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嘴八舌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嘴八舌 > 文章

弄巧成拙,改良主义无法冒充马克思主义

时间:2019-04-21 06:09:30    点击: 次    来源:原创    作者:铁木尔哈达 - 小 + 大

弄巧成拙,改良主义无法冒充马克思主义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改良主义成了马克思主义,真是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一大发明",全世界资产阶级都应筹款好好奖励这一发明。只是有点弄巧成拙,戴上了"改良主义"帽子,以为这样就名正言顺。"特色社会主义"还可以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鱼目混珠,改良主义就无法冒充马克思主义了。
 
附:“360问答”中看到的
什么是改良主义?
改良,原指去掉事物的个别缺点,使更适合要求之义,暗含在现有的基础上修改,不包括推翻重来。 改良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想,一般来说,是作为暴力革命对立面而出现的。 所谓革命,是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事物的本质。所以改良主义排斥一切暴力革命,以温和的手段在细枝末节上对原有体系制度进行补充修定。 改良主义工人运动中的一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潮。其主要内容是:反对从根本上推翻剥削制度,主张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下实行点滴的社会改良;美化资本主义制度,抹煞资本主义实质,鼓吹阶级合作,反对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宣扬资产阶级民主,认为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扩大所谓民主和取得议会多数就可取得政权,“和平长入”社会主义;企图用微小改良和小恩小惠来欺骗麻痹人民,达到维护资本主义的目的。产生于19世纪中叶,发达国家的“工人贵族”是其产生的社会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主义在国际范围内广泛流行,并与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修正主义思潮互相呼应,共同攻击马克思主义。在一些落后国家,主张实行局部改革而不触动原有社会制度的思想主张在不根本触动资本主义制基础的范围内,实行些微小的、点滴的社会改良,以阻止和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资产阶级思潮。19世纪中叶流行于英、法等国,随着改良主义宣扬阶级调和、阶级合作,主张在保存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下实行微小社会改良的一种资产阶级政治思潮。改良主义盛行于19世纪中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兴起的年代。当时资产阶级中间一部分人想要消除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暴露出来的某些弊端,以保障资本主义社会永世长存。他们主张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条件下实行 某些改良,满足工人阶级一些日常的细小的眼前利益和要求,目的是麻痹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革命意志,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工人运动中也有反映。工人运动中一些右倾机会主义者就是改良主义者,他们主张不触动资产阶级统治的经济基础,把争取实行某些微小的社会改良作为斗争的最终目标。19世纪中叶的法国P.J.蒲鲁东、L.勃朗,德国F.拉萨尔和英国工联主义者,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可能派、英国费边派和德国伯恩施坦派等,均属改良主义派。改良与改良主义,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改良主义把改良看得高于一切,大于一切,把它当作斗争的唯一手段和最终目标,用改良代替革命从而取消革命。马克思主义不是笼统地反对改良,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拒绝改良,但认为革命是最高原则,改良只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辅助手段和副产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改良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让步,其目的是阻止、削弱或扑灭革命斗争;但同时,无产阶级也可以从中获得某些暂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列宁说:“任何改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都有两面性。”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充分认识这种两面性,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一方面不拒绝利用改良来发展革命的阶级斗争;另一方面决不能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口号和策略。
 
责任编辑: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要谨防赫鲁晓夫、邓小平一类修正主义人物操纵读

下一篇:要社会主义,除了阶级斗争的革命,没有别的出路!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