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嘴八舌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嘴八舌 > 文章

郭树清提出的“银行—企业命运共同体”能实现吗?

时间:2019-03-01 07:39:35    点击: 次    来源:旗帜中流    作者:李华亭 - 小 + 大

郭树清提出的“银行—企业命运共同体”能实现吗?

郭树清是中国银保监会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可谓是中国金融专家或经济精英。最近,郭表示,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另外,他还提出“构建银行和企业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一、先说说银行和企业能否成为命运共同体
应该说,这句话要从两个方面说。一方面,银行和赚钱的企业成为命运共同体是成立的,前提是共同赚钱才能成为共同体;另一方面,银行与亏损企业不可能成为命运共同体,因为对于银行来说,不管你实体企业经营得好不好,我只收利息,并不跟你企业同患难、共富贵,但是如果我银行收不上利息,对不起,不管你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不管你是国有还是私营企业,你就是亲爹老子,我也不认!
所以,“晴天送伞、雨天收伞”是银行经营的商业模式。而中小微企业在国家经济运行的下行期间是很难赢利的,有时甚至会命运不保,因而众多的中小微企业是很难与银行成为命运共同体的。也就是说,郭提出的“银行要与企业创建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是很难实现的。
 
二、银行是不是歧视民营企业?
这里有个巧合,就是不赚钱的企业多是中小微企业,而中小微企业又多数是民营企业,又由于银行歧视不赚钱的企业是市场经济规律,所以社会现实的表象给人的感觉是银行歧视民营企业。其实,银行歧视民营企业,这根本是没影儿的事。
为什么说银行歧视不赚钱的企业是市场经济规律呢?这是因为银行是公司而不是慈善机构,是公司就要讲效益、对股东负责,所以任何一笔贷款都是银行的一笔生意,这笔生意如何才能保证成功?
首先得看拟贷款企业本身产生现金流的情况,现金流是银行贷款还款的第一来源,也就是看企业的流动资产是否健康。第二要看企业的还款能力,即处置抵押物,也就是看企业的固定资产是否雄厚。但是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通常没有经过事务所审计,对银行的参考意义不大,而银行流水等又因为中小企业走私账太多,所以不尽真实。
由于银行无法核实企业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所以很难判断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通常的做法会通过看水电度数、看订单、去圈子内打听,但是总的来说效果不太好,所以从这方面看,银行倾向于直接排除大部分的中小微企业,尤其是产能过剩行业。
另外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民营企业家赌赢了就自己富贵,赌输了就叫苦或者跑路。特别是像曹德旺所说的“短贷长投”普遍存在的中小微企业,哪个银行敢投款去打水漂?若等到银行贷款到期,企业放出去投资的钱收不回来,资金链断裂,企业陷入困境,那银行经理咋办,跳楼吗?由此说来,中小微企业基本跟信用贷款绝缘。能借到信用贷款的,必然是信用高的,比如央企、省级以上国企、评级3A以上的产业龙头。所以,这种贷款差别是商业规律,不管在哪个国家都是成立的。
当然国企天然的信用级别就高,所以会导致软约束的问题,这也是银行为什么争着给他们钱的原因,并不是银行有意歧视中小微企业,更不是银行有意歧视民营企业,银行在业绩压力之下并没有歧视的动机,只是他们的商业模式决定他们要嫌贫爱富,难道最大规模的民企,比如阿里巴巴、腾讯、美的等企业,银行会歧视吗?
 
