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27 09:38:01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贫穷与富裕不是衡量社会主义的标准 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接着,便顺理成章地提出“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于是,在“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口号的激励下,那些作梦都想富裕起来的人们便疯狂起来,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终于发家致富。有些人不是一般的“富”,已经成了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豪。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呢?――改革之初。所指的对象又是什么呢?――社会主义。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不该“贫穷”,社会主义就该“富裕”。这样,“贫穷”与“富裕”就成了划分社会主义的标准。照此逻辑,中国在改革之前是“贫穷”的,理所当然不是“社会主义”。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中国如果不是“贫穷”的,就没有必要“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正因为中国是“贫穷”的,而“贫穷”的中国不是“社会主义”,所以才要“改革”,也才有了一首歌曲所唱的那样,――“改革开放富起来”。如今,通过改革开放,少数人倒是富起来了,相对于少数富人来说,大多数人却陷入了买不起房、看不起病甚至是活不起也死不起的贫困境地。 毛主席指出:“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注1)。毛主席还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现在还很穷,要使中国富起来,需要几十年时间”(注2)。 毛主席首先定义“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接着又说“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并不一定是“富国”。如果按贫富来划分“社会主义”,那么西方一些国家倒是属于“富裕”国家,那么它们是“社会主义”吗?――显然不是。因为,它们是保护私有制的国家。一个国家是否是社会主义,关键看其社会的政治制度。 一个国家由“贫穷”到“富裕”,总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许是几十年甚至更久。社会主义国家如此,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如此。美国“富裕”起来不也经历了上百年嘛!而且,支撑美国“富裕”的背后是侵略和掠夺。美国虽然“富裕”,美国国内却是资产阶级专政,广大劳动人民依然受资产阶级的剥削。 我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建国后,由于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我们只能自力更生,加之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对我虎视眈眈,亡我之心不死,我们也要有打狗的家什,例如原子弹、氢弹。为了造打狗的家什,我们当然要勒紧裤腰带,迫不得已要过紧日子。当年,虽说日子过得紧巴一些,但是我们活得安稳,活得钢梆硬正。 由于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优越性,消灭了剥削与压迫,特别是由于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依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在许多领域取得了西方国家用上百年时间才取得的成果,这些事实有目共睹。尽管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但是,全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对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充满必胜的信念。坚信: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天,不过四五十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注3)当年,如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路线继续阔步前进,毛主席的预言一定会成为现实。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一定会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贫穷”与“富裕”不能做为衡量是否是“社会主义”的标准。搞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消灭剥削,实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限制资产阶级法权。至于社会主义的其它特征都是由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决定的。当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不改变颜色。一个存在剥削的社会,绝不是社会主义,尽管打着“特色社会主义”的招牌。 (注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注2)《勤俭办社》一文的按语(一九五五年),《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注3)《纪念孙中山先生》,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二日《人民日报》。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 “先富论”开启了“潘多拉魔盒”
下一篇:感悟之声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