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发帖 |  手机版| 登陆 | 注册 | 留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嘴八舌 > 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嘴八舌 > 文章

新华社爱将廖某上阵,武汉人民招谁惹谁了?

时间:2020-03-15 20:53:25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闲散之人0 - 小 + 大

有一组数据让我瞠目,让我无语,毕竟也曾经从事过相关的文字工作,时至今日也会趴键盘每天敲打个千八百字,虽然不是什么难事儿,有时候也颇有点力不从心。

昨日,也是一个从事文字工作的朋友,给我转了一个有关新华社驻武汉疫区记者廖某的相关资料和介绍。我看后一笑而过,说实话,我没当什么事儿。

当然,廖女也算是“有才干”之人,能在12月底进入疫区,如今依然在坚守,从职业的角度上说无可厚非。但是,换一个角度说,你如果看了她的那些大作会有什么感受——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这年头,大家日子都不好混,说点昧心的话,写点言不由衷的文字也不是不可能,更不是万恶不赦,你指望人人都能“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无非也是一厢情愿的事情。

当然,有出卖良心言不由衷的,就一定会有守住良知实话实说的,这就是世相,大约也不奇怪。

庙堂之上举了一辈子手的老太婆照样有滋有味。想一想更能理解,不举手哪能有今天的好日子,所以管它对错是非,管它今天忽悠农民、明天打倒工人,只管把手举起来就是。

凡夫俗子多。在饿死的崇高面前,一片面包的诱惑不必多说。

廖女让我惊讶的是她的一组数据,从2019年12月30日进入疫区至今,她号称完成了公开的稿件500篇、写成各种参考90篇。这就是说在差不多七十天的时间里,她完成了590篇文章,平均起来每天在8.4篇以上。

恕我直言,这个数字如果没有水分,打死都不会信。

毕竟也是在此类行业混过的,知道记者这个行当的辛苦和不易。为了稿子要沉到一线去采编,没有一手资料,记者的存在就没有了丝毫意义。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说廖女,这打字机的速度倒也不是没可能,但是,每天要完成8.4篇稿子,还要去一线采编找素材,我真的就想问一句:这有多大的可能?我的回答是:0

即使她每天坐在屋子里,拼命的去搜刮同行的素材,然后忙不迭的做拼盘加工,这也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吧?

再说那90篇的参考,我觉得这非常之吹牛,写参考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肯定不会是百十字就能应付的差事,没有个上千字,甚至更多,给各级领导或部门提供的参考,会是什么劳什子?

难道真的精简到我们的参考也要一句话、几句话算是一篇参考吗?这有多大的可信度。

廖女获奖了,然后发表获奖感言了,讲到深情处,潸然泪下。

我坦言,一场瘟疫,确实是一种最直观无情的校验,生旦净末丑的舞台。

我只是想,有一些在绞尽脑汁演的那些人,能不能演的真实一点,能不能更让人信服一些?

我不想去谈论廖女那些稿件的事情,是非曲直谁的眼睛都会看。我只是觉得,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侮辱普罗大众的智商!你可以拔高自己,但是,吹牛没了边界,这就有点过了。

不信,廖女现在可以去求证你新闻业的同行,看看有没有第二个能在七十天的时间里,有你这等效率和成果。

你的才华和你的良知不成正比也就罢了,还要披一个吹的外衣,想把自己扑腾出地面,这就有点滑稽了。

踏实做人不好吗?!

诚实,对一个记者来说,是最基本的品质,这个必须有。

廖女可以扪心自问:这个有没有?

 
责任编辑:大地风雷
觉得这个帖子好,那就赞赏鼓励一下小编吧!
赞赏
取消

感谢您对人民之声网的支持!

扫码支持
谢谢您的支持!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赞赏哦

上一篇:病毒最爱小廖君

下一篇:该怎样看待封城日记

发表评论提示:欢迎网友积极发表您的真知灼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用户名密码 匿名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共有 0 条评论
 |   QQ:1195527324  |  QQ群:743026760  |  人民之声网  |  联系电话:13775848088  |  投稿邮箱:1195527324@qq.com  |