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嘴八舌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嘴八舌 > 文章

“取消医用耗材加价”是个障眼法,价格还原才是正道

时间:2019-06-15 17:17:58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周蓬安 - 小 + 大

医疗机构的药品加成、医用耗材加成,一直是颇受民众诟病的“顽疾”。2017年,中国所有公立医院取消了实行多年的药品加成政策。如今,北京又将向医用耗材加成“开刀”。(2019年6月15日《中国新闻网》)

我不太了解《中国新闻网》采编人员是如何得出“顽疾”这个观点的?估计是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或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的观点吧。但我想说的一点是,在医院由过去“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变质成如今“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单位后,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肯定没有办法不“为稻米谋”!

改开之后,医院开始自谋生路。在相对公平、透明的基础上,从病人身上赚钱合情合理,无论是通过药品提成,还是医用耗材加成赚取合理的差价,我认为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没有必要将合理的加价说成“顽疾”。

实际上,此前已经全面推广的药品“零差价”也仅仅是医改抛出的一个“噱头”。道理很简单,医院如果真的全面落实药品“零差价”,那损失的这么一大块如何弥补?如果没有弥补,医院必定破产。我在《武进“二次议价”,揭开“零差价”画皮》一文中,曾剖析过这个问题。

2016年年底,央视《央视调查6家大型医院:医生回扣占药价30%-40%》曾报道,一名医药公司负责人向记者提供的药品价格目录显示,这些用于心脑血管、抗感染等疾病治疗的常用药品,上海市药品中标价一般是市场批发价的5倍左右,最高的超过了10倍。

大家都在质疑上海市药品集中采购部门为何“不买对的,专买贵的”?很多人甚至质疑其差价部分都进入了个人腰包,这显然是思维简单化了。因为即使没有如今的反腐“高压”态势,谁也不敢这么明目张胆地贪腐。当然,我虽然也不排除部分进了个人腰包,但我坚信绝大多数还是进了上海市政府的财政专户或医保账户。那么,这些钱究竟用到什么地方去了?其中一部分无疑是用于给医院补贴了。

为什么财政要给医院补贴?那就是因为此前医院一般按照采购价对药品加价15%,这个加价部分成为医院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那么,药品全面实行“零差价”,医院的收入会相应下降一半以上,那医院怎么能继续活下去?
很明显,医院因实行“零差价”后的这部分亏空,政府随后会按照原先的比例补上,所需资金,就是省级药品招标采购平台进行投标议价、市级层面展开第二轮价格谈判后取得的“让利资金”。

以“上海市药品中标价一般是市场批发价的5倍左右”为例,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虽然需要额外承担加价4倍而增加的各项税费负担,但仍会因为“虚价”而带来额外利润,上海市财政专户或医保账户可以得到这四倍药价的大部分,美其名曰“让利资金”。而医院按照招标价(5倍价)收取患者的费用后,市财政再按照招标价的15%补贴医院。

大家看到这里,就应该已经明白医院实行药品“零差价”,医疗诊断服务价格并未随之有着明显的提高,但医院却能正常运转的奥妙了。这种“零差价”,如果用数据分析也就更加明了。比如某药品原来10块钱就可以采购到手,医院加价15%,患者仅需要支付11.5元。如今以五倍价格采购,医院“零差价”后,患者仍需支付50元。大家看看,这样的“零差价”不是对患者大肆宰杀吗?
 
药品“零差价”是这样的结果,医用耗材取消加价肯定也是这种结果。我在《公立医院卖天价鞋垫拿回扣,黑得令人窒息》中曾提到过一个案例。一份江苏省人民医院门诊收费票据显示,两双“热塑型足部矫形辅具”即道可得鞋垫的价格为5300元。进价260元零售2650元。当然,医院的医护人员每卖一双能拿200元提成。

2019年5月20日,澎湃新闻曾以《博士生举报导师乱装支架收回扣:装一个回扣一万元》为题,报道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博士生举报导师杨向军乱装支架并收回扣”一事。而早在2012年2月,央视曾报道济南一患者因为心梗接受了支架治疗手术,先后被放进7个支架,花了十几万元。有专家指出,“支架放3个以上就失去临床意义,放7个纯粹变成卖支架。就心脏病治疗而言,搭桥手术是最好的方案”。

我曾经多次提及过,中国没有真正的药品市场,中国药品交易仅仅是“权力与金钱苟合”后,被用于盘剥国人财富,甚至是“既谋财又害命”的一种介质。这种“苟合”现象之所以长期存在,就因为官员、医院、医生更喜欢采购“高价药”。很明显,销售医用耗材的路子,与药品推销的路子完全一致。

以“天价鞋垫”为例,本来患者只需要承担原价260元和合法加价部分费用,若按照加价率15%计算,仅需要承担299元。如今虽然取消了加价,但患者却要承担2650元的费用,近9倍的价格。

不久前,针对“同款药上海、江苏相差18倍”这则新闻,我给大家算了一笔帐:在江苏东台市,这盒原价为310.8元的药品,医保付出195.8元,患者自付115元。但如果是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了这种药,即使未参加医保,全额自费,也仅需花费17.36元,比东台市医保卡支付,个人还要少掏97.64元。你作为每月掏钱的参保人,冤不冤?

不难看出,搞药品“零差价”、取消医用耗材加价,真的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只有让药品、医用耗材价格还原本来面目,让医疗成本真正降下来,才是唯一有效的办法。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防腐局主任实控11家公司,腐败分子能防住腐败分子?

下一篇:蒋某人能成为“历史功臣”吗?(3-1)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