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4 13:56:32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纸上建筑 - 小 + 大
往飞机发动机里投币祈福,还真是一个难治的顽疾,上了好多次热门,依然挡不住某些人的手。虽然老人可能不上网不看新闻,但是总有子女亲人,出个远门难道也不做提醒?是真的与现实脱节,还是惩罚太过轻微? 机场也是逼得没办法,近日三亚机场竟摆出一幅醒目的警示标语,用斗大的字敬告:“向飞机投币祈福是破坏安全有损福报的违法形为”,还带英文对照的,可惜这个“有损福报”翻译不出来,不过考虑到老外很少有此习俗,也就可有可无了。 “有损福报”可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目的是从信仰层面来釜底抽薪。可能机场方面推测,热衷于投币的跟那些热衷于放生的,源于同样的宗教影响。然而,这未必对,投币行为是远比放生、供养更为普遍的野生祈福方式,很多人根本就啥都不信,但是一到景点见个坑儿就忍不住要投币。他们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啥是福报,何以震慑? 简而言之,大部分投币行为其实无关信仰,就是单纯的无知愚昧而已。虽然机场方面煞费苦心,也未必能起到足够的作用。 现代社会,真正有威慑能力的应该是“违法”二字,然而威慑力还赶不上莫须有的“福报”,也是相当滑稽了。 病根可能恰恰就在这里,从既往案例的经验来看,给发动机投币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和损失,但是对当事人处罚过轻,往往只有治安拘留或少量罚款而已,有些年老的还免于执行,提起正规赔偿的很少,按照危害公共安全问罪的就更少了。但无疑,后者才是解决问题的正规途径。 老年人也并非油盐不进,其实很多中老年人耳聪目明,机灵着呐,啥都想要就是不要老脸。曾有乘客明知不允许投币,还偷偷避开人群去投,幸亏被工作人员留意发现。这就是说,如果实体代价不足以震慑,那就没有任何能够震慑,“福报”算什么,人家心里有自己的神逻辑。 谈福报未必有用,严刑峻法绝对有用。譬如中老年人旅行时最爱带食物,但是东南亚和台湾地区很多海关都严禁某些常见食物入关,违者重罚,动辄好几万,人家可不管你老的少的,怎么着?——中老年人中招的反而很少。为什么呢?警示到位了,旅行团怕麻烦,子女怕损失钱,早就千叮咛万嘱咐,赶紧把火腿肠扔下!一根五万!——立马就撂下了。五万块,比啥标语都管用。 严刑峻法、一视同仁,才是愚昧者唯一懂得的语言。 我们不想歧视中老年富人,但是所谓的网开一面、人性化执法,反而惯出倚老卖老的毛病,别说对普通人不公平,就是对那些自尊自爱的老年人也不公平,最终导致社会对老年人产生厌恶。 近几天有个视频,公交车上一位大妈因琐事与男青年口角,破口大骂不依不饶,还挑衅说“你动我试试?”最后青年满足了她,啪啪一顿耳光抽下来,网上一片大快人心,随车保安消极地拽衣角“拉架”也得到了好评……其实这种暴力不应该鼓励,但是这恰反映了人们对倚老卖老所累积的反感。 在这么多投币案例之后,依然有人不管不顾,可能不仅是愚昧的问题,还有无法无天的问题,我就投了能怎么滴?子女也想,不就拘留几天罚几百块钱,多大点事?可能远远没有提醒火腿肠重要。 与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老年群体其实并非信息盲区,很多人每天手机新闻追得勤着呐,而且坐得起飞机出行的,也绝非来自资讯封闭的地区。但是纵容可能会造成法律的盲区,从而导致种种诡异行为。 既往案例中也曾有航空公司把投币乘客告上法庭的,要求全额赔偿航班延误、飞机检修、旅客滞留等所有额外成本,账单十几万,最后调解赔了5万……该乘客肯定这辈子都不会忘了。 可惜坚决追责的航企并不多,几万十几万对公司不算大钱,但是法律渠道很麻烦,也不支持惩罚性赔偿,挺不值当的。而如果受损方不主张赔偿,警方也只能按治安条例开几百元罚单、最多拘留几天。 如果每一个投币旅客都能被追究到底,不再因年龄等因素而区别对待,相信乱象很快就能得到遏制。让“倾家荡产”比“有损福报”的威慑力更大,很多不治之症就会不治而愈。 |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
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