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4-08 08:25:07 点击: 次 来源:旗帜中流 作者:红烈 - 小 + 大
“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1958年5月20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八大”二次会议上讲话时,引用了孟子一句话:“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意思是说,偏要等到有了周文王那样的圣贤出现,带领我们把事业干兴旺起来,这种“等、靠、要”的人,只是一般的凡夫俗子;如果是豪杰之士,即使没有周文王那样的圣贤,也能把事业干兴旺起来。毛主席当时说:“马克思之前无马克思,苏联之前无苏联。必须学马、学苏,不认真学,是错误的;但不是搬,而是分析、研究、理解。”毛主席还说:“自己长了一个脑筋,为什么不独立思考?”(参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卷,《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如今全国各地,都在普遍开展群众性的纪念活动、学习活动、宣传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各地有各地特点。而且,各地所处环境不同,有的环境好一些,有的地方遇到的阻力大一些。不管怎样,各地群众活动中,都涌现出一批带头人,这些带头人既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又有开展活动的实际经验,善于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创造各种方式、方法。所以,咱们今天没必要“等、靠、要”。咱们的“文王”,就是毛主席;各地群众性活动中的带头人,就是“豪杰之士”。 今后的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必定要战胜资本主义,这是肯定的。但是,具体用什么方式?那只能由实践来回答。当年,毛主席曾经说过,苏联虽然变修了,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被修正主义者篡夺了,但是,毛主席说:“我劝大家相信,苏联的广大党员和广大群众是好的、是要革命的”。这句话,也被一些人拿来作了歪曲,好像毛主席是说苏共党内的“健康力量”要促进苏联自动回归列宁主义路线。我们回过头来看历史,苏联变修之后,并没有自动回归列宁、斯大林的道路;1991年有过一个“紧急状态委员会”,试图“解决”叶利钦,结果瞬间就失败了。而且事情比人们预料得更糟,苏共倒台了、苏联解体了。叶利钦上台,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修正主义更赤裸裸地搞私有化、搞历史虚无主义。但是,他也没有站住脚,于是又冒出一个普京。普京打民族主义牌,不像叶利钦那样铁杆亲美;普京对苏联历史也主张公正评价,似乎也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但是,普京却百般阻止俄共的发展,同时对十月革命和斯大林时期也颇有微词。你看,历史就是这样吊诡,从来不按照某个人的主观愿望前行。 毛主席有过一种非常英明的思想,叫做“争取最好,立足最坏”。抗日战争刚刚胜利的时候,有些人呼吁国共两党搞联合政府,害怕再度出现内战。这种想法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显然对蒋介石是有一定幻想的,他们没有结合蒋介石反动派的全部历史去分析国民党。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一方面发表了《论联合政府》一文,提出了国共实现联合政府的条件——废除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统治、实施新民主主义的纲领;另一方面指出,我们不是蒋介石的参谋长,蒋介石是不会听我们的,所以我们对于内战的危险,采取的方针就是“争取最好”,争取不打内战、减轻人民的痛苦和损失,与此同时要“立足最坏”,要做好思想准备,有人可能会不惜一切发动内战。我们主观上越是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客观上就越可能推动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争取最好,立足最坏”是一个辩证的关系,为了有效地阻止内战发生,我们更要向全国人民阐明内战的危险。 1964年,苏联修正主义的头子赫鲁晓夫被赶下台。新上台的苏联领导人怎么样?一种可能是往好的方向转变,一种可能是跟赫鲁晓夫一样,还有一种可能是比赫鲁晓夫更坏。毛主席这时再次提出“争取最好,立足最坏”的方针。尔后的历史证明,后来的苏修领导人,比赫鲁晓夫更狡猾、更蛮横、更腐朽。赫鲁晓夫对新中国最多也就是“撕合同、撤专家、逼还债”,后来的苏修领导人竟然把核导弹对准中国,并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还曾挑起边界冲突(珍宝岛之战)。后来的苏修领导人虽然没有继续贩卖赫鲁晓夫那一套修正主义说教,但是后来苏联社会官场腐败、脱离群众的现象更加严重,直至苏共倒台。 现在,我们不要幻想什么“党内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高层健康力量”赐予我们什么“大民主”,不要幻想他们与体制外左派群众“内外结合”去开展所谓“二次文革”。如果他们有那样的胸怀、那样的水平,他们就跟毛主席一样了。问题是,现在毛主席逝世了,我们还是要按照毛主席“争取最好,立足最坏”的辩证思想去做准备,不要老是抱幻想,而是要学习那些“豪杰之士”,做到“虽无文王犹兴”。 |
责任编辑: |
上一篇:毛泽东思想不是“集体智慧结晶”
下一篇: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探讨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