影响,那就谁都没有错,如何反思都是白搭。 关于医疗问题,我写过文章(《从市场的手中拯救医生》)。这里只谈一个核心的观点,就是医疗领域在根本上是反市场的。市场经济假设有对等的交易主体、买卖双方,能够平等博弈,信息大概公开透明,如果信息不透明会造成垄断之类的。在医疗领域,这些假设永远是不成立的,谁见过跑去跟大夫砍价的病人?所有的病人都有成功人士的消费心理,不求最好,只求最贵。市场化在哪里成立呢?在药厂和医院、医生之间是可以成立的,也就是在产业链的一部分是成立,他们之间是可以搞市场的。但医患之间是永远不会存在市场邪教传教士们所假想的那种市场关系,因为医患在权力上是完全不对等的。大家没看过病,也应该体检过,大夫让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按照市场的规矩,消费者是上帝啊,应该是病人让大夫干什么大夫就得干什么。可是,你碰上这样的大夫,你敢用他吗?你不敢用他。所以说医疗领域本来就不该搞市场化的。这个方向就是完全彻底错误的。 要否定,只能否定医疗市场化的取向。可是,大家去看讨论中那些邪教传教士写的文章,他们只反思细枝末节,绝对不触碰市场化的大方向。有人调侃地说,市场虐你千百遍,你待市场如初恋,真的有这样的贱人。他们说医疗市场化没有错,错在哪儿呢?缺乏监管缺位,国家加强监管就行了。可是这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市场化思想的必要组成部分就是去监管,国家要退出。用克强总理的话说,对市场主体来讲,法无禁止即可为;对政府而言,法无授权不可为,对吧?这还怎么加强监管,我们说了,没有哪一方做了法律禁止的事情。现在正在搞的政府改革的方向还是去监管,取消审批,把权力还给市场什么的。不可能一边要市场化,一边加强监管,这个是个要揪着自己的头发飞起来的逻辑。市场邪教徒们为了捍卫市场这个“初恋”,已经不讲最基本的逻辑了。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维稳的副市长也成了“不稳定因素”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