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评论】-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理论不是旁门左道
时间:2018-12-08 07:38:02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铁木尔哈达 - 小 + 大
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理论不是旁门左道 ——以此文纪念中共诞辰 毛泽东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并不是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旁门左道,而是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文中说:“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马恩选集》第1卷479-480页) 马克思说的很明确,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只是革命的开始,在整个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社会主义革命要不断进行的,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三个消灭一个改变”的历史任务。 列宁也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又说:“为了完全消灭阶级,不仅要推翻剥削者即地主和资本家,而且要废除任何生产资料私有制,要消灭城乡之间、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列宁选集第4卷第84-91页》) 中国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基本消灭而没有完全消灭;原有的资产阶级也是基本消灭而没有完全消灭;农业虽然实现了合作化,但是这种集体经济是外私内公的农民集团所有的经济,不是全民所有的经济,且留有私有制“尾巴”的自留地;城乡之间、工人农民之间的差别继续存在;至于官民关系,还没有完全做到“民是主、官是仆”,官僚主义者往往颠倒主仆关系:旧观念,更是根深蒂固地存在着。这个现状,远没有实现马克思提出的达到“三个消灭一个改变”的革命目的。 毛泽东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且苏东剧变的现实,也证明了这个理论是正确的。毛泽东不仅是继承马列主义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而且总结苏联和中国在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后阶级斗争经验,进一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使其完整化体系化实践化,成为暂新的指导无产阶级专政下阶级斗争的革命理论。 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与马列主义一致的,但在具体阐述上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最主要的有: 一是关于过渡时期。马列主义是指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之间的过渡期。这在列宁著《国家与革命》中讲得很明确。毛泽东从苏变修和中国阶级斗争实际出发,把过渡时期不限于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之间,而是延长到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始终,把整个社会主义阶段都看作是由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时期,也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时期,纠正了斯大林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看作是资产阶级已被消灭、社会主义革命已完成的错误。 二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内容。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讲社会主义就是消灭私有制,对私有制和一切私有观念的决裂。马克思后来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看作是无产阶级专政下不断革命时期,即达到“三个消灭一个改变”的过渡时期。毛泽东把社会主义革命概括为经济、政治、思想三个领域的革命,政治思想领域革命的核心是斗私批修。这和马克思的“三个消灭一改变”的要求基本一致,但更加鲜明,易于理解和把握,并且把反修防修作为政治领域革命基本内容,革命目标就明确化了。思想领域革命,毛泽东把世界观的转变作为根本转变,要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改造资产阶级世界观,也就是“破私立公”,通过“斗私”转变旧观念为新观念。 三是关于无产阶级继续革命的对象。不论马克思、列宁都是把资产阶级作为无产阶级专政对象的,继续革命的对象当然也是资产阶级了。由于历史的局限,他们不可能提出在消灭私有制的同时消灭资产阶级之后的具体革命对象。毛泽东总结苏共变修和中国阶级斗争的经验教训,解决了这个问题,提出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內,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共产党內的走资派,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主要对象,从而使继续革命落到实处。 四是关于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路线。列宁讲过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始终存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结构的斗争,但没有提到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阶级斗争。毛泽东总结社会主义国家阶级斗争经验,弥补了这个空缺。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始终存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谁战胜谁的问题没有最终解决,还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据此论断,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抓革命促生产、促一切工作的方针。 五是无产阶级政下继续革命的形式。马克思、列宁无此实践,也不可能提出。这又是毛泽东的首创。毛泽东把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文斗形式发动群众,以走资派为主要斗爭对象、以“斗私批修”为核心内容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作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适宜形式。 综上所述,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来自马列主义,超出马列主义,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2007.11.5)
2015/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