三、“三年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的目标”能实现吗?
由于前两个问题的否定答案,不难得出这个问题也是否定的。郭树清只看到“现在银行业贷款余额中,民营企业贷款占25%,而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超过60%”的一面,就得出“民营企业从银行得到的贷款和其在经济中的比重还不相匹配、不相适应”的结论,由此他就提出要推动形成对民营企业“敢贷、能贷、愿贷”的信贷文化。他说,所谓“敢贷”,就是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尽职免责、纠错容错机制,加快制定配套措施,修订原有不合理制度,激发服务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所谓“能贷”,就是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源向民营企业倾斜,制定专门的授信政策,下放审批权限,单列信贷额度,确保对民营企业始终保有充分的信贷空间;所谓“愿贷”,就是要充分考虑民营企业的经营特点,重新审视、梳理和修订原有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从事民营企业业务员工的积极性、能动性。
我认为郭提出的“三贷”要求具有很大的片面性、盲目性,因而对中国经济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其实,银行能否“敢贷、能贷、愿贷”,主要取决于贷款能否收回而不是取决于行政命令。
银行如何保证贷款收回呢?银行的做法通常是要求企业采取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担保贷款这三种方式做保证:
抵押贷款,这是用的最多的方式。主要包括住房抵押贷款(七折)、商铺(六折)、厂房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五折)。其他的就是机器设备、货物、订单之类的抵押,但是现在很多银行不接受这些形式的抵押物,比如:机器设备折旧太快、处置太麻烦。贷款收不回,银行拿着机器设备没多大用。中小企业通常没有自己产权的厂房、土地之类,通常都是拿企业主的私人住宅来做抵押,如果你没有抵押物,那么你就与银行贷款绝缘了。但是国有企业因为成立得早,所以通常会有很多的物业,并且往往都在城市的中心,而这些年,这些物业又很值钱,所以银行偏爱他们,是有理由的。
其次是质押贷款。质押贷款,银行做的最多的就是股票质押。但是能用股票质押的至少要求企业已经上市或者拥有上市公司股票,这些企业不会贷不到款,不管是不是民营企业。
最后就是担保贷款。在2012年之前,很多银行看民生银行的“商贷通”很赚钱,就推出“联保联贷”,比如找圈子里面的三家企业,互相担保,有点像赤壁之战里面用铁索把船连起来的意思,结果2012年的中小企业跑路潮,导致火烧连营,所以这种形式是搞不通的,以后中小企业就再难找到高信用级别的担保人了,因此他们与这种形式的贷款也就绝缘了。而国有企业以及他的子公司、孙公司,如果有总公司担保,通常就能取得贷款。
最后,从收益的角度看,更不要指望银行能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因为银行提供的贷款利息很少,有超过7%的,而通常的没有抵押物的中小企业的借款利率至少要到15%左右,所以中小微企业本身就不是银行的生意,这才会有天使投资、vc、pe、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的存在,由他们来满足银行不能覆盖的群体。
如果强制推行对中小微企业贷款,能行吗?
一方面,这样做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另一方面,对银行业也将是为祸甚大,由此也可能对中国经济埋下大祸,在不远的将来可能有一大批银行倒闭或关门。当然啦,如果强制推行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话,银行也会有办法进行应对,现在有些资金掮客就已经想出了“做通道”的法子,也就是贷出资金借民企的马甲过一下,这样银行就可以轻松过关、交差了,只是这样做只会徒增银行的绕道费用,跟过去的非标膨胀一样。如此说来,强制推行对中小微企业贷款,是行不通的。
所以,说“三年后,要实现民营企业新增贷款占比50%”是很难做到的,郭提出这样一个目标,无异于痴人说梦。
 
四、命令银行强行贷款,并且不许抽贷、不让平仓,其结果只能是银行倒闭,这样的例子在世界上也是屡见不鲜。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有个银行叫“长期信用银行”(以下简称“长银”),曾经是世界的第九大银行。1990年,长银的资产达到3000亿美元。由于日本经济泡沫破灭,长银的很多客户开始非但不能偿还利息,还纷纷要求输血。这时期日本的银行业在大藏省(日本的中央财政机关)的要求下,不抽贷,并且继续输血。大家都想着,等经济回升了,一切就好办了。
但是经济并没有很快好起来,长银开始以账面价值向子公司出售问题贷款的方式掩盖问题。为了创造利润,竟然玩起了自买自卖。
1998年,长银公布它的年报,显示他的净利润为4.1亿美元,坏账为22.9亿美元,资本充足率为9.22%,为所有日本银行中最高,看上去这家银行依然健康。但是,一家报纸列出了长银坏账细节的数字,其股价随即跌了10%以上,跌破200日元。1998年6月25日,长银股价跌破50日元,在随后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在董事会做完报告后,有好事者问,这么说长银是破产了?长银一开始也选择掩盖问题,最后终究难以逃脱破产的命运。
 
五、“民生银行”的经验教训最具前车之鉴。
说起来,90年代也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想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这个人叫做经叔平。1993年当选全国工商联主席后的经叔平,说他愿意跟大家一起办几件事,其中一件就是办一家银行,着重帮助民营企业融资,得到了朱镕基的亲自批准。后来民生银行成立,并成为我国最早上市的一家银行。
2013年之前,民生银行是资本市场的明星,那时候史玉柱被捧成投资大神。而现在民生银行是银行业最惨的。它曾经是“辉煌”的,经济好的时候,给民营企业贷款,息差高、坏账低;经济下行之后,五六年过去了,到现在还没有走出来。今年年初的时候,甚至抛出的分红方案还不够投资者缴税呢!现在来看,民生银行的实验并不成功,一定不要重蹈民生银行的覆辙呀!
综上所述,郭树清提出的“银行要与企业创建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是很难实现的。郭树清提出的“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等目标也是很难实现的。但是话又说回来,若从“统计数据”上完成这些目标,应该说也还是有可能的。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今日之世界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统治的世界

下一篇:不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谈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岂止是荒唐可笑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