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嘴八舌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嘴八舌 > 文章

邓修造成城市繁荣和农村凋敝互不适应的矛盾

时间:2019-03-11 09:05:22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铁木尔哈达 - 小 + 大

邓修造成城市繁荣和农村凋敝互不适应的矛盾

解放前的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经济,是小生产者的私有制经济,但不是资本主义经济。邓小平搞改革开放,把农业集体所有的大生产经济搞“包产到户”,恢复到了解放前的小农个体经济,这本身还不能称之为“资本主义复辟”。因为“包产到户”,不是人剥削人的制度,但是它必然产生贫富两极分化的资本主义倾向,为资本主义复辟敞开大门。城市全民企业集体企业的私有化改革,产生了企业主与雇工的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这是货真价实的复辟资本主义。
可是,修正主义走资派的城乡、工农业两种不同改革,自身带来不可克服的矛盾,资本主义工业企业是社会化大生产与“包产到户”的个体农业小生产发生矛盾,因为农业不仅要给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还要成为工业产品的广阔销售市场,小农个体经济是自给自足性质的自然经济,无法给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当然也成不了工业产品的广阔销售市场。所以,中国改革开放出现一个怪现象,工业产品主要不是在国内而是在国外销售,被称之为“外向型”经济,国内市场变为“短腿”经济。农业个体经济远远不适应工业开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了城市繁荣、农村凋敝的怪现状。这在胡锦涛主政年代达到极限。习上台以来,就要着手解决工农业不相适应这个矛盾。这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农业重走集体化道路,恢复集体所有制的社会化大生产,如塘约村所选择的道路;
另一种是将个体户土地出让给私营企业主,即将自给自足的农业个体经济变成企业主与雇工关系的社会化大生产经济。
前一种选择是恢复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后一种选择是在农业上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私有化问题。所谓“土地流转”,走的正是农业资本主义私有化的道路,通过“土地流转”把个体农业变成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与工业私有化大生产接轨对缝,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项改革实现了,就完成了邓小平复辟资本主义“改革”的全部任务。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据地

下一篇:中小微企业咋融资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